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微地震信号识别

发布时间:2020-07-31 17:11
【摘要】:微地震监测技术对于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压裂效果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微地震资料对非常规复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评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受环境噪声等因素的影响,监测到的微地震数据通常信噪比较低,有效信号经常淹没在环境噪声中。因此,寻找能有效去除微地震资料噪声干扰,提高微地震资料信噪比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降噪方法,实现对实际微地震数据的降噪处理。该方法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将微地震信号嵌入到某一合适的相空间中,根据噪声干扰和有效信号在相空间中重构轨道的几何特征的不同,达到分离噪声,提高资料信噪比的目的。另外,本文还对重构参数的选取以及邻域半径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利用C-C算法计算获得合适的重构参数——嵌入维数和时间延迟,并提出了一种迭代法来计算领域半径。此外,本文还对微地震事件拾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能量比法、分形维数法以及能量比与AIC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微震事件的拾取准确率。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非线性降噪方法对实际的微地震数据具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经过降噪之后的微震资料可以明显的识别到有效的微地震事件。然后,利用本文实现的微震事件拾取方法,可以准确的对微震事件进行自动拾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151;P631.4
【图文】:

监测方式,单井,微地震,检波器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论文测方式术就是利用水力压裂等装置以及压裂液,使地下种振动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并被布置的检波器接收布置和井中布置两种。因此,又可以把微地震监中微地震监测两种。井中微地震监测得到的信号检波器布置难度较大。

监测方式,微地震,地面,水力压裂


图 2.1 井中监测方式(单井监测)(魏,2013)Fig. 2.1 Well monitoring method (single well)器布置在井中的一个水力压裂监测图。通过在微小地震活动所产生的信号。本文用的微地。

微地震,三分量,资料


在地面布置检波器很难接收到地下能量较弱的微震信号。因此,常采用浅井压裂时,才会用到地面微地震监测方式,深井施工还是较多采用井微地震监测。但是,相比井中监测,地面微地震监测方式也有其独特的优势,如其实施简单、成本较低等。2.3 微地震资料特征与噪声分析只有对实际微地震数据以及噪声特征进行分析,才能更有效的对微地震资进行降噪处理。通过在不同时空域对实际数据与随机噪声干扰的差异研究,可寻找合适的降噪方法对微地震数据进行处理,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2.3.1 微地震资料能量特征微地震主要是通过水力压裂诱发。由于岩石的破裂程度有限,这也注定了地震的能量并不像常规地震采集时的能量那么强,通常实际微地震信号能量是弱的,有效信号经常会淹没于噪声之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志超;谭玉阳;翟尚;冯方方;何川;侯贵廷;;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J];地球物理学报;2019年12期

2 钱鹏;;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原理在龙12区块的应用[J];石化技术;2017年10期

3 刘建中,王春耘,刘继民,赵玉武,刘志鹏;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4 John Dangerfield ,陈持正;微地震——为了什么?[J];石油物探译丛;1999年05期

5 T. Wallroth ,朱成宏;用注水激发的微地震描述裂隙储层[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6期

6 赵金亭;;矿山控制的仪器设备[J];矿山测量;1987年03期

7 郭东润;G.H.F.Gardner;;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微地震相自动化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年02期

8 张晟瑞;任朝发;李星缘;王维红;王贵友;;地面微地震资料噪声压制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年06期

9 刘腾蛟;高阳;储仿东;何吉祥;刘荣君;张世强;;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的微地震初至优化拾取方法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8年S2期

10 崔庆辉;尹成;刁瑞;尚新民;芮拥军;;地面微地震监测数据处理难点及对策[J];油气藏评价与开发;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益志;薛梅;;双频微地震的分裂研究[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二)——专题45:海洋地球物理、专题46:电磁地球物理学研究应用及其新进展[C];2018年

2 邵婕;王一博;姚艺;武绍江;薛清峰;李晗;常旭;;多分量微地震数据的自适应同步去噪方法[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8年

3 李俊伦;;微地震和诱发地震的定位、震源机制反演,以及周边介质速度模型层析成像[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8年

4 喻志超;谭玉阳;翟尚;何川;;基于波形相似特征的微地震事件初至拾取及全局校正[A];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六)——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8年

5 肖晗;薛梅;;中国南部微地震的特征[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三十五)——专题66: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干涉法研究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C];2017年

6 陈余宽;张海江;张欣;;近实时微地震成像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5年

7 周熙焱;常旭;王一博;姚振兴;;微地震纵、横波反射率成像[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5年

8 秦fE;宋维琪;;基于同步压缩变换微地震弱信号提取方法研究[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一)——专题52微地震监测与反演、专题53微孔隙岩石物理与非常规油气[C];2015年

9 孙晨曦;王维波;李振春;;微地震信号检测方法研究[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三)——专题46:地震波传播与成像[C];2016年

10 刘美丽;冯刚;何川;于静;崔美红;;基于多道扫描叠加的微地震事件自动识别方法[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首次自主微地震压裂监测采集试验成功[N];东营日报;2010年

2 特约记者 李铭 通讯员 彭树禹;长庆井下首次实施微地震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记者 金江山 通讯员 王晓泉;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获重大突破[N];中国石油报;2013年

4 记者 白麟;涪陵页岩气田首次使用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N];重庆日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杨振宇 马莹莹 马永;“做好科研,为国家发展添份力”[N];中国石油报;2014年

6 记者 李晓君 通讯员 项亮;解决复杂地质难题再添利器[N];中国石化报;2012年

7 记者 马永 特约记者 李金生;透视储层压裂 探出页岩“甜点”[N];中国石油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乾坤;致密储层裂缝拓展过程的微地震监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陈余宽;页岩气开发诱发微地震定位和速度成像方法及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林叶;微地震散射波结构成像[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4 朱亚东洋;适于井地联合监测的井下微地震信号采集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5 逄焕东;岩体微地震的模式、定位及其失稳预报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6 张唤兰;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7 江海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尹陈;微地震震源破裂特征研究及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9 况文欢;结合地震学和地质力学对微地震数据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10 张雄;微地震位置和震源机制的快速波形反演及搜索引擎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会杰;基于相空间重构理论的微地震信号识别[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王紫良;基于压缩感知的微地震信号重构与去噪[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张宇;微地震震源机制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吴海洋;基于微地震数据和生产动态数据的致密油藏压裂裂缝参数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5 钟星宇;基于并行方法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研究[D];长江大学;2019年

6 徐超然;基于Shearlet稀疏分解与压缩感知的井中微地震噪声压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顾轩;基于复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勘探随机噪声压制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8 李元;基于多尺度变换的井中微地震噪声压制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9 范诗雨;基于Shear let熵与SVM的地震信号去噪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程一鸣;台站外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76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76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0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