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细—宏观力学的页岩脆性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5 11:17
【摘要】:脆性评价是页岩储层可压性评价的关键环节,合理高效的页岩脆性评价体系可为页岩油气储层的高产和稳产提供重要保障。针对当前页岩脆性评价指标准确性、力学性质尺度效应规律和机理、脆性影响因素及矿场脆性方法认识模糊,缺乏深入研究的现状,本文采用美国GCTS公司生产的RTR-1000岩石三轴力学测试系统、600KN伺服试验机、美国Zeiss公司高分辨率三维X射线CT扫描系统和日本理学公司生产的D/Max2600型粉晶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仪器对部分鄂尔多盆地南部W区块长7段陆相页岩储层井下岩心和大量长7段野外页岩露头进行力学性质测试、细观缺陷扫描、矿物组分分析等实验,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法对影响页岩脆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获得常见的评价页岩脆性力学指标的准确性,基于页岩岩样不同加载方式下的跨尺度力学试验,利用实验数据曲线拟合和岩石力学理论分析初步得到了页岩强度与变形的尺度效应规律和岩石强度尺度效应机理,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和灰色数学模糊理论分析了构成页岩的细观矿物组分对宏观脆性的影响,分析了每种矿物在脆性评价时对脆性的贡献程度,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页岩矿物组分和其脆性影响系数的脆性评价方法,同时为方便工程应用,提出了另一种考虑页岩储层力学环境和矿物组分含量的脆性新方法,以实现矿场快速准确的筛选高脆性段。结果表明:(一)页岩脆性评价指标及各评价指标准确性研究(1)围压、泊松比、弹性模量与页岩脆性呈正相关关系,峰值应变、峰值应力、破裂时间、残余应力、残余应变、差应力、破裂面条数与页岩脆性呈负相关关系;(2)峰值应变对页岩脆性评价准确性最高,弹性模量对页岩脆性评价准确性最低,中间依次为破裂时间、残余应变、峰值应力、差应力、残余应力、破裂面条数、围压、泊松比,其准确性比值依次为0.136:0.131:0.126:0.120:0.112:0.097:0.096:0.079:0.056:0.046;(二)页岩力学性质尺度效应研究(1)页岩单轴加载时,弹性模量、泊松比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增大,峰值强度、峰值应变、残余应变、残余应力、破裂时间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尺度的岩样峰前为线弹性变形,应力-应变曲线斜率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增大,峰后曲线迅速下降,但仍具有进一步抵抗外力载荷破坏的能力;不同尺度的岩样主要发生拉伸-剪切复合破坏,但发生剪切破坏时的剪切角均在10度附近,尺度越大的岩样,其破裂面条数越多;(2)页岩三轴加载试验中,泊松比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增大,峰值强度、峰值应变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减小,破裂面条数、残余应变、残余应力不随岩样尺度变化,三者平均值分别为2.2、2.93和36.17MPa;不同尺度的页岩峰前变形均存在线性段和屈服段,尺度越大的岩样,其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下降速度越快,曲线越陡;小尺度岩样主要发生拉伸破坏,随着尺度增大,岩样主要发生剪切破坏,且剪切破坏时剪切角主要集中在45度附近;(3)巴西劈裂试验中,岩样最大载荷、破裂面条数随尺度的增大而增大,抗拉强度随岩样尺度增大而减小;不同尺度的岩样应力应变曲线均经历平缓段、线性段和峰后急速下降段;不同尺度的岩样破坏形式单一,均为拉伸破坏,尺度越大的岩样,其破裂面条数越多;(4)陆相页岩在三种加载条件下,单轴加载时强度与变形尺度效应现象最为明显,巴西劈裂试验次之,三轴加载时尺度最不明显;(5)岩石强度尺度效应是由岩石端部效应和非均质性共同决定,对于小尺度岩样,端部摩擦作用是岩石强度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对于大尺度岩样,岩石非均质性是岩石强度尺度效应的主要因素,合理的选择岩样尺度范围,对于研究岩石强度尺度效应规律和机理具有重要意义。(三)陆相页岩脆性影响因素及表征新方法(1)页岩矿物组分含量和分布特征、沉积力学环境等是影响页岩宏观脆性的重要因素,海相页岩硅质矿物、碳酸盐岩矿物等脆性矿物含量大,埋深较大,陆相页岩黏土矿物等延性矿物含量大,埋深浅,由于海相页岩和陆相页岩在矿物组分和埋深环境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海相页岩的脆性评价公式对陆相页岩难以适用;(2)W区块长7陆相页岩中白云石、菱铁矿、透辉石、伊利石、绿泥石、长石、石英对页岩脆性的影响逐渐减弱,脆性影响权重系数分别为0.136、0.117、0.138、0.173、0.145、0.136、0.157,权重系数相差最大不超过0.06,因此页岩脆性评价时各矿物对脆性的贡献均应予以考虑;(3)提出一种结合页岩矿物组分含量和其脆性影响系数的脆性评价新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W区块L井进行脆性评价,指导该井压裂设计,实现了对页岩储层脆性的精确化表征;(4)提出了一种考虑页岩矿物组分和力学环境的脆性评价新方法,利用该方法指导W区块Y井压裂,压裂结果显示,新建立的脆性评价方法与储层压裂施工关联性较好,可以有效指导压裂。对页岩脆性影响因素和表征方法的研究不仅可以简化脆性评价的公式,还可以提高页岩储层脆性评价的准确性,为页岩储层评价和压裂施工等提供一定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

页岩,试验仪器,岩心


从而明确子系统各因素对母系统的影响程度大小。2.2 页岩脆性评价指标准确性计算为了全面评价各因素对页岩脆性的影响规律,并定量分析各因素影响页岩脆性的权重,本文从页岩宏观力学性质出发,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 7 段 15 块页岩岩心,利用 RTR-1000 岩石三轴应力测试系统测试各岩心应力-应变曲线,采用灰度关联法对 1个影响页岩脆性的参数进行定量关联性分析,从而明确各影响因素对页岩脆性的影响能力大小。2.2.1 页岩脆性破坏三轴应力试验(1)试验岩心试验所用页岩岩心均采自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 7 页岩储层,切割成 φ2mm×50mm 的圆柱岩心,共计 15 个(编号为 S-1~S-15),均沿平行层理方向钻进,所取岩心表面无明显裂隙,如图 2-1 所示。

照片,照片,岩石试件,变形速率


图 2-2 试验照片(3)仪器测试原理在岩石力学试验过程中,当岩石试件反馈的变形速率信号与预定的的信号不一,伺服控制器会产生相应的比较信号,推动伺服阀动作,加大或是减小加载装供给量,使岩石试件的变形速率始终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当岩石试件发生破,其承载能力减低,变形速率加大,这时伺服控制器会主动闭合伺服阀门,减供给量,起到主动“让压”的作用,使得岩石试件克服“爆裂”现象,因此能石试件峰值以及峰值以后的变形信息。测器测试试验图如图 2-3 所示。axial load(from double acting actuator)loadingpistonlvdtclampsexternal lvdtcell pressureinletcell top platetop platenporousstonecell tie-rod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和泽康;马传明;周爱国;刘存富;蔡鹤生;李小倩;刘运德;方玲;;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水土环境污染的同位素技术[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2 秦佳;张威;刘晶;冯明溪;廖莹;陈弘;;美国页岩气开发状况分析[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4期

3 ;中国石油川南页岩气开发形成关键技术体系[J];录井工程;2019年02期

4 ;我国页岩气开采为何难[J];油气地球物理;2019年03期

5 张锋;;能源集团页岩气产业发展研究浅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年13期

6 屈海清;;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气的开发[J];化工设计通讯;2019年07期

7 敖]溔;赵仁勇;;关于完善重庆页岩气产业链的几点建议[J];新重庆;2013年03期

8 ;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利用三步走模式[J];江汉石油科技;2013年04期

9 ;页岩气3-4月份部分项目进展汇总[J];气体分离;2017年02期

10 ;贾承造:页岩气要大干不要快上[J];气体分离;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樊伟鹏;姚军;孙海;樊冬艳;;考虑不同尺度裂缝的页岩气耦合流动模型[A];第十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8年

2 刘秋菊;;我国页岩气开发的环境法律规制探析[A];湖北省法学会法经济学研究会2017年年会摘要集[C];2017年

3 崔永强;;页岩气成因及页岩气工业[A];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十)——专题42:地幔地球化学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成因、专题43:地球化学进展[C];2017年

4 陈卫东;;页岩气招标已过两轮 民企仍在“打酱油”[A];2015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选编[C];2015年

5 薛莲;白如栻;刘琦;吕如卉;;页岩气产业发展和环境影响评估的现状和启示[A];《环境工程》2018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8年

6 黄毅;张树东;杨小兵;;测井信息在页岩气水平井评价中的应用[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7 李季;;页岩气开发过程中的水资源保护问题及技术发展建议[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8 付斌;;浅析我国页岩气产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9 金庆花;张大权;翟刚毅;;关于推进我国页岩气跨越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孟庆芬;张思梦;孟帅;黄晓伟;梅海;;微生物烃检测技术在四川盆地页岩气“甜点”勘探中的应用[A];中国地质学会2015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中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立 吴昊;创新奠定“功勋井”地位[N];中国矿业报;2016年

2 本报记者 刘艾瑛;科技破解“甜点区”密码[N];中国矿业报;2016年

3 记者 王少勇;我国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调查获重大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6年

4 四川大学 龚阿媛 天津外国语大学 高歌 新疆大学 刘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王成浩;为地球穿“绣花针”的男人[N];中国青年报;2019年

5 本报记者 孙书博;北美:盈利提升活力增强[N];中国化工报;2013年

6 特约记者 顾定槐;“新钻11国”将引领亚洲发展[N];中国化工报;2013年

7 思远;坐拥资源,命运何以大不同[N];中国化工报;2013年

8 庞晓华;加石化业深受页岩气革命滞后之苦[N];中国化工报;2013年

9 谢昭萍 王珂;业界观点:广泛应用路还很长[N];中国化工报;2014年

10 石景文;阿尔及利亚石化产业跑起来了[N];中国化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建武;页岩储层的双孔形孔隙结构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2 贺芙邦;四川盆地涪陵大安寨页岩气“甜点”地球物理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王义刚;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页岩气资源地质风险分析与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孙文峰;页岩储层多尺度结构特征及表征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5 张华;页岩气藏地震资料高分辨率处理新方法研究与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8年

6 唐相路;页岩储层多尺度非均质性特征及其与含气性的关系[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王朋飞;页岩微纳米孔隙储集能力评价及其控制因素[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8 贾子健;页岩核磁共振弛豫机制与测量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9 郭龙;页岩气吸附—解吸附的LBM模拟和NMR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10 吴颖;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页岩储层特征及含气性控制因素[D];西北大学;201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力博;外来水对页岩气多组分吸附特征的影响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王巧玲;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探讨[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3 赵耀;湖相页岩气富集机理及主控因素探讨[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4 李育;考虑宏细观缺陷的页岩损伤本构模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5 张龙;太行山东麓AH区块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6 何接;页岩气井工厂开发模式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7 李帅;基于细—宏观力学的页岩脆性影响因素及表征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8 何浩男;延安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特征与页岩气富集规律[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9 窦高磊;深层高压页岩气吸附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10 付豪;页岩气藏储量计算方法与流固耦合作用下的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14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14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