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重质油中多环芳烃选择性催化加氢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6 09:17
【摘要】:重质油中含有大量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具有高污染、致癌、诱导基因变异和低降解等不良属性。多环芳烃选择性催化加氢不但可以消除多环芳烃带来的危害而且催化加氢产物可作为重要的燃料、化工和中间体原料,有效提高重质油利用效率和经济价值的途径之一。本研究以重质油中多环芳烃为研究对象,根据选择性加氢目的不同进行系统研究,以期得到不同选择性加氢产物。本研究设计了加氢饱和催化剂和双效复合催化剂,并分别根具加氢性能进行优化分析。加氢饱和催化剂的初步筛选及工艺优化:采用XRD、XPS、SEM和BET表征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物性分析复合设计目标;通过对加氢饱和催化剂的载体、负载金属比、助金属和助金属比四个因素优化催化剂,结果表明:采用改性氧化铝X-Al_2O_3、镍钼比6:9、助金属Co和助金属比3wt%制备的催化剂加氢效果最佳;通过考察反应温度、氢初压、反应时间和剂油比四个工艺条件,在反应温度380~390°C、氢初压8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比1:20加氢效果最佳。双效复合催化剂的初步筛选及工艺优化:首先,对制备的催化剂晶态、化合价、表观结构、酸性和孔性质进行简单表征分析符合设计要求;其次,考察不同分子筛种类、复配方法、复配比对双效复合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型分子筛、复配法3制备的4:6配比催化剂双效催化效果最佳;最后,通过对反应温度、氢初压、反应时间和剂油比四个工艺条件优选最佳工艺,在反应温度380~400°C、氢初压9 MPa、反应时间60 min和剂油比1:20加氢效果最佳。采用原料油多次加氢和催化剂重复利用对所设计催化剂进行综合性能评价,通过评价实验得出原料油经两种催化剂多次催化加氢后,饱和分含量分别为65.91%和72.91%且馏分以160~380°C为主轻质化效果明显,催化剂在使用后催化活性损失严重,稳定性差,当对两种催化剂对比分析发现加氢饱和催化剂得到更多环烷烃产物,双效复合催化剂得到更多烷烃产物,总体性能双效复合催化剂优于加氢饱和催化剂。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E624.43
【图文】:

劣质柴油,芳烃,环芳,烷烃


不能满足当前人们对高品质清洁能源的需求和当前表 1-1 典型劣质柴油主要性质Table 1-1 The main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bad diesel.劣质柴油 1 劣质柴油 2 劣质柴20°C)/g×cm-30.9113 0.9213 0.9S, % 1.48 1.05 0.N/μg×g-1402 860 9C,% 87.54 88.32 89H,% 10.94 10.54 9.烷烃, % 23.7 14.8 13烷烃, % 11.8 9.9 8芳烃, % 64.5 75.3 78环芳烃, % 24.2 29.3 24环芳烃, % 35.2 41.7 46以上芳烃, % 5.1 4.3 7胶质, % 0 0

示意图,加氢精制,流程,示意图


图 1-2 加氢精制流程示意图Fig 1-2 Diagram of hydrotreating process硫氮,低芳烃和低烯烃的高品质油品国内中石化开发了 HDS/H术,国外开发了 MQD 精制、SynSat 工艺、Prime-D 加氢等技核心就是高性能脱杂原子催化剂的开发。中石化根据需求相继列催化剂以应对不同油品加氢精制需求,UOP 公司开发了 N 系氢脱芳剂。目前加氢精制工艺以两段加氢为主,第一段采用非绝大多数硫、氮等杂原子,脱除率可以达到 90 %左右;第二段芳烃进行深度加氢精制,多环芳烃转化为单环芳烃(或饱和环烷 规定硫含量低于 50 μg/g、多环芳烃低于 6 %、烯烃低于 10 %。催化加氢技术对油品也可以实现深度硫含量和高芳烃脱除,但和芳烃。环油由于密度大、硫含量高、芳烃含量大(主要以多环为主)和去由于对油品品质要求低,轻循环油主要作为调和成分使用,

流程图,工艺设备,流程,裂化产物


应器多层装填不同催化剂、多个反应器装填多种催化剂等都有应用。加氢裂中压、低压、部分加氢和多次深度加氢工艺。CU(HyCycle Unicracking)加氢裂化技术是目前最具代表的工艺,单程低压实现率最大化的生产高沸点产品,该技术设备及流程见图 1-3。该技术创新性采新鲜原料经原料处理器后进行高效热分离(加氢反应器),裂化产物和未反应裂化产物选择性加氢,加氢后的物流经回收氢气、闪蒸、分馏处理,分馏的经循环返回加氢裂化反应器,分馏物进行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沁芸;;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提取与净化方法研究现状[J];农业与技术;2019年09期

2 吴达峰;吴穗生;杨梅;;消费品中多环芳烃来源概述[J];化纤与纺织技术;2017年04期

3 赵铭珊;于雅东;李世刚;黄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土壤中16组分多环芳烃[J];化工设计通讯;2017年12期

4 刘忠岩;;环境空气中多环芳烃衍生物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环境通报;2016年03期

5 ;中国年燃煤会释放5亿t多环芳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7年02期

6 周真;杨旭;金龙;陈鑫;;支持向量机对多环芳烃毒性的定量构效预测[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7年04期

7 张清智;刘雪姣;郭鹤莹;刘爱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炭黑中的多环芳烃[J];橡胶工业;2017年11期

8 应月;何苏;顾艳;;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16种多环芳烃的方法优化[J];食品界;2019年02期

9 潘楠;;索氏提取法提取大气颗粒物PM2.5中多环芳烃[J];城市地理;2017年10期

10 周五端;陶文成;康娇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橡胶制品中多环芳烃(蒽)含量不确定度评定[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钊;赵香爱;金香子;Han Yeong Kaw;李东浩;;油松针叶中多环芳烃与空气质量的相关性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7暨第十二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2 金梦;黎玉清;贺德春;赵波;;二手烟暴露对儿童多环芳烃内暴露的影响[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7年

3 贾军元;姜月华;周迅;周权平;;江苏省不同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晓洁;饶竹;张晶;战楠;郭晓辰;杨志鹏;;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24新型多环芳烃及其母体[A];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5年

5 秦宁;朱樱;徐福留;;白洋淀大气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与沉降通量[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9暨第四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陶澍;;从多环芳烃的排放、迁移与暴露说起[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9: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C];2007年

7 程柱;董洁;焦海丽;李凡;;西部煤热解过程中多环芳烃生成规律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8 胡健;张国平;刘

本文编号:2782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2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d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