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牡丹江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汽油固定床催化吸附脱硫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7 02:34
【摘要】:地下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天然资源,它为我国工业、农业、居民生活提供水源,有些地方甚至是他们仅有的水源。但是现在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是由于近年石油化工业的飞速发展,如果我们现在还不重视,污染将越来越严重。本文以牡丹江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例进行研究。收集研究区现有水文地质条件等资料,借助以上资料成立研究区概念模型和数字模型。对概念模型和数字模型进行求解。通过模型的识别和验证的模型可以了解到该研究区地下水系统的运移特点。建立模型后,为了对研究区地下石油污染进行预测可以通过设定三种不同的情况,同时提出预防和管理方案。通过对含水层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水平二维流数值模型,基于有限元理论的Visaul Modflow软件进行了求解。选取丰水期为初始流场,枯水期为识别流场,经过反复调整参数,达到了良好的拟合效果,并对模型进行验证。按照不同开采情景对模拟区域地下水流场进行了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预测了污染物在潜水层中的运移规律和范围。得到了污染物进入潜水层后100天、180天和365天的后污染晕的迁移范围与浓度变化情况。建立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和水质模型进行模拟后结论为,在非正常工况下,在渗漏状态下,含水层中污染物浓度在渗漏点处最高,随着时间的增长,污染晕随着时间推移往上游及两侧弥散,往下游沿水流方向迁移,影响面积不断增加。在渗漏发生100d之后污染物(以超标限值为界)最大扩散距离为197m,在泄漏发生180d之后污染物(以超标限值为界)最大扩散距离为439m,在泄漏发生365d之后污染物(以超标限值为界)最大扩散距离为706m。项目地下水跟踪监测点布设于研究区地下水下游方向50m,监测周期为每月一次,可监测反映渗漏现象,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避免对下游其他区域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根据现场踏查可知,本项目下游最近居民区距离1260m,在污染物发生渗漏情况下,在监测周期内跟踪监测井可及时反映渗漏现象,并采取措施阻止渗漏继续发生,污染物最大运移距离远小于最近居民区距离,不会对下游地下水饮用水水源造成影响。综合研究并从地下水环境影响角度分析认为,在采取了严格的地下水保护措施后,石油污染物不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达到本次研究得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X523;X824;X742
【图文】:

牡丹江市,交通研究,市政道路,水文地质条件


第 2 章 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2.1.1 位置与交通研究区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大庆路,距离牡丹江市中心 4km,地理坐标东经 129°38′01" ,北纬 44°37′14"。研究区有多条市政道路通往牡丹江市区,周围路网发达,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2.1。

范围图,建设项目,技术导则,环境影响评价


图 2.2 研究区范围图2.1.5 研究区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对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的要求,根据建设项目行业分类和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进行判定,确定该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2.1.5.1 建设项目分类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程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HJ610-2016)中附录 A“L 石化、化工——84、原油加工”确定本项目所属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类别为Ⅰ类建设项目 (见表 2.1)。

地下水保护,目标分布


19图 2.3 地下水保护目标分布图2.2 研究区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2.2.1 研究区地质概况2.2.1.1 地层牡丹江市地处佳木斯隆起南部与张光才岭优地槽褶皱带的衔接部位。元古代初期,地壳下降,海水入侵,元古代末至早-中寒武世之间,随着佳木斯-兴凯地块的形成,而显露出来,并长期受到剥蚀,晚华力西-燕山期的内陆造山运动,形成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架,并接受中生代白垩纪陆相碎屑沉积。区内出露的地层有:下元古界麻山群西麻山组和黑龙江群下亚群,中生界白垩系下统猴石沟组和上统海浪组,新生界第三系古新统——始新统黄花组和中新统宁安玄武岩,新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小文;张凤杰;杨玲玲;王丽巧;刘璐;;土壤石油污染对羊草叶片性状的影响[J];绿色科技;2018年18期

2 李科静;;石油污染对土壤的影响与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6年11期

3 安玉姿;;土壤石油污染的危害与修复[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7年05期

4 马宁;;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加大环保建设力度[J];陕西画报;2016年05期

5 龚层林;;海洋石油污染应急制度的完善——借鉴传染病应急制度[J];商;2014年02期

6 杜一戈;李鑫;周爱国;王芮琼;补建伟;;石油污染农田治理新模式[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6期

7 宾泽全;于皓;;防城港港区石油污染海洋的防治措施[J];大众科技;2011年04期

8 秦岩;;陇东油区土壤石油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初探[J];陇东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赵士振;尹倩;;生物技术治理石油污染新方向[J];中国石化;2009年02期

10 钟晓红;石油污染[J];世界环境;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清;陆秀君;梁成华;佟玲;;土壤的石油污染研究进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2 王娜;;我国土壤石油污染的文献计量分析[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年

3 刘建立;朱学愚;陈余道;;淄博市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石油污染的数值模拟及敏感性分析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0年

4 蒋跃进;;广东近岸沿海突发性石油污染应急对策[A];中国航海学会海洋船舶驾驶专业委员会海事与安全论文集[C];1999年

5 王文婷;王云海;赵景联;;有机膨润土在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杨思齐;杜晓文;张盼;李薇;;不同形态铁介质在PRB中处理石油污染地下水的反应机理[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7 唐景春;孙青;;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管理和成本分析[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丁恒;;土壤石油污染微生物修复技术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袁建梅;展惠英;陈慧;;降解石油菌株的分离以及pH值的选择[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蔡勇;马宏瑞;;石油污染地下水吸附-降解联合修复方法的研究[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延斌 通讯员 于萍 于萌;拯救“生病的土地” 让细菌“吃掉”石油污染[N];科技日报;2018年

2 记者 谭勇 通讯员 周强;昔日石油污染地 今可复耕成良田[N];河南日报;2012年

3 记者 程刚;新药物可净化受石油污染地区水土[N];科技日报;2010年

4 记者 魏仁苗;也门经济遭重创[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本报记者 谢安聪;采取得力措施 切实治理石油污染[N];延安日报;2007年

6 张兆康;解读美国《石油污染法案》[N];中国石化报;2006年

7 记者  马志国;陇东石油污染引起高层关注[N];甘肃法制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黄勇;5000万欧元清除黎巴嫩石油污染[N];中国环境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庄俊康;石油污染 陇东无法承受之重[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10 宣金祥;破坏海洋环境的罪魁——石油污染[N];大众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建业;双氧水原位化学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监测方法研发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8年

2 夏文香;海水—沙滩界面石油污染与净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3 师合林;延安地区北部石油勘探开发的环境污染与控制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郭超;西北黄土地区水源水库水—沉积物中石油污染特征及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继朝;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6 郭平;海洋低温石油降解菌筛选与细菌群落对石油污染响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7 张娟;污灌区土壤、大气和水中石油烃的分布特征、来源及迁移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李政;耐热石油降解混合菌群降解特性及多环芳烃共代谢作用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9 李晶;基于健康风险的石油污染地下水管理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10 梁春;石油污染含水介质水动力特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晋媛;牡丹江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催化汽油固定床催化吸附脱硫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冯程程;松嫩石油污染及重度盐碱化草地土壤酶动力学及热力学特征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年

3 谢伊涵;太浦河水源地石油污染特征与环境风险评估[D];华东师范大学;2019年

4 温成成;青藏高原冻土区石油降解优势菌群的筛选及石油污染生物修复特性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8年

5 王琳;石油污染对修复植物紫茉莉与黑麦草根际效应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6 赵静;石油污染饱和带土壤原位修复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7 杨乐;石油污染沙滩中油的迁移、释放及OSAs的形成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6年

8 张金;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植物根际修复潜力评价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9 李翰良;石油污染场地胶体对菲的易化运移行为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5年

10 韩园园;油菜素内酯对土壤石油污染下苗木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83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3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13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