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N4超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57
【图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专业学位论文作为现代压裂理论发展的根基,体积压裂的提出,颠覆了传统的压裂理论。常规压裂的基础是以线弹性断裂力学为核心的经典理论,而体积压裂产生的是复杂的裂缝网络系统,裂缝的起裂和扩展不但是裂缝的张性破坏,同时还存在剪切、滑移和错断等复杂的力学行为[3]。如图 1.1 所示,体积压裂通过将储层打碎,实现储层在长、宽、高三维方向的立体改造,大幅增大渗流面积和裂缝导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产能和油藏采出程度
图 1.2 体积压裂缝网微地震监测图Fig. 1.2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map of volume fracturing netwo压裂复杂缝网形态的影响因素质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影响储层体积压裂复杂缝网发育程度多,主要包括储层岩石力学性质、应力场、天然裂缝方向天然裂缝胶结程度等[4,5]。程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影响储层体积压裂复杂缝网发育程度有很多,主要包括裂缝内净压力、压裂液黏度、压裂液总压以及缝间干扰等。储层体积压裂复杂缝网的发育程度和形态同时受到地质因]。地质因素作为控制因素,其决定了储层体积压裂时能况下,岩石脆性指数高、天然裂缝发育好、胶结弱以及水
图 1.3 Warren-Root 模型数值模拟示意图Fig. 1.3 Numerical simulation diagram of Warren-Root model1976 年,Kzaemi[46]针对裂缝性油藏中的油水两相流问题,使用双重介质模其进行了模拟,且在介质微可压缩条件下,通过大尺度平均理论对其进行了理导。1995 年,Lim 和 Aziz[47]针对该模型进一步加以研究和理论推导,得出了不件下的岩石形状因子计算方法。2010 年,Du[48]提出了双孔模型的工作流,通过井筒成像、测井解释、压裂措施和微地震数据等构建油藏模型以及离散裂缝模型,并将其粗化为数值模2010 年,Cipolla 和 Rubin[49]针对致密油和页岩储层体积压裂复杂裂缝系统整体建模时,基于双渗模型提出了 DK-LS-LGR(双渗模型、对数间距变化、网格加密)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够保证裂缝系统模拟的进度,而且能够降低模计算量。2015 年,Gorgonio[50]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来模拟非常规油气藏中生产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燕燕;;田冷:点滴“渗透” 绘写人生[J];科学中国人;2017年04期
2 李金虎;;高压低渗透油藏稳产措施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2期
3 胡文瑞;;不要冷落“低渗透”一词[J];中国石油石化;2013年06期
4 胡文瑞;;低渗透将成勘探主流[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08期
5 胡文瑞;;低渗透开发点滴经验谈[J];中国石油石化;2009年10期
6 赵秀娟;;专家纵论低渗透开发[J];中国石油企业;2009年06期
7 黄忠信,李道燧,惠斌耀;低渗透油藏勘探研究技术系列[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8年02期
8 王能贵;;采用新技术 改造低渗透 川中矿区大搞聚能压裂初见成效[J];天然气工业;1988年04期
9 庞子俊;史成恩;;低渗透亲水油层伤害机理及保护措施[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9年04期
10 崔晓东;;长庆油田低渗透油藏开采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庞强;刘俊芹;冯昆明;;功图法量油技术在超低渗透油藏的应用效果及评价[A];低碳经济促进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第九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冯长山;司淑荣;刘宏艳;冯志刚;;大庆油田杏一~杏三区低渗透薄差储层挖潜配套技术试验研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毛伟;余碧君;;低渗透油井地层测试资料解释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何光明;张炜;贺春;;江汉油区低渗透油藏采油工艺现状及对策[A];江汉油田难采储量开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5 冯骋;刘学伟;杨正明;孙军昌;滕起;;低渗透平板模型应力敏感性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熊伟;苗盛;胡志明;高树生;刘莉;;长庆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7 杨华;张文正;;论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优质油源岩在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中的主导作用-Ⅳ长7优质油源岩与低渗透油气成藏富集、油气分布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赵辉;刘玉峰;苏幽雅;邹胜林;张鹏刚;范鹏;杨健;;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及应用[A];第十四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8年
9 邢占水;陆洪涛;张桂意;吴祥;孙立梅;;低渗透油藏堵调新技术研究与应用[A];《采油工程》第2卷第4册[C];2012年
10 傅礼兵;李轩然;范子菲;;低渗透油藏不完善井动边界渗流模型的解析解[A];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B)[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胡智凡;低渗透有药方!直井多分支缝压裂破题大庆外围[N];中国石油报;2018年
2 记者 赵士振;捕集二氧化碳 驱动地下油藏[N];中国石化报;2009年
3 蒋世廉 马献珍 高润峰;边际油田实现高效开发[N];中国石化报;2009年
4 记者 王巧然;中国石油大打低渗透勘探进攻仗[N];中国石油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兵 本报通讯员 张明波;激活创新之源[N];中国石油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李燕;走高原效益型开采之路[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宋杰;巧取善夺:赢得更多的开发效益[N];中国石油报;2003年
8 记者 宋杰;七家油气田各展实力共驾西部加快发展战车[N];中国石油报;2005年
9 记者 师啸;吐哈首次生物酶压裂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荪蓟 记者 张新民;长庆成为中国低渗透油气勘探开发代表[N];中国石油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正明;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及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05年
2 刘伟;低渗透油藏储层保护与改造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张用德;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张仲宏;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熊伟;低渗透油藏有效开发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6 韦珩;低渗透油藏双子表面活性剂分形研究与分子模拟[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7 寇显明;低渗透油藏合理开发技术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文超;考虑动边界的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刘华林;低渗透油藏渗流规律及有效驱动压力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2011年
10 贺顺义;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应力场恢复模拟及裂缝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勇;低渗透油藏注CO_2和N_2驱油效果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2 杨乐朋;超低渗透油藏基于注水效率的技术政策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赵小伟;FN4超低渗透油藏体积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杨光普;超低渗透油藏不同井型水驱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宋丽娜;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刘焱;低渗透裂缝性油藏CO_2驱油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段朝伟;低渗透混积岩储层测井解释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8 周文武;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产能模拟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9 轩凯;西柳-同口地区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开采工艺的适应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10 张磊;超低渗透致密油储层定量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840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4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