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地块新元古界主力生储层系发育及分布规律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P618.13
【图文】:
1.2.1 国内外新元古界油气资源分布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诸多前寒武纪油气的商业性开采及报道,已经投产的包括东西伯利亚地台、阿曼、印度西部以及我国川中威远及安岳气田。东西伯利亚地台发育里菲系(Riphean(1650±50~650Ma))Vedreshev 组、Madra 组、Iremeken 组及 Ayan 组,文德系(Vendian(650~570Ma))Oskoba 组潜在烃源岩,不同层系烃源岩平均 TOC 在 1.2%到 8.27%之间(Howard et al., 2012;杜金虎等,2013)。阿曼新元古界 Huqf SuperGrou包含多套烃源岩,包括 Ara 群 Dhahaban 组、U/Athel/Thuteilat 组、Birba,Nafun 群 Bus组、Shuram 组、Masirah Bay 组等,各组平均 TOC 值平均为 2.9%(共 56 个样品)(Grosjeaet al., 2009)。印度西部 Bikaner-Nagaur 盆地,Marwar SuperGroup Bilara 群上部页岩为新元古界主力烃源岩(Craig et al., 2018)。在北非、东非、巴西、澳大利亚北部等地也有具备形成规模油气田的新元古界烃源岩的报道(Bertoni et al., 2014, Ghori et al., 200Craig et al., 2009)(图 1-1)。
3)灯影组灯二段、灯四段的储层特征;4)新元古界典型油气藏的解剖及扬子地块新元古界油气有利区预测。研究思路)系统收集和整理扬子地块新元古界地质、地球物理、钻井、测试等相关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明确扬子地块油气地质研究及勘探开发现状;)对新元古界重点层系的烃源岩及储层野外露头样品进行相关测试分析,征及储层储集性能;)通过对新元古界野外剖面观测,同时搜集地质报告、前人文献、硕博论制烃源岩及储层厚度图通过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等相关图件,来新元古界烃源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通过油气藏解剖,分析成藏要素及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新元古界油气有
2.1 扬子地块新元古界构造格架及露头分布在新元古代随着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Li et al., 2008),裂谷作用在扬子形成了扬子东南缘的南华裂谷、扬子西缘的龙门裂谷、康滇裂谷,及通过重磁解译而来的川中裂谷(图 2-1);裂谷作用对于新元古界主力生烃、储烃层系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管树巍等,2017)。新元古界地层在扬子区主要分布于扬子周缘的南秦岭-大别造山带,江南-雪峰造山带,自下而上包括青白口系、南华系及震旦系。新元古界地层露头钻井揭示较少,盆地内埋深普遍在 5000m 以下,而钻井大多仅在震旦系灯影组完钻,在四川盆地内一些构造高点,数口井完钻于基底花岗岩及南华系南沱组地层。新元古界露头在扬子西缘、北缘及东南缘分布广泛,为开展新元古界油气地质研究的基础资料。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江;李伟;张宝民;周慧;袁晓红;单秀琴;张静;邓胜徽;谷志东;樊茹;王拥军;李鑫;;上扬子地区震旦纪沉积古地理[J];古地理学报;2015年06期
2 刘雨;周琦;袁良军;潘文;张遂;余文超;王萍;徐源;洪万华;;黔东松桃大塘坡地区南华系大塘坡组锰矿相带及分布规律[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6期
3 齐靓;余文超;杜远生;周琦;郭华;王佳武;王萍;徐源;;黔东南华纪铁丝坳期-大塘坡期古气候的演变:来自CIA的证据[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6期
4 孙冬胜;李双建;朱东亚;张殿伟;沃玉进;何治亮;;四川盆地都匀运动不整合及其油气意义[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5年05期
5 谷志东;翟秀芬;袁苗;;四川盆地基底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J];地质学报;2015年S1期
6 周秦;田辉;王艳飞;肖贤明;;川中古隆起下寒武统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5年10期
7 李朋威;罗平;宋金民;金廷福;王果谦;;微生物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以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上震旦统—下寒武统为例[J];石油学报;2015年09期
8 邓胜徽;樊茹;李鑫;张师本;张宝民;卢远征;;四川盆地及周缘地区震旦(埃迪卡拉)系划分与对比[J];地层学杂志;2015年03期
9 伍皓;江新胜;王剑;汪正江;杜秋定;邓奇;崔晓庄;杨菲;;湘西托口地区南华系沉积地层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J];地层学杂志;2015年03期
10 李伟;胡国艺;周进高;;四川盆地桐湾期古隆起震旦系储层沥青特征与天然气聚集机制[J];天然气工业;201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正;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曾建;皖南埃迪卡拉系蓝田组页岩的组成与孔隙结构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3 江卓斐;扬子西缘新元古代冰川启动时间、期次及其构造—岩相古地理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袁海锋;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油气成藏机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施春华;磷矿的形成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生物爆发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6 李勇;上扬子区晚震旦世地层古生物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周学海;米仓山前缘震旦系灯影组油气前景探讨[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楚宇飞;黔渝地区南华系页岩气富集关键地质因素与勘探潜力评价[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3 周豪;四川盆地及其边缘南华系地层划分与对比[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李小白;四川盆地周缘前震旦纪地层分布及标准剖面建立[D];长江大学;2014年
5 谭苏;四川盆地及周缘震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丁一;川北杨坝地区—川中高石1井—黔北遵义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对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杨永军;贵州遵义松林地区寒武系牛蹄塘组下部烃源岩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王飞;陕南镇巴地区南华系—震旦系岩石地层划分与区域对比[D];长安大学;2009年
9 徐燕丽;川中地区震旦系—寒武系油气成藏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845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8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