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基于流动单元的精细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5 09:40
【摘要】:剩余油分布是油田二次开发调整过程中关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据统计,多达60%的储量是在二次开发阶段采出的,因此如何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生产实践表明,砂体构型特征和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因此,综合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来对砂体分布特征进行精细刻画,并通过流动单元对砂体非均质性进行描述是搞清楚地下剩余油分布的关键因素。油藏开发过程中是一个资料不断丰富的,同时也是静态地质和动态油藏相互验证的一个过程。随着开发程度的增强,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越来越来强,因而剩余油的分布特征和方式也越来越复杂。储层非均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以储层砂体精细描述和流动单元为基础,建立三维精细地质模型,通过油藏工程手段和数值模拟来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对剩余油分布研究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油藏描述为基础,来探索结合地质、测井和油藏生产来预测剩余油的新方法。确定了以砂体精细描述为基础,以流动单元为手段,利用随机建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来对Adar油田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二次开发过程的方案部署,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1)利用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建立Adar油田了沉积体系和储层砂体分布特征,并对砂体进行定量和定性描述,得到了三维地质模型需要砂体分布参数;根据砂体分布和测井解释,对研究区的砂体物性进行描述。2)利用实验资料,结合测井分析数据,建立Adar油田的流动单元模型,并对流动单元进行分类,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流动单元,I类、II类和III类流动单元为储层,IV类流动单元为非储层。其中III类流动最好,为流体容易流动储层;II类次之,I类最差。并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利用J函数,建立了不同流动单元的饱和度模型。3)以流动单元为基础,利用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的三维精细地质模型,为油藏数值数值模拟提供了地质基础。同时基于流动单元的饱和度模型,架起了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之间的桥梁。4)利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油田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根据剩余油富集区域,提供了下步的开发部署方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E327
【图文】:

路线图,研究思路,路线,论文


图 1-1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1.5 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论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查阅了有关中外文献及论文专著 80 篇以上,论文引用其中 30 篇。对储层构型研

示意图,油田,地理位置,剪切带


图 2-1 Adar 油田地理位置示意图域构造背景t 盆地位于中非剪切带东端南侧,是在中非剪切带斜向张裂作用诱导代陆内裂谷盆地,其形成与演化与非洲板块、特别是中西非剪切带的

基于流动单元的精细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


研究区地层特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胜和;范峥;许长福;岳大力;郑占;彭寿昌;王伟;;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克下组冲积扇内部构型[J];古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2 范峥;吴胜和;王绍华;霍进杰;伊振林;;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洪积扇储层流动单元评价[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11期

3 刘吉余;流动单元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鹤森;盘古梁油田P26-31区块延10储层特征及地质建模[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93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793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3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