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特征

发布时间:2020-08-24 11:03
【摘要】:为了研究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规律,基于地震、钻井、岩心、薄片分析,采用"残厚与地层古构造趋势面结合"方法对古地貌、古水系进行恢复刻画,划分为3种二级地貌类型,6种三级地貌类型和若干微地貌形态。在岩石化学特征及储层物性研究基础上结合古岩溶缝洞充填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特征,对古岩溶发育及充填期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后期溶蚀孔、溶洞和溶蚀裂缝是该区主要储集空间;充填方解石δ~(13)C和δ~(18)O值变化范围较大,δ~(13)CPDB值为-4.17‰~1.59‰,平均值为-1.05‰;δ~(18)O_(PDB)值为-15.71‰~-5.17‰,平均值为-11.15‰。并划分为海相沉积充填环境、大气淡水充填环境、浅埋藏沉积充填环境和深部埋藏高温环境4种不同的古岩溶作用期次。
【图文】:

示意图,构造位置,略图,一间房组


第1期张庆玉等: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图1哈拉哈塘地区构造位置略图Fig.1TectoniclocationofHalahatangarea图2哈拉哈塘N-S向地质剖面示意图Fig.2GeologicalsketchofN-SinHalahatangarea不断的发生演化,总体趋势向南部倾斜。由于晚加里东运动的强烈作用,哈拉哈塘北部地区奥陶系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其中上奥陶统桑塔木组(O3s)、良里塔格组(O3l)和吐木休克组(O3t),中奥陶统一间房组(O2y)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剥蚀,整体由南向北依次剥蚀尖灭,最北部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覆盖于奥陶系一间房组潜山之上(图2)。整体上上奥陶统桑塔木组以泥岩沉积为主;良里塔格组以泥灰岩、瘤状灰岩夹砂屑灰岩沉积为主,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吐木休克组以褐色泥晶灰岩、含泥灰岩为主。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以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为主;鹰山组从上到下分可为4段,鹰一段、鹰二段属于中奥陶统,以灰岩为主;鹰三段、鹰四段为下奥陶统,以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以白云岩为主。2良里塔格组岩溶期古地貌及古水系特征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和充填特征受诸多因素的控制,除自身岩石性质、内部结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内在因素外,还有沉积间断、构造断裂、古气候等外部因素,尤其跟古地貌和古水系特征息息相关[18-19]。2.1古岩溶地貌恢复方法由于良里塔格组岩溶期沉积间断位于吐木休克组(O3t)/一间房组(O2yj)沉积间断和志留系/奥陶系沉积间断之间(图2

示意图,地质剖面,示意图,一间房组


第1期张庆玉等: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图1哈拉哈塘地区构造位置略图Fig.1TectoniclocationofHalahatangarea图2哈拉哈塘N-S向地质剖面示意图Fig.2GeologicalsketchofN-SinHalahatangarea不断的发生演化,总体趋势向南部倾斜。由于晚加里东运动的强烈作用,哈拉哈塘北部地区奥陶系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其中上奥陶统桑塔木组(O3s)、良里塔格组(O3l)和吐木休克组(O3t),中奥陶统一间房组(O2y)地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剥蚀,整体由南向北依次剥蚀尖灭,最北部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覆盖于奥陶系一间房组潜山之上(图2)。整体上上奥陶统桑塔木组以泥岩沉积为主;良里塔格组以泥灰岩、瘤状灰岩夹砂屑灰岩沉积为主,从上到下可分为3段;吐木休克组以褐色泥晶灰岩、含泥灰岩为主。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以生屑灰岩、鲕粒灰岩为主;鹰山组从上到下分可为4段,鹰一段、鹰二段属于中奥陶统,以灰岩为主;鹰三段、鹰四段为下奥陶统,以灰岩为主,夹少量白云质灰岩。下奥陶统蓬莱坝组以白云岩为主。2良里塔格组岩溶期古地貌及古水系特征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和充填特征受诸多因素的控制,除自身岩石性质、内部结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等内在因素外,还有沉积间断、构造断裂、古气候等外部因素,尤其跟古地貌和古水系特征息息相关[18-19]。2.1古岩溶地貌恢复方法由于良里塔格组岩溶期沉积间断位于吐木休克组(O3t)/一间房组(O2yj)沉积间断和志留系/奥陶系沉积间断之间(图2

古河道,反射特征,地震剖面,透射光


1期张庆玉等: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地貌及岩溶储层发育特征矿充填泥质条纹分布。良三段(O3l3)岩性与良一段类似,为灰色亮晶颗粒灰岩,粗晶生屑灰岩。吐木休克组岩性以紫红色瘤状、浅褐色泥晶灰岩为主,夹褐色泥岩。一间房组以浅褐灰色、灰褐色亮晶砂屑灰岩,亮晶鲕粒灰岩,亮晶藻屑砂屑灰岩为主。鹰山组一段至二段(O1y1+2)以泥晶、微晶灰岩为主,鹰山组三段至四段(O1y3+4)以灰岩、云质灰岩与细晶白云岩为主。蓬莱坝组主要发育白云岩(图5)。图4地震剖面古河道反射特征图Fig.4Characteristicsofpaleochannelreflectioninseismicsectiona.哈6-4(29/61),O3l含粉砂含泥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射光(-);b.哈601-2(34/48),O3t含生物碎屑微晶灰岩,透射光(-);c.哈902-2(13/52),O2yj微亮晶生物碎屑灰岩,透射光(-);d.新垦101-8(43/49),O2yj亮晶砂屑鲕粒灰岩,透射光(-);e.哈801-1(10/35),O1-2y亮晶砂屑灰岩,透射光(-);f.东河3-9(8/19),O1p,中晶白云岩,透射光(-)图5哈拉哈塘奥陶系碳酸盐岩岩石学特征Fig.5PetrologycharacteristicsofOrdoviciancarbonateofHalahatangarea3.2岩溶储集空间类型由于奥陶系碳酸盐岩暴露地表,伴随着强烈的风化剥蚀及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坤;刘伟;黄擎宇;石书缘;马奎;梁东星;;塔里木盆地塔中-古城地区寒武系沉积体系发育特征与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6期

2 和虎;蔡忠贤;;轮古油田中斜坡区奥陶系岩溶洞道线性体密度法预测[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5期

3 张庆玉;梁彬;曹建文;淡永;李世银;李景瑞;郝彦珍;;塔里木盆地轮古7井区以东奥陶系古岩溶储层碳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2期

4 淡永;梁彬;张庆玉;曹建文;李景瑞;郝彦珍;;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浅覆盖区岩溶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J];石油物探;2015年01期

5 张亚美;黄文辉;丁文龙;漆立新;王文勇;董果果;;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成岩演化[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5期

6 张庆玉;梁彬;曹建文;淡永;李景瑞;;哈拉哈塘一间房组古地貌及岩溶发育条件研究[J];断块油气田;2014年04期

7 王招明;张鼐;卢玉红;房启飞;陈瑞银;张宝收;鞠凤萍;;哈拉哈塘—英买力地区奥陶系烃包裹体研究[J];新疆石油地质;2013年01期

8 张学丰;李明;陈志勇;姜华;唐俊伟;刘波;高计县;赫云兰;;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特征及主要岩溶期次[J];岩石学报;2012年03期

9 高计县;唐俊伟;张学丰;陶小晚;杨云坤;陈志勇;宋新民;刘波;;塔北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岩心裂缝类型及期次[J];石油学报;2012年01期

10 倪新锋;张丽娟;沈安江;韩利军;乔占峰;赵宽志;;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J];沉积学报;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闵华军;陈利新;王连山;张磊;陈军;;哈拉哈塘缝洞型油藏油井产水特征及机理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2 李中璇;徐志明;王招明;陈云川;肖中尧;;哈拉哈塘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判识[J];新疆石油地质;2016年06期

3 张庆玉;梁彬;秦凤蕊;陈利新;淡永;李景瑞;;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及岩溶缝洞体发育模式[J];新疆石油地质;2016年06期

4 狄贵东;彭更新;庞雄奇;刘立峰;李国会;李刚;谭杨;;深层碳酸盐岩地震储层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哈得逊区块一间房组为例[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6年05期

5 孙崇浩;朱光有;郑多明;赵宽志;胡方杰;;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超深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特征与控制因素[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05期

6 马奎;胡素云;刘刚;李梅;王坤;黄擎宇;戴康;王阳菊;;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岩溶储层类型与特征及控制因素[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6年04期

7 刘洪涛;杨向同;周鹏遥;屈冬萌;张星;;二元复合存储模型在哈拉哈塘碳酸盐岩试井解释中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16年04期

8 卢曦;;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及储层孔隙特征[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年04期

9 韩长城;林承焰;鲁新便;魏婷;任丽华;张宪国;;塔河油田奥陶系岩溶地貌对储集层的控制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16年04期

10 石书缘;胡素云;刘伟;武娜;蔡俊;;基于野外资料和Google Earth影像的地质信息识别与提取方法——以塔里木盆地西克尔奥陶系古岩溶露头为例[J];海相油气地质;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雷;王维斌;车飞;许磊明;高伟;;鄂尔多斯盆地吴旗油区下侏罗统古地貌特征与油气富集关系[J];断块油气田;2014年02期

2 王招明;谢会文;陈永权;齐英敏;张科;;塔里木盆地中深1井寒武系盐下白云岩原生油气藏的发现与勘探意义[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2期

3 谭广辉;邱华标;余腾孝;刘少杰;郝建龙;;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1期

4 乔博;高志前;樊太亮;罗静;孟祥杰;;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台缘结构特征及其演化[J];断块油气田;2014年01期

5 喻顺;柳广弟;孙明亮;马勋;;断裂系统对碳酸盐岩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以塔北隆起轮古东油气田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4年01期

6 陶崇智;白国平;王大鹏;张明辉;牛新杰;郑妍;白建朴;;塔里木盆地与威利斯顿盆地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特征对比[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4期

7 谢欣睿;毛健;王振宇;;塔中北斜坡奥陶系鹰山组岩溶作用与储层分布[J];断块油气田;2013年03期

8 郑兴平;刘永福;张杰;郑剑锋;;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北坡鹰山组白云岩储层特征与成因[J];石油实验地质;2013年02期

9 杜永明;余腾孝;郝建龙;邱华标;;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特征及控制作用[J];断块油气田;2013年02期

10 淡永;梁彬;曹建文;张庆玉;;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岩溶缝洞充填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楼章华,徐宏;河道古水文古地貌参数的计算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2年02期

2 吕学斌;;金衢盆地古地貌演变[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3 周川;王英民;黄志超;陆金波;万丽芬;;澳大利亚北波拿巴盆地北部侏罗纪古地貌特征与演化[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10期

4 王建平;樊太亮;高志前;侯伟;李一凡;贺永奎;;辽河滩海西部海南—仙鹤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控砂作用[J];现代地质;2012年02期

5 冯磊;吴伟;;井震结合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应用——以辽河滩海西部地区沙一段为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2年03期

6 庞军刚;杨友运;李文厚;李玲;文莹;;陆相含油气盆地古地貌恢复研究进展[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7 张洲;;周原地区新生代地貌特征略论[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3期

8 时圣彪;王建民;;陕北太阳湾地区长2油藏与前侏罗纪古地貌[J];石油化工应用;2014年01期

9 黄第藩;王则民;石国世;;陕甘宁地区印支期古地貌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石油学报;1981年02期

10 孙在骏;;运用晕渲法绘制古地貌图[J];地图;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柳保军;庞雄;施和生;舒誉;;南海13.8Ma以来珠江扇古地貌特征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王世星;;古地貌差异起伏恢复及在古岩溶地貌表征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侯景涛;王军;邵晓岩;杨国斌;白旭;张战雨;王高强;王楠;;靖吴地区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油藏控制作用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敬小军;高攀锋;李儒春;徐婷;杨立国;姬瑞兰;;绥靖油田侏罗纪沉积前古地貌及侏罗系油藏成藏规律研究[A];石化产业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周飞;王碧涛;黄文芳;朱亚娣;于海英;李积林;;吴起地区侏罗系古地貌刻画及油藏富集规律研究[A];创新·质量·低碳·可持续发展——第十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伟;辽河滩海东部古近系层序—构造—古地貌特征及其制约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芳芳;靖边气田陕384~陕400井区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及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代廷勇;镇原地区前侏罗纪古地貌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3 彭莉;塔中隆起奥陶纪古地貌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林琳;辽河滩海地区中央凸起带古地貌特征及其对两侧砂体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韩敏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探区奥陶纪末古地貌与马五段储层预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刘聪颖;川中GST构造灯影组顶部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储层的影响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7 项广鑫;广西平果原生铝土矿物源、沉积相及古地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孙文峰;乌南地区古地貌发育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李长志;黄龙区块马五_(1+2)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10 胡新友;渤海湾盆地桩西地区沙四段上亚段古地貌恢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本文编号:2802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02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5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