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古龙北地区葡萄花油层沉积微相研究及有利区预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P618.13;TE31
【图文】:
东北石油大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2.1 区域构造背景古龙地区塔拉哈向斜及常家围子向斜为该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沉降沉积中心,前者沉降幅度、沉积速度和地层厚度大于后者。嫩江组二段沉积前葡萄花油层沉降沉积中心在常家围子向斜,向西抬升;明水组和四方台组沉积前葡萄花油层顶面构造形态与嫩江组二段沉积前构造格局基本一致,都是西高东低,构造沉降沉积中心在常家围子向斜。明水组末期的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了龙虎泡鼻状构造及大庆长垣,研究区基本形成“一断一鞍两凹三隆”的构造格局。
6图 2.2 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顶面构造图区内断层发育,除 T112 井区内存在逆断层外,其余均为正断层;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断裂带。古龙油田自西向东分为塔拉哈-哈拉海断裂带、巴彦查干断裂带、太和断裂带、塔拉哈向斜断裂带、龙虎泡中部断裂带、常家围子西部和东部断裂带。这些断裂带构成了古龙油田复杂的断裂系统,使古龙油田的地质条件更加复杂化。断层按其走向可分为北西、近南北向及北北东向。平面上北西向断层发育在研究区的东部和龙南鼻状构造与高西鼻状构造的鞍部,北北东向断层和近南北向断层发育在工区西部和中部。本区坳陷期断层主要有三个发育时期,第一次是在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断层活动频繁,T2 层断层最多,后期活动部分上断至 T1-1 和 T1 层;第二次是在姚家组-嫩江组沉积时期,断层活动较弱,仅发育个别小断层;第三次是嫩江组沉积末至第三纪沉积前,伴随全盆地大规模的构造运动,断裂活动较强,使浅层断裂与
合成记录(T284-2井西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建才;;地震相分析技术在储层沉积特征研究中的应用探讨[J];西部探矿工程;2015年02期
2 高俊红;;古龙油田葡萄花油层沉积特征分析—以古83区块为例[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3年02期
3 吕亚娟;;古龙油田凹陷区葡萄花油层构造演化史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2年22期
4 刘刚;;古龙油田古88开发区块葡萄花油层油气富集条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年04期
5 李郑辰;闫伟林;殷树军;栾瑾彦;;古龙油田复杂储层成因分析及油水层识别方法[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0年06期
6 尹艳树;吴胜和;翟瑞;田永强;;利用Simpat模拟河流相储层分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7 林承焰;张宪国;王友净;王贺林;梁冬梅;;地震油藏地质研究及其在大港滩海地区的应用[J];地学前缘;2008年01期
8 刘春慧;金振奎;刘家铎;王铮;朱桂芳;;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在准噶尔盆地东部C25井西区砂体识别中的应用[J];矿物岩石;2007年04期
9 孙运强;廉桂辉;张陈慧;;地层切片技术在C80工区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年10期
10 卢双舫;许凤鸣;申家年;方伟;薛海涛;;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凝析油气藏成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杜先利;松辽盆地古龙南地区葡萄花油层成藏规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2 杨玉峰;利用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综合进行沉积相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王丽滢;塔北桑塔木及桑南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沉积相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4 李W氾
本文编号:28054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05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