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砂岩油藏聚合物调驱实验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357.46
【部分图文】:
8图1-1 技术路线图1.3.3 创新点本文以低渗透的砂岩岩心进行聚合物调驱实验研究,采用注聚前后的T2谱曲线和孔喉半径分布曲线,分析注聚驱油的规律,对调驱效果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孔隙中的原油动用情况及此类油藏调驱过程中可动的孔喉半径范围,确定针对此类油藏开发所用聚合物驱油的最佳方案。
软件对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进行多因素分析,将软件计算的结果与之前单因素分析结进行对比,实验结果一般用图表进行展现,并配以相关的文字进行分析说明。2.1 单影响因素分析2.1.1 实验装置(1)ZNN-D6B 型旋转粘度计,青岛海通达;(2)六通阀(3)精密电子天平:用于药品的精确称量;(4)JJ-1 精密增力电动搅拌器,用于聚合物的配置,常州赛普实验仪器厂制造;(5)玻璃仪器:烧杯、量筒、广口瓶等;(6)平流泵:2PB-1040II 型,控制精度在 0.01ml/min,北京卫星制造厂制造;(7)真空泵:飞越,FY-2C-N 型,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威尔制冷设备配件厂制造;(8)中间容器:江苏华兴石油仪器有限公司制造,用于盛装驱替介质,耐压 50MPa;(9)岩心夹持器:TY-2 型;(10)计量泵、游标卡尺。
实验岩心2.1.4实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爽;;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管理;2017年10期
2 陈宗先;王锐;熊云山;;聚合物驱油机理研究及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6年06期
3 代瑞强;;聚合物驱油机理及生产全过程所采取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3期
4 赵荣_e;;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24期
5 田敏;李楠;;聚合物驱油机理及增效新措施[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8期
6 靳金荣,赵冬云,赵成义,刘显武,刘琳;聚合物驱油技术在大港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探技术;2002年05期
7 彭鹏商,高有瑞,张清正;聚合物驱油合理溶液粘度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8 ;我国全面推广聚合物驱油技术[J];上海化工;1999年10期
9 林玉君,刘斌,谭颖,白燕;辽河油田锦16块东区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6年03期
10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5年十大科技成果之四:聚合物驱油技术[J];石油科技论坛;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二龙;宋考平;邓庆军;;聚合物驱油注入速度的优选[A];第四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晓东;李树荣;;聚合物驱油含水率动态规律建模与预测[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顾鸿君;周惠泽;楼仁贵;陈丽华;;聚合物驱油技术在砾岩油藏的应用[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4 何伟莲;;聚合物驱油在砾岩油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5 田玉芹;张小卫;刘军;潘赳奔;徐山;;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梁珂;冯玉军;;耐温抗盐聚合物驱油体系的筛选与评价[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C];2017年
7 钱晓琳;耿同谋;刘琼;吴文辉;;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A];第一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论文摘要集(下)[C];2004年
8 许元泽;张坤玲;曹绪龙;;聚合物驱油工程中高分子复杂体系的设计[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韩鹏;李振华;陈辉;;聚合物驱油井阳离子堵聚技术研究与应用[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田巍;刘延延;;高台子储层与聚合物驱油适应性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英 通讯员 王伟 郭颖;大港规模推广聚合物驱油技术[N];中国石油报;2015年
2 记者 刘国安 通讯员 杨怀军;大港攻克污水配置聚合物驱油技术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张振山;聚合物驱油技术刨直接经济效益近160亿[N];科技日报;2007年
4 杨小华;王中华;聚合物驱油进展可喜 [N];中国化工报;2002年
5 李新;河南油田推广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N];中国化工报;2003年
6 通讯员 李玲 记者 刘宪广;聚合物驱油在彩南油田获得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2年
7 马永同 贾新青 付继彤;聚合物驱油领跑开发13年[N];中国石化报;2005年
8 李强军;聚合物驱油工业化应用技术获突破[N];科技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记者 贾新青 通讯员 付继彤;加强注聚合物驱油管理环节[N];中国石化报;2005年
10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付林;聚合物驱油机理及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油方法的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2 王者琴;聚合物驱动态指标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朱米家;电絮凝强化处理聚合物驱油废水及机理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8年
4 李洁;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聚合物驱油效果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5 程杰成;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6 方申文;光引发制备星形聚丙烯酰胺及其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晓;低渗透砂岩油藏聚合物调驱实验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李清华;大庆油田聚合物驱油经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徐联玉;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4 吴敬怡;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算法改进及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孙春红;暴氧污水稀释聚合物驱油试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6 许甜;聚合物驱油体系流变性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7 王晓剑;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张伟;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金鑫;基于PLC聚合物注入站自控系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10 郑磊;高浓度粘弹性聚合物驱油效果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10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10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