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与三元复合驱交替注入驱油模拟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21:29
我国大多数油田逐渐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期,单独使用水驱平均采收率仅有35%左右,仍有大量原油滞留地下,因此三次采油技术近年来在很多油田被广泛应用。三次采油技术主要包括热采、气驱、化学驱和微生物采油等。每种三次采油技术都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也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有效地集成发挥各种技术优势,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石油行业的重要课题。本文将二氧化碳驱和三元复合驱这两种发展迅速的提高采收率技术结合,提出二氧化碳/三元复合驱交替驱油的新模式。交替注入综合了二氧化碳溶胀及降粘优势和三元复合驱扩大波及体积和提高洗油效率的优势,两种技术协同作用,形成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在阅读和分析了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研究,探讨该方法大幅度提高石油采收率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1、二氧化碳水交替注入使长岩心采收率由水驱的38.96%提高到67.90%。采收率提高了28.94个百分点。2、三元复合体系的注入使长岩心采收率由水驱的39.01%提高到64.60%。采收率提高了25.59个百分点。3、二氧化碳三元体系交替注入使长岩心采收率由水驱的39.01%提高到72.85%。采收率提高了33.84个百分点,明显优于单独的二氧化碳或三元注入。这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碳的注入,导致地层原油体积膨胀,一些盲端孔隙的原油体积膨胀进入到渗流通道中,渗流通道中的原油粘度降低,提高了原油的的动用比例,同时。由于三元复合体系的注入,扩大了波及体积,更多的孔隙空间加入到渗流通道中,三元体系的乳化作用,将部分油膜乳化驱出。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57.46
【部分图文】:
图 2-1 流体高压物性分析仪备备来要分析的油气样品逐项登记入账,同时根据送样单检查样漏油、漏气现象,检查样品瓶的标签是否与送样单一致。根压力和饱和压力,将检查合格的油气样品按标准配制成地层清洗前须用无铅汽油或石油醚对 PVT 仪的注入泵、管线、PVT 筒等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用高压空气或氮气吹干待用。温试压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的技术规范要求,对所用设备进行试温试
图 2-5 原始油藏流体相图特征.3.4 复配原油代表性讨论采用第 2.1.3 节的配样方法,对取得的油气样品进行配样。从目前的生产实际情,目前地层压力在泡点压力(6.35MPa)以上,地层原油尚未出现脱气,按原始条行配样,能真正代表原始条件下的样品,因为油藏开采至今,目前的油样和气样组有发生变化。对于评价该井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采用上述方法配制的地层原油样品现场实际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因此,采用目前条件取样按原始条件配制的该井地层原油样品,与原始地层原油一致,说明复配样品正确,具有代表性。.3.5 相态实验分析及认识通过对该井地层原油相态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
3)采用目前条件取样按原始条件配制的目标井地层原油样品,与原始地层原油一致,说明复配样品正确,具有代表性。.4 多级脱气过程对原油物性的影响对复配地层原油样品开展了多级脱气实验,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溶解气油比、油密度、原油粘度、脱出气粘度、地层气体偏差因子和地层气体相对密度等主要物征变化,实验结果绘于图 2-6 至图 2-10,分别给出目标井多级脱气过程中地层原油出气 PVT 高压物性参数的变化多级脱气过程中溶解气油比变化见图 2-6 所示。由图可见,多级脱气过程中溶解比逐渐减小。多级脱气过程中饱和油密度变化见图 2-7 所示。由图可见,多级脱气中饱和油密度逐渐增加。多级脱气过程中原油粘度变化见图 2-8 所示。由图可见,脱气过程中原油粘度逐渐增加。多级脱气过程中脱出气粘度变化见图 2-9 所示。由见,多级脱气过程中脱出气粘度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
本文编号:2810273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357.46
【部分图文】:
图 2-1 流体高压物性分析仪备备来要分析的油气样品逐项登记入账,同时根据送样单检查样漏油、漏气现象,检查样品瓶的标签是否与送样单一致。根压力和饱和压力,将检查合格的油气样品按标准配制成地层清洗前须用无铅汽油或石油醚对 PVT 仪的注入泵、管线、PVT 筒等进行清洗,清洗干净后用高压空气或氮气吹干待用。温试压术监督局计量认证的技术规范要求,对所用设备进行试温试
图 2-5 原始油藏流体相图特征.3.4 复配原油代表性讨论采用第 2.1.3 节的配样方法,对取得的油气样品进行配样。从目前的生产实际情,目前地层压力在泡点压力(6.35MPa)以上,地层原油尚未出现脱气,按原始条行配样,能真正代表原始条件下的样品,因为油藏开采至今,目前的油样和气样组有发生变化。对于评价该井注气提高采收率方案,采用上述方法配制的地层原油样品现场实际有较好的指导意义。因此,采用目前条件取样按原始条件配制的该井地层原油样品,与原始地层原油一致,说明复配样品正确,具有代表性。.3.5 相态实验分析及认识通过对该井地层原油相态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和认识:
3)采用目前条件取样按原始条件配制的目标井地层原油样品,与原始地层原油一致,说明复配样品正确,具有代表性。.4 多级脱气过程对原油物性的影响对复配地层原油样品开展了多级脱气实验,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溶解气油比、油密度、原油粘度、脱出气粘度、地层气体偏差因子和地层气体相对密度等主要物征变化,实验结果绘于图 2-6 至图 2-10,分别给出目标井多级脱气过程中地层原油出气 PVT 高压物性参数的变化多级脱气过程中溶解气油比变化见图 2-6 所示。由图可见,多级脱气过程中溶解比逐渐减小。多级脱气过程中饱和油密度变化见图 2-7 所示。由图可见,多级脱气中饱和油密度逐渐增加。多级脱气过程中原油粘度变化见图 2-8 所示。由图可见,脱气过程中原油粘度逐渐增加。多级脱气过程中脱出气粘度变化见图 2-9 所示。由见,多级脱气过程中脱出气粘度逐渐减小,但减小的幅度不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虎;;特高含水油藏CO_2气水交替驱注入参数优化方法[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年03期
2 李中超;杜利;王进安;聂法健;;水驱废弃油藏注二氧化碳驱室内试验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2年04期
3 李菊花;姜涛;高文君;刘滨;;气水交替驱油藏注入能力分析及优化[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曹学良;郭平;杨学峰;李士伦;;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6年03期
5 杨振宇;周浩;姜江;王颖;彭树锴;王明宏;;大庆油田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及发展方向[J];精细化工;2005年S1期
6 毛振强,陈凤莲;CO_2混相驱最小混相压力确定方法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游秀玲,张玲,罗云秀;原油采收率影响因素探讨及油藏综合分类[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年03期
8 陈民锋,郎兆新;化学驱中相态变化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新疆石油地质;2002年05期
9 黄延章,刘福海,杨正明;复杂化学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传质[J];力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侯吉瑞,刘中春,夏惠芬,宋文玲,韩成林;三元复合体系的粘弹效应对驱油效率的影响[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1年03期
本文编号:2810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10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