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渤海及北黄海海域重磁异常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5 10:03
   作为最浅的内陆海,渤海位于中国陆地东部最北侧,覆盖渤海湾盆地向东北延伸的海域部分,该区油气探测成果巨大前景,是中国东部油气资源的主要继承靶区;北黄海接壤渤海,处于三大半岛之间,亦是半包围性海域,区内发育北黄海盆地,该区区域构造复杂,是尚未开采的含油气远景区。渤海湾盆地和北黄海盆地都是新生代断陷盆地,构造运动演化的发生,使得岩性、盆地性质、构造特征如断裂等发生改变。应用测区的高精度卫星重力,航磁异常数据,获得的地形及沉积层数据,分析研究区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建立反映地下密度分布的简要地质地层模型,应用变密度界面正反演方法,以地震、测井、地质等资料进行定性定量约束,基于“逐层剥皮”的思想,结合正则化滤波等位场分离方法,分离布格重力异常得到区域异常和剩余异常,进而以前者反演测区莫霍面起伏特征;从剩余重力异常中经过边界识别手段,如各阶导数、延拓等方法的处理,并结合测区磁异常数据,进行化磁极及分离场、解析信号等处理之后,识别研究区边界和断裂构造以及区内岩体分布情况。进一步结合推断断裂及测区已有的地层厚度、密度信息,进行测区沉积层厚度反演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主要油气潜力区的2.5维重力反演,并结合推断断裂特征进行综合解释工作。通过约束变密度界面法基础理论及其技术应用分析,进一步证明约束变密度界面正反演法在沉积界面反演、深部构造研究等方面,可以做为其他勘探区域的研究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方法参考。本文以上述理论展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研究区及其周围岩石物性,地层特征及各期次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进行分析,对重磁异常结果进行研究,重新划分了渤海和北黄海海区盆地延伸部分的边界。对区内渤中坳陷等四大主体坳陷海域延伸部分进行了边界调整,进一步开展了次级构造,如渤中凹陷、渤东凸起等的分布研究;进行了北黄海盆地边界和区内次级构造的划分。结合渤海海陆地震联测结果,反演研究获得莫霍面起伏特征,利用剖面联合反演进一步定量研究了测区沉积层分布特征,推断了该区壳内地层宏观分布特征,结合磁异常及其处理结果综合分析,调整了郯庐断裂带在渤海海域部分的位置、张家口蓬莱断裂及北黄海断裂的海域位置,圈定了各类不同物理性质岩体的分布情况,丰富了该区地质构造认识。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地形图,地形图,研究现状,中国海


图 1-1 研究区地形图1.2 研究现状及目的1.2.1 研究现状我国的海洋地质调查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随着能源竞争的日趋激烈,海洋成为 21 世纪新时代各国的发展战略目标,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奋起直追,目前在基础性海域地质研究,海底矿藏资源探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相关技术方法和理论知识发展到了一定水平,但就世界范围而言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海岸线绵长,海陆具有独特的地质矿产条件,《中国海陆 1:500 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中国海及邻域 1:100 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中国各海区 1:50 万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等中国海区及邻域系列图,从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入手,基于不同尺度刻画海陆边缘的构造演化特征以及资源分布情况。我国东部

密度分布,技术流程


6图 1-2 技术流程图1.3.1 理论基础岩石物理性质使得地质地球物理解释能够紧密结合。地球物理资料解释中,重力异常由地下物质在纵向和横向上密度差相互叠加而形成,通过重力异常数据可以进行沉积层和结晶基底以及埋深较大的区域性异常的层位深度研究,也可以分析沉积盆地,断裂构造的区域展布情况;磁异常数据能够反映岩石的磁性规律,是隐伏岩体圈定的依据。为了便于分析以及宏观掌握研究对象,建立反映该区各地层及密度分布特征的合理、简易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始终坚持多方面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定性及定量约束分析以及正反演结合研究。

模型图,密度结构,模型,莫霍面


图 3-1 研究区密度结构模型(1)海水和海底层之间存在极为明显的密度差异,干扰海区空间重力异。(2)前新生代地层及其上面发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基底之间的界面。渤生代沉积发育较厚,而且该界面对沉积盆地的圈定以及研究区构造演化等关重要。(3)结晶基底之上发育各时代沉积层,而且存在复杂的密度界面。(4)地壳与上地幔之间存在的莫霍面,也就是本文研究渤海海域深部构对象,莫霍面作为一个重要的密度界面,由于其埋深较深、分布范围较广化梯度小的特征,一般作为区域性异常对待,另外莫霍面是研究大地构造据。 研究区磁性特征系统收集研究区磁性特征如下(表 3-7-表 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经榜,刘兴泉;北黄海和渤海冬季环流动力学的数值实验[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年01期

2 张保民,刘树民,薛方建;试论中生代以来北黄海地区应力场的变化[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9年05期

3 张元奎,贺先明,高永福;北黄海及渤海变性水团的初步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1989年S1期

4 王博;;北黄海旅游新干线实现一体化大旅游[J];东北之窗;2015年15期

5 李斌,吴莹,张经;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其来源[J];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05期

6 李靖宇;李锦鑫;张继承;;加快北黄海沿岸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战略布局[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1期

7 郝雪;韩增林;李明昱;;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北黄海经济带空间结构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6期

8 蓝先洪;密蓓蓓;陈晓辉;李日辉;王中波;陆凯;;北黄海中部晚第四纪沉积物来源的稀土元素示踪[J];中国稀土学报;2015年02期

9 龚建明;曹志敏;陈建文;卢振权;梁杰;蔡峰;吴必豪;闫桂京;;北黄海西部海底沥青的地球化学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8年02期

10 赵倩;臧路;张传松;石晓勇;;北黄海西部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探讨[J];海洋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安春;李艳;黄朋;王伟;;北黄海沉积矿物组成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意义[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学刚;曹峰;王宁;;北黄海典型水文条件匹配场反演试验[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3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白志琳;刘振湖;王嘹亮;陈玲;李文勇;;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查成果简介[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三——“十五”地质行业重大找矿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4 田振兴;张训华;孟祥君;李日辉;;利用重磁震资料推断北黄海盆地基底构成[A];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八)——专题47壳幔介质地震各向异性、专题48海洋地球物理[C];2015年

5 陈珊珊;陆凯;孙启良;陈晓辉;李日辉;;北黄海西部海域特殊形态麻坑的形成机制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6届学术年会文集[C];2017年

6 乔洋;张明亮;许媛媛;王思源;;北黄海养殖海域水动力及污染物迁移的数值模拟[A];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5年

7 刘凤;栾锡武;;桃村断裂在北黄海盆地的延伸问题探讨[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8 张丽莉;郝天珧;黄晓霞;黄松;秦静欣;涂广红;赵百民;;北黄海盆地烃渗漏蚀变带“磁亮点”的识别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何将启;袁万明;李刚;;基于磷灰石裂变径迹约束的北黄海盆地热演化研究[A];第九届全国固体核径迹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振湖;高红芳;胡小强;白志琳;陈玲;;北黄海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前景[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石朕;以科学规划为指导 实现北黄海开发开放新突破[N];大连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陶晋;丹东庄河将携手提升北黄海开放层次[N];丹东日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刘立纲 记者刘星;加快北黄海开发建设实现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N];大连日报;2012年

4 记者 狄文君;北黄海开发壮了庄河经济[N];辽宁日报;2010年

5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 杜辉;加快建设北黄海新区[N];大连日报;2015年

6 本报记者 刘立纲;率先实现北黄海开发新突破[N];辽宁日报;2012年

7 记者 狄文君;庄河:像抓北黄海开发一样抓文化建设[N];辽宁日报;2010年

8 记者 黄宝锋 王卢莎 蔡晓华;上千大项目搅热北黄海[N];辽宁日报;2010年

9 辽宁省庄河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明;抢抓战略机遇 做大做强庄河 昂起北黄海开发开放的龙头[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唐莉;相约北黄海 合作共发展[N];丹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金霞;末次冰消期以来东亚季风演化:来自东海和北黄海沉积孢粉记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2 陈晓辉;北黄海陆架晚第四纪地层结构与物源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4年

3 程鹏;北黄海细颗粒物质的沉积特征与输运过程[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4 李艳;北黄海末次冰消期以来沉积特征及物源环境指示[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5 贾楠;不同地区气候环境事件演变的研究方法探索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光希;渤海及北黄海海域重磁异常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2 李成龙;北黄海南部近岸与中部远岸海域季节性酸化现象的对比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田振兴;北黄海盆地断裂特征及其深部构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王桂芝;北黄海西部泥质沉积特征与成因探讨[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5 王星辰;北黄海—渤海表层沉积物和颗粒物中生物标志物的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6 王园香;渤海和北黄海冬春季大风动力机制及中尺度特征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7 徐炜;北黄海大型底栖动物的拖网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陈业斗;黄海浅层多道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张珂;北黄海典型港湾沉积物重金属及生源要素污染状况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10 宋亮;典型海域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12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12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2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