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油砂成藏机理与资源潜力评价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根据美国联邦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全球油砂地质资源量为 5.5 x 10,截至 2012 年,全球重油和油砂累计产量分别是 7.38×109桶和 1.75×1010桶012 年,全球油砂年产 6.02×108桶,根据哈特能源公司 2011 年预测,到 2035 年球油砂和重油年产量将达到 5.672×109桶(图 1.1)。加拿大阿尔伯塔地区 2007 砂探明储量为 1730×108桶, 2014年阿尔伯塔官方公布了该地区 2013年天然沥油砂油)原始地质资源量 293125×106m3,原始探明储量 28092×106m3,2014 年西加拿大盆地的阿萨巴斯卡油砂为重点勘探对象。加拿大阿尔伯塔地区截止 20沥青(油砂油)累计产量为 1527×106m3,平均年产量 121×106m3,潜在储0000×106m3[18-19](图 1.2)。在我国,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羌塘盆地和柴盆地是主要的油砂勘探目标。
年沥青(油砂油)累计产量为 1527×106m3,平均年产量 121×106m3,潜在储量50000×106m3[18-19](图 1.2)。在我国,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羌塘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是主要的油砂勘探目标。图 1.1 全球重油与油砂 2010-2035 年日产量预测图(据 EIA,2012)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现的油气聚集中不占主要地位。(1)单一烃源区的“源边断控、深浅双聚”成藏模式柴北缘地区目前发现的单一烃源油气成藏模式为早期油气沿基底断裂运移,主要沿近侧向运移,聚集于断裂前缘断块区,以及断裂下盘遮挡区,后期沿断裂作通道以纵向运移为主。柴北缘常规油属于源内断控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带就位于生烃凹陷内,烃源岩生成的油气从一个或多个方向充注于圈闭中成藏,这类油气藏藏的特点是油气侧向运移距离短,油气源充足。这一类型的典型成藏模式如图 1.3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佟;冯帆;王庆伟;刘天绩;;中国西北地区柴北缘赋煤区构造单元新厘定[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2 刘汝强;;柴北缘东段构造特征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2013年02期
3 商琳;戴俊生;杨学君;夏瑞杰;;柴北缘东段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及构造演化模式探讨[J];高校地质学报;2014年02期
4 辛后田;王惠初;周世军;;柴北缘的大地构造演化及其地质事件群[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6年04期
5 孙波;王金铎;肖永军;林武;柴先平;张俊锋;田连玉;;柴北缘东段中、新生代构造物理模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年19期
6 袁亚娟;夏斌;吕宝凤;蔡嵩;施秋华;;柴北缘东段石炭纪沉积特征及原型盆地恢复[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2年01期
7 王云波;陈元忠;沈亚;贾新友;;柴北缘地区区带评价与目标优选[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6年S1期
8 张建新;孟繁聪;C.G.Mattinson;;南阿尔金—柴北缘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研究进展、问题及挑战[J];高校地质学报;2007年03期
9 王惠初,袁桂邦,辛后田,郝国杰,郑健康,张宝华;柴北缘绿梁山地区榴辉岩的产状及其成因意义初探[J];中国地质;2001年07期
10 曹明;田忠锋;张志刚;李志强;杨涛;;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J];西部探矿工程;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继先;曾旭;郭泽清;周飞;翟志伟;;柴达木盆地柴北缘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主控因素[A];2015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2 曹占元;梁晓飞;张晓宝;李俊武;虎啸;;柴北缘鱼卡地区油砂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5年度(第15届)学术论文汇编——兰州油气资源研究中心[C];2016年
3 张雨莲;陈向阳;姜常义;宋忠宝;栗亚芝;;青海省柴北缘尕秀雅平一带寻找岩浆型铜镍矿前景探讨[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4 曾旭;林潼;田继先;国建英;郭泽清;孔骅;;柴北缘盆内晚期构造带成藏机理实验研究[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5 田继先;曾旭;易士威;郭泽清;;柴北缘深层天然气有利成藏条件及成藏模式[A];2016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6 蔡鹏捷;许荣科;郑有业;刘嘉;陈鑫;白杰;杜文洋;范贤斌;林成贵;;青海省柴北缘新发现开屏沟镍矿锆石U-Pb、地球化学和富集机理[A];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专题23:洋陆过渡带结构与演化、专题24:青藏高原地质演化与成矿[C];2016年
7 毕明威;陈世悦;郭帅;周清波;;柴北缘东段侏罗系特征及残余地层分布[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田继先;曾旭;易士威;郭泽清;;柴达木盆地柴北缘深层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A];第八届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5年
9 阎存凤;;柴北缘东段中下侏罗统孢粉相及生烃潜力[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邵鹏程;陈世悦;孙娇鹏;马帅;;柴北缘西段马海凸起古近系下干柴沟组物源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5)[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凌须斌;看马北1井怎样逼近大场面[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记者 康维海;柴北缘油气勘探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中国矿业报;2011年
3 特约记者 周峥 通讯员 袁宵;管道局承建青海油田柴北缘输气管道投产通气[N];石油管道报;2013年
4 记者 康维海;青海今年地勘投入达25亿元[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5 记者 靳哲明;航测局实现“十一五”开门红[N];中煤地质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也;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油砂成藏机理与资源潜力评价[D];吉林大学;2019年
2 崔明明;柴北缘东段新生代构造隆升的沉积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年
3 李军亮;柴北缘中部古近纪—新近纪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耦合关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胡勇;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冲断带油气成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李延钧;成藏地球化学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06年
6 曾春林;柴北缘西段侏罗系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7 陈迎宾;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8 张延军;青海省滩间山地区内生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9 付建刚;柴北缘锡铁山滩涧山群的构造属性及其时代归属[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5年
10 张龙;祁连造山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笪梁超;柴北缘二郎洞增生杂岩变形特征分析与变形环境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2 刘永乐;青海省柴北缘达达肯乌拉山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D];吉林大学;2018年
3 黄君辉;航磁处理技术在柴北缘马仙地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刘小忠;柴北缘侏罗系三低油藏储层改造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5 冯晓翠;柴北缘盆地构造特征与封闭性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马长玲;柴北缘南八仙—马海构造带构造特征及其成因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菁菁;柴北缘鱼卡—红山断陷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8 赵志雄;阿尔金东段—柴北缘古生代花岗岩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孟然;柴北缘侏罗系多种能源矿产富集共生与成藏(矿)系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10 戚宜建;柴北缘与华北西缘中—新元古界地层对比及构造亲缘性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本文编号:2816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16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