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辽河油田高3-6-18莲花油层隔夹层特征与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17 14:16
   本次研究区为高升油田中的高3-6-18块,其含油层系为莲花油层,是一厚层块状稠油纯油藏,含油面积约为1.16km~2,地质储量约是1323.3*10~4t,标定采收率14.6%。于1977年开始了第一次开采,于1987年开始采用蒸汽吞吐方法,近年来由于受油藏地质的特点,产量不高,采收率较低。因此将采用火驱开采,而油层内隔夹层的分布是影响火驱开发的重要因素。首先根据测井资料、岩芯资料,建立小层对比的连井对比骨架剖面,利用标志层控制下的旋回对比在全区进行小层的重新划分和对比,分析油藏的构造形态。然后根据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录井资料等,以岩石学、沉积学原理为指导,分析储层沉积构造及粒度分布特征,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开展沉积微相的划分,进行单井相—连井相的分析,编制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明确研究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综合研究区的取芯资料、岩心的分析化验资料、油田地质概况等等,综合运用层序地层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学以及测井地质学等这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其理论指导下结合已完成的钻井、录井、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利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测井技术识别、地质建模技术等,针对性的对高3-6-18块莲花油层的隔夹层进行划分和有效评价。最后通过对储层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分布规律、隔夹层的空间建模等方面的分析成果,选取评价参数,建立研究区见效明显井评价标准,分析隔夹层的有效性对火驱开发的影响。认为L5砂组夹层数少且厚度薄的井见效明显,L6砂组薄夹层井更易于见效。
【学位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357.44
【部分图文】:

高升油田


图 2-1 高升油田平面位置图Figure 2-1 Plane position map of Gaosheng Oilfield2 构造演化特征辽河盆地是燕山活动后期形成的的中新生代裂谷盆地,其构成、演变、深陷和坳陷三大阶段,曾产生过多次的多期强而猛烈的构造断裂和这些演变特征分别对应着该研究区以下几个时期。房身泡期:由于软流圈热流物质不间断上涌,从而使地壳变得越来越致上地幔的隆起部位的顶部形成了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通过高升一发生了张性破裂,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由北东方向为主的张性断裂,区裂谷发育的初始阶段。随着一系列的运动变化,幔源岩浆上升并喷经过冷却堆积,并且伴随着基岩慢慢隆起,形成了北东向长条形局部隆沙河街组四期:沙四早期,本区进入裂谷稳定下降阶段。因为台安断

剖面图,油藏,剖面图,气顶


单层有效厚度大都以 10 米以上为主。该油藏不存在气顶和底水,为厚层-块状纯油藏(图 2-2~图 2-15)。图 2-2 高 3-5-0158 井~高 3-71-158 井油藏剖面图Figure 2-2 High 3-5-0158 well ~ High 3-71-158 well reservoir profile

剖面图,油藏,剖面图,有效厚度


2.1.4 油藏概述高 3-6-18 块莲花油层属于主要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构造-岩性油藏。莲花油层埋深地下 1540~1890m,含油井段长平均为 149.3m,净总厚度比 0.69,油层纵向上集中发育。单井有效厚度最大 162.7m,平均 96.06m;单层有效厚度最大 94.7m其中小于 2m 的厚度占 13.7%,2~5m 的占 23.6%,5~10m 的占 21.5%,大于 10m 的占 41.2%,单层有效厚度大都以 10 米以上为主。该油藏不存在气顶和底水,为厚层-块状纯油藏(图 2-2~图 2-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宪波;李金宜;段宇;朱文森;信召玲;张旭东;;渤海L油田不同开发方式下注采井钻遇隔夹层位置优选实验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9年02期

2 李谦;何为;;鄂尔多斯盆地魏家湾井区—长4+5隔夹层类型特征及其平面展布[J];云南化工;2018年06期

3 夏竹;张婷婷;张胜;胡少华;王贵重;别静;贺川航;李凯;;水平井参与下的油藏隔夹层描述技术及应用[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年06期

4 余义常;徐怀民;江同文;高兴军;徐朝晖;阳建平;宁超众;;多信息耦合的水平井井间隔夹层预测方法[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5期

5 王腾飞;楚美娟;刘广林;李士祥;邵晓州;;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隔夹层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7年09期

6 赵磊;柯岭;李世雄;王红涛;印斌浩;;辽河油田曙一区块厚油层内隔夹层识别及其三维地质建模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6年01期

7 姚睿;;巨厚砂砾岩体内部隔夹层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5年05期

8 吴倩;方小宇;王玉;;井间连通概率在隔夹层建模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5年06期

9 马莎莎;何建红;汤军;;甲油气田W组隔夹层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0 瞿子易;罗鑫;谢润成;葛善良;牛会玲;杨露;;小波神经网络在隔夹层研究中的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煜;吴胜和;岳大力;万琼华;路遥;;深水浊积水道储层内部隔夹层类型及特征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胡晓丹;孙德胜;王岩;白玉春;路遥;;地震资料在储层隔夹层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5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3 张慧波;唐洪;;三角洲前缘储层隔夹层成因与分布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8年

4 廖纪佳;廖明光;林丹;胡余;黄渊;;海相地层钙质隔夹层成岩作用研究及成因模式建立[A];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5 郄莹;白清云;韦红;周卿;王腾;;曲流河储层隔夹层精细地震研究——以渤海C油田为例[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6 方春贤;徐樟有;;河流相储层隔夹层识别特征、成因及分布研究[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7 沈云琦;吴胜和;岳大力;尹航;;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八砂组隔夹层分布规律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张芸;单敬福;;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储层隔夹层研究[A];2015年全国沉积学大会沉积学与非常规资源论文摘要集[C];2015年

9 林艳波;高银山;陆雪皎;马玉婷;赵艳艳;朱红璋;王伟东;高永宁;;A区块边底水油藏见水规律分析[A];第十三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石化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7年

10 李葳;袁琳;彭勃;;对杏北油田葡一组沉积储层河道砂体内部隔夹层特征的解剖与认识[A];2004第三届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光明 苏一凡;低成本“告别”[N];中国能源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张景瑜 王馨悦 秦国省;40万桶产量开启新征程[N];中国石油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魏华彬;井楼一区核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储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2 吴兆徽;陈家庄油田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伟成;江汉盐穴储气库盐岩及隔夹层地震岩性建模[D];长江大学;2019年

2 廖媛;辽河油田高3-6-18莲花油层隔夹层特征与评价[D];长江大学;2019年

3 韩富帅;委内瑞拉盆地MPE-3区块Oficina组下段储层非均质性及隔夹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陈辉;春10区沙湾组沙一段隔夹层识别及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5 张涛;辽河坳陷杜84块兴Ⅰ油层组隔夹层识别与表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石司宇;英坨地区高台子油层测井资料解释与储层综合评价[D];新疆大学;2017年

7 胡小成;孤东油田九区馆上段4-6砂层组隔夹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陈海莲;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井间隔夹层测井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9 李一可;哈得东河砂岩油藏隔夹层井间分布动静预测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10 马舒波;塔里木盆地牙哈7-23井区古近系~白垩系高渗透条带及隔夹层分布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本文编号:2820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0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