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三塘湖盆地牛圈湖地区西山窑组西二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及定量评价

发布时间:2020-09-23 12:10
   对于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及定量评价是牛圈湖地区西山窑低渗透储层勘探开发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研究区西山窑储层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究了研究区西山窑储层的孔隙结构,通过常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以及核磁共振技术对目的层孔隙结构进行分类并定量评价,得到以下认识:1.研讨区西山窑储层为长石质岩屑砂岩,含少部分岩屑砂岩,岩石成分成熟度低。粒度为细砂到中砂,磨圆度大多都为次棱角-次圆状。胶结物类型包括高岭石胶结、绿泥石胶结、伊利石胶结、伊蒙混层胶结、碳酸盐胶结和硅质胶结。储层平均孔隙度值为12.4%,渗透率平均值为3.24×10~(-3)μm~2,属低孔特低渗储层。2.目的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和溶孔。喉道类型有四种:孔隙缩小型喉道、可变断面缩小型喉道、片状或弯片状喉道、管束状喉道。孔隙结构类型,北区主要是细孔-微孔,少量中孔;东区和南区主要是中孔-细孔,少量粗孔发育。3.常规压汞及恒速压汞实验表明,研究区储层孔隙半径分布范围分别是:北区80-220μm,东区90-260μm,南区90-220μm,东区孔隙半径最大。但喉道参数对比发现,南区的喉道半径大小和喉道个数大于北区和东区。4.核磁共振实验研究表明,北区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取值介于35.44-55.01%之间,平均46.61%;东区介于38.68-59.27%之间,平均为48.04%;南区为51.36-62.32%,平均57.09%。综合所有样品分析认为,牛圈湖油田北区和东区储层整体定义为Ⅲ类储层,南区则为Ⅱ类储层。5.目的层致密成因主要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分别定量评价,结论为:(1)北区初始孔隙度38.22%,压实作用减孔20.78%,胶结作用减孔4.3%,溶蚀作用增加约4.24%的孔隙度。最终理论计算孔隙度值为10.71%,实测孔隙度为10.86%。(2)东区初始孔隙度38.57%,压实作用减孔20.44%,胶结作用损失4.9%,溶蚀作用增加5.66%的孔隙度。理论计算孔隙度值13.21%,实测孔隙度为13.01%。(3)南区初始孔隙度38.9%,压实作用减孔18.33%,胶结作用减孔5.3%,溶蚀作用增加5.27%。最终理论计算孔隙度为13.55%,与实测孔隙相差0.15%。
【学位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牛圈,西山窑组,研究重点


技术路线图

牛圈,湖西,构造等值线,顶面


牛圈湖西山窑组顶面构造等值线图

构造区划,分图,牛圈,南区


图 2-2 三塘湖盆地构造区划分图牛圈湖地区整体构造为一北东 南西向展布的背斜构造,依据地层的横向对比结将研究区分为了三个部分,南区、北区、东区,如图 2-3。其中南区处于构造的最高位,向南北延伸后构造都依次降低。区域构造研究表明牛圈湖地区曾经经受过多期的造挤压,使得研究区发育着大量的北东向、东西向或南北向的压性且封闭性良好的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时建超;孙卫;张创;莫建武;丁磊;张奉;;储层沉积-成岩作用的物性响应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彭瑞东;杨彦从;鞠杨;毛灵涛;杨永明;;基于灰度CT图像的岩石孔隙分形维数计算[J];科学通报;2011年26期

3 高永利;张志国;;恒速压汞技术定量评价低渗透砂岩孔喉结构差异性[J];地质科技情报;2011年04期

4 刘洁;包世界;包婷;李映艳;涂杰勇;龚敏;;利用沃尔公式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方法[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何顺利;焦春艳;王建国;罗富平;邹林;;恒速压汞与常规压汞的异同[J];断块油气田;2011年02期

6 邹才能;董大忠;王社教;李建忠;李新景;王玉满;李登华;程克明;;中国页岩气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6期

7 邹才能;李建忠;董大忠;李新景;;中国首次在页岩气储集层中发现丰富的纳米级孔隙[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0年05期

8 高辉;孙卫;;特低渗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特征的定量表征[J];地质科技情报;2010年04期

9 宋广寿;孙卫;高辉;莫建武;;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对产能动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元54区长1油层组为例[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瑞飞;孙卫;;特低渗透砂岩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影响驱油效率因素[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创;低渗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孔隙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2 魏虎;低渗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微观结构及对产能影响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3 高辉;特低渗透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邵金辉;低渗透油田微观水驱油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付晓燕;特低渗储层低渗成因及影响物性的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3 欧阳征健;三塘湖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演化[D];西北大学;2003年

4 姜官波;三塘湖盆地侏罗系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5 荐军;吐鲁番—哈密盆地盆地分析[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825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5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1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