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G储运工艺开发及工程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ANG储运工艺开发及工程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针对我国存在的大量单井产量不高、分布零散、规模性开发经济可行性较差的天然气气田,有必要结合ANG技术储运压力低和投资运营成本低的特点,开发一种利用ANG技术的零散天然气的储运设备,以实现零散天然气资源的回收利用和边远地区的供气。本文论述了目前ANG储运技术的发展现状,开发设计了一套ANG储运工艺流程,相关参数如下:卧式ANG储罐容积60L,内置循环水盘管,立式ANG储罐容积60L,内部结构简洁,生产难度和成本低。通过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测试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在0.3~4.0MPa的储、放气过程中,卧式储罐、立式储罐和小型储罐的吸附储气量分别为4.083 Nm3、4.236 Nm3和0.493 Nm3,单位容积储气体积比分别为68.5v/v、70.6v/v和82.2v/v;放气量分别为3.967 Nm3、4.156Nm3和0.483Nm3。此时,卧式储罐、立式储罐和小型储罐的实际填充率分别为47.7%、59.5%和65.8%,理论最大填充率可达80.3%;容积6L的预吸附罐的设置,理论上可使得ANG储罐中吸附剂的有效使用寿命提高50.5%;在有、无循环水的对比吸附过程中,储气量分别为4.075Nm3和3.915Nm3,储气量提升了4%;再生工艺方面,经过再生处理后,ANG储罐中的活性炭的块密度从0.474g/cm3下降到了0.426g/cm3,预吸附罐出口的天然气中,丙烷和丁烷预处理量从35%提高到52%。依据上述实验结果,本文分别提出了带增压的ANG工艺和智能化ANG工艺2种优化方案。以智能化ANG工艺为基础,结合国内某天然气高压A调压站为例,进行了天然气放散气回收装置项目的工程化研究,包括工艺流程设计、关键设备选型、操作弹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的额定流量为0.9m3/min,7min中可回收放散气242Nm3;项目具有良好的操作弹性;项目初步估计总投资为100万元,静态投资回收期为3.71年,总投资收益率为27.0%,动态投资回收期为4.87年。因此,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吸附储运 活性炭 流程开发 工程化设计 放散气回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E8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ANG吸附储运技术的研究进展11-18
- 1.2.1 吸附剂制备技术11-13
- 1.2.2 吸附剂成型技术13-14
- 1.2.3 吸附剂再生技术14-15
- 1.2.4 ANG储罐研制技术15-17
- 1.2.5 吸附热效应影响过程研究进展17-18
- 1.3 ANG吸附储运技术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18-19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19-20
- 1.4.1 研究目标19
- 1.4.2 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ANG储运技术开发和实验装置建立20-43
- 2.1 ANG储运方案开发依据20-22
- 2.2 ANG储运工艺流程设计22-32
- 2.2.1 具体工艺参数设计22-27
- 2.2.2 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开发27-32
- 2.3 高效ANG吸附剂的确定32-34
- 2.3.1 成型高表面活性炭生产工艺概述32-33
- 2.3.2 成型高表面活性炭性能参数33-34
- 2.4 吸附储罐设计34-40
- 2.4.1 卧式ANG储罐34-36
- 2.4.2 立式ANG储罐36-37
- 2.4.3 预吸附罐37-38
- 2.4.4 其他关键设备选择38-40
- 2.5 工艺流程操作步骤40-42
- 2.6 本章小结42-43
- 第三章 ANG储运工艺实验结果分析43-72
- 3.1 ANG储运系统吸附储运性能分析44-51
- 3.1.1 卧式ANG储罐储运性能44-45
- 3.1.2 立式ANG储罐储运性能45
- 3.1.3 小型储罐储运性能45-47
- 3.1.4 活性炭吸附比与储罐储气量对比分析47-51
- 3.2 吸附剂填充方式的影响分析51-54
- 3.2.1 ANG储罐实际填充率51-52
- 3.2.2 ANG储罐理论填充率52-53
- 3.2.3 活性炭体积吸附比的计算53-54
- 3.3 预吸附工艺分析54-60
- 3.3.1 采样点样品组成分析54-57
- 3.3.2 预吸附工艺性能评价57-60
- 3.4 吸附热效应影响的消除工艺分析60-67
- 3.4.1 平衡终温对储气量的影响60-61
- 3.4.2 储气量与温度的变化关系61-64
- 3.4.3 吸附热效应影响的消除系统的性能评价64-67
- 3.5 吸附剂再生工艺分析67-70
- 3.5.1 再生方案概述67-68
- 3.5.2 再生工艺性能评价68-70
- 3.6 本章小结70-72
- 第四章 ANG储运技术优化及扩大化设计72-88
- 4.1 ANG储运工艺的改进建议72-73
- 4.2 ANG回收装置工艺的优化设计73-77
- 4.2.1 带增压系统的ANG回收装置工艺73-75
- 4.2.2 智能化的ANG回收装置工艺75-77
- 4.3 ANG回收装置的工程化研究77-87
- 4.3.1 背景概述78-79
- 4.3.2 工艺流程设计79-81
- 4.3.3 关键设备选型81-82
- 4.3.4 操作弹性分析82-84
- 4.3.5 经济性分析84-87
- 4.4 本章小结87-88
- 结论与建议88-90
- 结论88-89
- 建议89-90
- 参考文献90-9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5-96
- 致谢96-97
- 附件9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宏勋,孙起瑞;中国天然气产业的市场前景及对策建议[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吴杰,董超;美国天然气管制的历史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00年12期
3 刘春旭,李宏勋;中国天然气产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马志光,朱德领;论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庆;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产业若干政策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4年21期
6 叶世华;张书明;;吐哈油田分公司:把天然气产业做大做强做足[J];天然气经济;2004年01期
7 ;坚持科学发展观 加强科技学术交流 为促进陕西天然气产业发展而努力[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5年05期
8 吴贵辉;;中国天然气产业的政策取向[J];中国石油企业;2005年12期
9 ;河北省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年08期
10 安蓓;吴琼;;中国将立法规范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J];城市燃气;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延伟;;《煤制天然气产业发展及布局初探》[A];2010年中国天然气(含煤层气/煤制天然气)产业及系统管网建设发展论坛报告文集[C];2010年
2 姜子昂;王良景;高千惠;严志;;天然气产业集约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川渝地区为例[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3 刘毅;刘炜;;美国天然气市场规制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王农;马兴科;侯海云;;兰州发展天然气产业的可行性研究[A];甘肃省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暨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陈排患;;大力发展天然气发电,全面推进分布式电源建设[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3)——浙江省电力供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6 华贲;陈永坚;赖元楷;岳永魁;;天然气能源利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探讨[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7 华贲;;中国的天然气产业政策[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长泽;贡文海;;天然气——新世纪的能源主力 推动经济发展的亮点[A];江苏省天然气利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9 庞名立;;当天然气进入市场的时候……[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10 罗东晓;赖元楷;;高适配性燃气具对推动天然气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A];中国城市燃气学会应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桂兰;专家协助我市天然气产业规划编制[N];广元日报;2008年
2 通讯员 刘美琴;进一步加快天然气产业化建设[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记者 张苓;天然气产业健康发展将有效拉动钢管需求[N];中国冶金报;2012年
4 本报记者 渠沛然;天然气产业将多路径发展[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武旭 郭焦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气体清洁能源发展前景与政策展望”课题组;荷兰天然气产业政府管理的特点及启示[N];中国经济时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欧阳春香;胜利股份加快转型天然气产业[N];中国证券报;2014年
7 记者 李军 特约记者 白亚莉;中外专家共议天然气产业发展[N];中国化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梁曦;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天然气监管体制[N];中国化工报;2005年
9 齐景顺(作者单位: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把天然气产业培植成产业发展的新高地[N];大庆日报;2005年
10 记者 李春辉;天然气产业将实行全面对外开放政策[N];中国石油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恒冲;煤制天然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生命周期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文阳;大庆油田天然气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段兆芳;我国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郭建新;我国天然气城市输配运营市场结构、行为、绩效与投资机会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张伟;天然气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及升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6 王冰;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战略储备体系构建与LNG中继站建设[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檀学燕;中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可持续发展战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我国天然气产业政府规制改革的新路径探讨[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胥永;中国天然气产业特点及政府规制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刘庆;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天然气产业问题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4 魏莎莎;本量利分析基础上的天然气管输定价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5 马志玲;蓝天天然气公司纵向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6 张婷玉;我国天然气战略储备安全预警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7 Trusova Elena;中俄天然气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8 夏江华;川渝地区天然气资源配置方式优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杨再勇;A公司天然气营销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卢亚秀;VMI模式下天然气供应链库存与运输联合优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ANG储运工艺开发及工程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7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2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