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BAQUS的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357.1;TE377
【部分图文】:
岩石刚度开始退化,承受的应力开始减小,始起裂。利用拉伸-分离准则(traction-separationcriterion(2-18)、式(2-19)、式(2-30)所示。( ) ( )( ) < ≥=010nnnnnTTDTTt sst = (1 D)Tttt = (1 D)T2-19)、式(2-30)中,nsT , T是损伤之前(线弹性(线弹性阶段)的切向应力分量;tn、ts是损伤出后的切向应力分量;D 是损伤变量,材料未发 D=1。内聚力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岩石断裂过程中的损伤性材料,因此裂尖区域可以简化为线性软化模型示:
本假设渗透储层 W 区块为例,取位于示。水平井分段压裂孔眼之间的的干扰是有限的,因此将模型尺射孔段的长度为 0.6m,孔眼相他三边受射孔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保持不变。考虑到模型以射孔段场测试基本数据为参考,得到岩水平地应力为 14.4MPa,Y 方向Pa,孔隙度为12%,渗透率为0.1×弹性多孔介质,为了简化模型
射孔枪性能不变的情况下,岩石强度和密度越大,岩石射孔难度而岩石强度的大小可以通过地应力很好的反应出来,只要明确地在不同射孔方位下,岩石的孔深变化规律。因此,探究岩石不同在不同射孔角度下,射孔弹能射入的深度是多大,不同的射孔方不同,射入的孔深不同,对裂缝的影响控制规律也就不同。只有度后,才能使射孔孔深达到最大,从而有效增加油井产能。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射孔角度,即旋转射孔方向使之方向(模型 X 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0°、15°、30°、45°、60°和 7(a)0° (b)15° (c)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娜;;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5年29期
2 袁春宏;;低渗透储层试油工艺应用现状及趋势[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9期
3 杜新龙;康毅力;游利军;俞杨烽;刘雪芬;杨建;;低渗透储层微流动机理及应用进展综述[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2期
4 王贤君;王维;张玉广;尚立涛;张明慧;张瑞;;低渗透储层缝内暂堵多分支缝压裂技术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8年03期
5 张睿;周能;艾克拉木·阿巴尔;;低渗透储层成因分析[J];科技风;2012年08期
6 李书恒;方国庆;杨金龙;廖建波;樊建明;;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储层成因研究及意义[J];岩性油气藏;2012年06期
7 史晓东;;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潜力及方向[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04期
8 李传亮;张学磊;;对低渗透储层的错误认识[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6期
9 李书恒;赵继勇;崔攀峰;杨金龙;陈文龙;;超低渗透储层开发技术对策[J];岩性油气藏;2008年03期
10 卞士举;低渗透储层含油性分析[J];油气井测试;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忠良;熊伟;高树生;刘莉;;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程度及敏感机理分析[A];第九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前言[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孙素青;;前河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沉积成因机制[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刘峰;;低渗透储层裂缝描述方法及分布规律研究[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魏宝和;何锦发;崔京钢;朱德升;;低渗透储层的微孔隙定量化图像分析方法[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6 杨晓萍;刘桂侠;;我国中部克拉通盆地中生界低渗透储层成因机理分析及研究方法探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刘建军;刘先贵;胡雅衽;张盛宗;;低渗透储层流固耦合渗流规律研究[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汪中浩;章成广;程庆普;;低渗透储层核磁共振T_2截止值实验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铭伟;康毅力;游利军;杨斌;周广清;;基于低渗透砂岩储层渗流机理的钻井完井液动态损害评价[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召兵;;压力恢复试井在某区块的应用[A];《采油工程文集》2015年第3辑[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蒋世廉;用先进典型树形象打品牌[N];中国石化报;2012年
2 战怀敬 本报记者 王敬;以科技创新保障油田增储稳产[N];黑龙江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平樱;松辽盆地孤店油田泉四段低渗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侯鹏;低渗透储层岩石气压致裂机制与增透效果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
3 田仲强;东辛油田营11块沙三段低渗透储层精细描述及数模——兼水平井开发的可行性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4 李群;陆相低渗透储层精细描述[D];中南大学;2008年
5 赵新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分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6 刘伟;复杂低渗透油气储层测井评价[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张新春;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开发参数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8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广寿;鄂尔多斯盆地0.3毫达西类储层特征及开发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肖晓春;滑脱效应影响的低渗透储层煤层气运移规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凯华;基于ABAQUS的低渗透储层水力压裂数值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桑晓彤;低渗透储层裂缝表征及成因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杜凌宇;大芦湖油田樊29块低渗透储层成因及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栗业;鄂尔多斯盆地西峰地区长8储层特征及有利区优选[D];西北大学;2018年
5 黄松磊;锦150块中低渗透储层及潜在损害分析[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张婉莹;萨尔图油田A区块低渗储层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7 石勇;劳山马家河开发区注水开发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4年
8 刘凤贤;大庆外围低渗透储层多孔介质分类方法及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赵义;段六拨油田低渗透储层保护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10 王宁博;低渗透储层生产数据分析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32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3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