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资源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12 23:04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石炭系是近年来我国北方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残余厚度大,具有较大的油气资源前景,开展油气资源评价是进一步开展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和依据。针对石炭系烃源岩发育机制、主控因素及空间分布研究需要精细刻画,地史、热史与油气生成及运聚史需要深入研究,油气资源评价关键参数研究需要由点及面的深入扩展等科学问题,开展油气地质调查和资源评价工作。本次研究开展了野外地质剖面调查和采样、钻井岩心描述和采样以及室内分析测试,以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理论和技术方法为指导,开展烃源岩成因及类型、烃源岩评价、油气资源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以下认识:1.在岩相古地理划分和有机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有机相进行了划分。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主要发育滨岸潮坪-泻湖有机相(Ⅰ)、滨岸沼泽有机相(Ⅱ)、开阔台地有机相1(Ⅲ_1)和局限台地有机相(Ⅳ)4类沉积有机相,滨岸潮坪-泻湖有机相、滨岸沼泽有机相和局限台地有机相是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最为有利的3类沉积有机相。2.根据有机相划分和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来源进行了研究。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生物来源构成复杂,不同有机相陆海生物来源贡献不相同。滨岸沼泽有机相(Ⅱ)发育的泥岩、炭质泥岩和煤以陆源高等植物输入占绝对优势,为陆源型烃源岩;滨岸潮坪-泻湖有机相发育的泥岩、粉砂质泥岩存在二者的混合,为海相混合型烃源岩;局限台地和开阔台地相中发育的泥岩、灰泥岩和泥灰岩以海洋水生生物为主,发育海相内源型烃源岩,不同成因类型决定了烃源岩的生烃特性。3.通过平衡剖面技术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经历的构造期次及对应的剥蚀厚度进行了研究。从海西到喜山期,在侏罗纪早期、白垩纪末、始新世晚期,中新世晚期及上新世末-更新世早期,柴达木盆地东部发生了6期大规模的构造抬升。利用古温标法和地震地层趋势延伸法进行剥蚀量恢复显示,在海西-印支期剥蚀量为2100~4300 m,剥蚀量总体由盆地南缘往北缘逐渐减小,到晚喜山期,剥蚀量变化范围为200~4400m,总体表现为盆地边缘或构造隆起部位剥蚀量大,往凹陷内或构造活动平缓部位的剥蚀量相对较小。4.通过野外剖面测量、地震解释、钻井及样品分析测试分析,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空间分布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烃源岩厚度的空间分布来看,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的扎布萨尕秀组、克鲁克组、怀头他拉组、城墙沟组都存在潜在烃源岩。但从综合对比上来看,研究区克鲁克组烃源岩的厚度大,150-400m,泥岩烃源岩以Ⅲ型有机质为主,镜质体反射率在1.3%附近,属于成熟到高成熟阶段,70%泥岩TOC大于1.0%,属于好的烃源岩,部分达到极好烃源岩的标准。5.基于构造、沉积相、生物来源分析,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发育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柴达木东部烃源岩是由沉积有机相、物源和构造演化共同控制。沉积期构造控制了烃源岩空间分布,后期演化控制了烃源岩的残余厚度,有机沉积相决定了烃源岩岩性特征和发育特征,海陆不同的物源贡献控制了烃源岩生油或生气为主的特性。6.通过关键参数研究,采用含油气系统模拟技术方法,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资源量进行了计算。石炭系的生烃量94.9亿吨(油当量),油气资源量达到3.833亿吨(石油当量)。克鲁克组的生油气量最大,对油气资源的贡献最大;泥岩的生油气量最大,对油气资源的贡献最大。7.根据资源潜力评价,成藏分析,盆地模拟等结果来看,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可以划分欧南、欧龙布鲁克、德令哈三个有利区带。根据三个有利区带的筛选结果来看,欧龙布鲁克构造带为有利勘探区,其次为埃姆尼克构造带,最后为德令哈构造带。
【学位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地质图,石炭系,地质图,柴达木盆地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北部,是我国西部三大含油气盆地之一,为大型新生代山间盆地(图 1-1,图 1-2,图 1-3)。已发现的油田大部分分布于盆地西部的尕斯断陷及其周缘,主要产油层为古近系-新近系(马寅生,2012)。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对油气等能源资源的需求持续高位,柴达木盆地等西部老油气田随着资源不断枯竭,面临后备资源不足,稳产增产压力大。近十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青海油田、胜利油田等石油企业在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的一系列新认识(朱筱敏,2008)。证实柴达木盆地部东东部石炭系残留厚度比较大,地层保存比较好,初步评价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量为6.14×108~7.23×108吨,显示柴达木盆地石炭系油气资源潜力很大, 是油气资源战略突破的新领域(马寅生,2012;康玉柱,2012)。

卫星遥感影像,柴达木盆地,油气资源,油气资源评价


中国地质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型、排烃史模型和油气运聚史等方面工作,建立新的油气资源评价模型来科学评价油气资源,为柴达木盆地周缘以及整个天山-兴蒙石炭-二叠的油气资源科学评价提供模型,为尽快实现工业油气流突破提供基础。

卫星遥感影像,柴达木盆地


图 1-2 柴达木盆地卫星遥感影像图Figure 1-2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mage map of the Qaidam Basi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纹瑕;陈辉;巩国丽;朱建佳;邢星;李瑞;;51年来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气候特征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08期

2 赵卫卫;查明;吴孔友;;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不整合与油气成藏的关系[J];地质学报;2008年02期

3 杜忠明;樊龙刚;武国利;魏红红;孟庆任;;柴达木盆地东部新生代盆地结构与演化[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2期

4 曾庆猛;刘成林;马寅生;张贵斌;毛智慧;;电磁资料在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勘探中的应用[J];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01期

5 王子明,阮家聚,魏国显,骆飞,左海,卫林;柴达木盆地东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应用研究与效果[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06期

6 周翥虹;连莉文;梁家騵;;柴达木盆地东部第四系生物模拟及其应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0年02期

7 刘天绩,徐凤银,陈世悦,侯恩科;柴达木盆地东部“走廊域”中新生代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8 哈连来;侯俊卿;;保护天然植被势在必行——从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农牧业生产条件的恶化看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J];青海农林科技;1981年02期

9 万和文;唐领余;张虎才;李春海;庞有智;;柴达木盆地东部36~18kaB.P.期间的孢粉记录及其气候环境[J];第四纪研究;2008年01期

10 曹广超;李玲琴;王晓鹏;马占杰;;基于AHP分析的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利;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油气资源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冰;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代以来构造改造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2 张旺;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纪至今热史及成熟度演化史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7年

3 李晓媛;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气吸附特性[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4 刘玉梅;柴达木盆地东部中生界含油气性初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5 赵艳;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展布及裂缝发育特征[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6 马帅;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沉积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7 陈涛;末次冰消期以来柴达木盆地东部风成沉积记录的气候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环境研究所);2015年

8 刘晓光;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页岩沉积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本文编号:2838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38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8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