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机理控制的火烧油层注采参数优化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E357
【部分图文】:
图 2-1 数值模拟模型 3D 图模型为一维线性模型,其油藏参数如表 2-2。表 2-2 理论模型油藏参数油藏顶面埋深 800m油藏尺寸 100m×100m×10m网格(i,j,k) 21×21×4注采井距 100m油藏孔隙度 0.25渗透率I,j 方向 500mDk 方向 167mD油藏温度 50℃油藏压力 2000kPa含油饱和度 0.65含水饱和度 0.352)组分与化学反应模型了充分描述火驱中的化学反应,定义 3 相 7 组分的组分模型,4 个化学反应别为:WATER(水),HEVY OIL(重质油),LITE OIL(轻质油),CO2
℃ ℃ ℃ ℃ (Date)℃℃℃(%)℃℃℃℃℃℃(m3/day)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 2027 202802040600102030℃ ℃ ℃ ℃ 20℃ ℃ ℃ ℃℃ ℃ ℃ ℃ 35℃ ℃ ℃ ℃℃ ℃ ℃ ℃ 50℃ ℃ ℃ ℃℃ ℃ ℃ ℃ 70℃ ℃ ℃ ℃℃ ℃ ℃ ℃ 90℃ ℃ ℃ ℃℃ ℃ ℃ ℃ 20℃ ℃ ℃ ℃℃ ℃ ℃ ℃ 35℃ ℃ ℃ ℃℃ ℃ ℃ ℃ 50℃ ℃ ℃ ℃℃ ℃ ℃ ℃ 70℃ ℃ ℃ ℃℃ ℃ ℃ ℃ 90℃ ℃ ℃ ℃图 2-7 不同油藏温度下采收率、日产油曲线由图 2-7 采收率曲线可以看出见效期对油藏温度极为敏感,高油藏温度下几乎直见效,而低温度条件下见效期长。最终采收率呈正规律,油藏温度越高最终采收率越这是由于高温环境下易于火线推进和油层升温,更易于降低原油粘度,增强渗流能力0 100-30-101030-2001030File: 6-misUser: DELDate: 2019Scale: 1:11Y/X: 1.00:1Axis Units:632700Temperature (C) 2022-01-01 K layer: 1
由图2-14和2-15知反应速率越大反应改质占比越大,符合一般规律。化学反应速率对见效期有一定影响,对最终采收率和关井时间均有较大影响。反应速率越大,关井时间越长且最终采收率越大,稳产期越短,稳产时单井日产油量越多。结合图2-16发现,产生这种现象是因为反应速率高火线的扫油面积越大,但火线突向生产井突进慢,因此反应改质贡献占比大,加热降粘贡献占比小,且关井时间长并最终能驱替出更多原油;而低反应速率下火线沿轴向突进快,因此反应改质贡献占比小,加热降粘贡献占比大。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一尘;;国内外火烧油层研究进展与应用探析[J];化工管理;2018年14期
2 郑水平;程海清;;辽河火烧油层技术达到国际水平[J];国外测井技术;2009年06期
3 ;印度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火烧油层取得进展[J];国外油田工程;1999年10期
4 罗蟄潭;;火烧油层的技术设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63年02期
5 任辉;;高3618块火烧油层技术应用与实践[J];石化技术;2018年01期
6 刘佳欣;;火烧油层工艺技术应用研究[J];石化技术;2016年04期
7 陈淦,岳新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火烧油层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J];新疆石油地质;1995年04期
8 梁金中;王伯军;关文龙;侯平舒;彭妥;苗利军;;稠油油藏火烧油层吞吐技术与矿场试验[J];石油学报;2017年03期
9 张乾赐;;火烧油层采油技术基础研究及其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4年08期
10 ;火烧油层的试验[J];石油勘探与开发;197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时光;火烧油层外加催化剂研制及其作用机理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2 刘其成;火烧油层室内实验及驱油机理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薛宗占;深层块状稠油油藏转重力火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4 徐克明;火烧油层采油技术基础研究及其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强;多重机理控制的火烧油层注采参数优化[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张敬;G油田稠油油藏火驱开发效果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3 李青青;火烧油层采油井有杆泵掺稀举升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4 高楠;火烧油层地下原位供氢催化裂解改质超稠油反应动力学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5 张荷;火烧油层二次点火可行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7年
6 张庆余;火烧油层过程中燃料沉积过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7 李杨;火烧油层过程中原油氧化特性与点火参数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年
8 张明亮;火烧油层工况下固井水泥材料及耐高温耐腐蚀性能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7年
9 李俊峰;火驱过程中的热效应分析[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10 韩冠永;杜66块火烧油层预热点火技术实验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3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3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