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页岩地下热解模拟实验及动力学研究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662.3
【部分图文】:
1)高压氮气瓶;2)开关 1;3)开关 2;4)精密气压表;5)高压釜;6)保温罩;7)锥形瓶 1;8)锥形瓶 2;9)开关 3;10)气袋图 2.1 地下热解模拟实验装置简图Fig.2.1 Simulated in-situ conversion experiment device图 2.1 为油页岩地下热解模拟实验装置简图。其中高压氮气瓶中所含氮气纯99.999%;开关2用于控制气路进路的开闭;精密气压表用于测量高压釜内气压压釜是油页岩岩心加热场所;保温罩的作用是保持高压釜温度,防止飞温现生;锥形瓶 1 用于将热解产生的页岩油气进行冷凝处理和收集;锥形瓶 1 中凝的水蒸气采用锥形瓶 2 进行收集;开关 3 用于控制气路出路的开闭;气袋收集高压釜内产生的热解气体,其容量为 5L。4.2 实验操作在实验开始之前,将各个设备做基础的清洁工作,检测各个仪器的密封性各个电子仪器是否能正常运转。准备就绪后,将钻取好的柱状岩心称重,并同样称重的铜网,再将装有岩心的铜网放入高压釜中。通过控制气路中的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内最大油页岩项目新疆开建[J];新疆化工;2012年02期
2 赵帅;孙友宏;刘世畅;李强;;高压工频热解扶余油页岩的温度场模拟[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年03期
3 王丹;任洋洋;王明;闫红旭;顾强;靳嘉铭;杨文雪;刘云义;裴彦淞;郭洪范;;油页岩有氧干馏过程的机理研究[J];当代化工;2018年02期
4 陈丽;付强;王桂英;谢小银;孔丽;孙纯国;;油页岩的开发与应用现状[J];石化技术;2018年01期
5 张春明;;油页岩特征及制油技术[J];化工设计通讯;2018年09期
6 魏毅;;油页岩勘探开发现状及进展[J];智能城市;2017年10期
7 朱煜凯;张宇哲;;国外油页岩资源的利用分析[J];化工设计通讯;2016年01期
8 王忠鑫;;油页岩资源开发潜力评价研究[J];露天采矿技术;2015年07期
9 肖英杰;张晓雷;陈利鹏;杨亚龙;;准噶尔盆地油页岩资源赋存特征及开发前景[J];煤矿现代化;2015年04期
10 战金辉;赖登国;许光文;;油页岩:固体石油[J];科学世界;201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羿璋;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油页岩生油潜力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李得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沉积环境分析[D];长安大学;2018年
3 王倩;依兰、桦甸及龙口油页岩有机质结构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4 石剑;沥青作为中间产物的油页岩热解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蒋绍妍;我国主要油页岩矿区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东北大学;2016年
6 潘妮;吉木萨尔油页岩催化热解特性及热解过程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8年
7 刘志军;温度作用下油页岩孔隙结构及渗透特征演化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 黄一茹;油页岩干馏制油机理及鼓泡流化床干馏实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9 张福东;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油页岩含油率原位分析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10 韩婧;水氧协同作用对油页岩热解特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吴奇;绿河油页岩中油母质热解动力学与反应机理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2 牛索安东主;柴北缘地区侏罗系油页岩成矿特征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7年
3 代民权;微藻与油页岩的热解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4 朱煜凯;块状油页岩热解过程中传热与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卢宏涛;油页岩地下热解模拟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黄雷;油页岩热解制取高品质油气过程调控与机理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张菱倚;摩洛哥油页岩热解过程中传热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8 颜深;油页岩热解飞灰夹带与颗粒床过滤分离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9 齐双瑜;辅助油页岩微波加热的纳米压裂前置液体系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0 李姿;油页岩注蒸汽原位开采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年
本文编号:28447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4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