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永陇矿区东部侏罗系延安组聚煤规律及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学位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P618.1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2.1 研究的意义
1.2.2 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构造及矿区概况
2.1.1 区域构造
2.1.2 矿区概况
2.2 地层
2.2.1 三叠系
2.2.2 侏罗系
2.2.3 白垩系
2.2.4 第三系
2.2.5 第四系
2.3 含煤地层
2.3.1 含煤地层划分
2.3.2 含煤地层特征
第三章 延安组沉积特征
3.1 沉积相识别标志
3.1.1 岩石学标志
3.1.2 沉积构造特征
3.2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特征
3.2.1 湖泊相
3.2.2 河流相
3.3 沉积相展布特征
3.3.1 沉积相演化特征
3.3.2 沉积序列垂向组合特征
3.3.3 连井相剖面特征
3.3.4 测井相特征
3.3.5 沉积相平面分析
第四章 构造地质特征
4.1 主要构造形迹
4.1.1 断裂
4.1.2 褶曲
4.2 构造演化特征
4.3 构造演化对研究区东部煤层沉积的影响
第五章 延安组聚煤规律研究
5.1 煤层厚度分布特征
5.2.煤层平面展布特征
5.2.1 3 号煤层展布特征
5.2.2 2 号煤层展布特征
5.3 聚煤规律
5.3.1 滨湖沼泽体系中泥炭沼泽相成煤作用
5.3.2 河漫沼泽体系成煤作用
5.4 控煤因素
5.4.1 古地貌控煤因素
5.4.2 古环境控煤因素
5.4.3 构造演化对煤层剥蚀的影响
第六章 延安组煤层气富集规律研究
6.1 煤层气基本地质条件
6.2 煤岩、煤质特征
6.2.1 煤岩特征
6.2.2 煤的变质程度
6.2.3 煤质特征
6.3 煤层气储集条件
6.4 煤层气赋存条件
6.4.1 封盖保存条件
6.4.2 水文地质保存条件
6.4.3 构造保存条件
第七章 延安组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7.1 煤层气数据来源
7.2 煤层气资源潜力预测
7.2.1 储量计算单元
7.2.2 储量计算边界
7.2.3 资源量估算方法
7.2.4 资源量估算主要参数确定
7.2.5 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方法
7.3 煤层气资源量潜力预测结果
7.4 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剑波;;黔北煤田官田坝向斜勘查区煤层气赋存及潜力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6年03期
2 江林华;姜家钰;谢向向;;基于Langmuir吸附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的对应关系[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6年01期
3 王向浩;王延忠;刘坤;张磊;林中月;;煤层气吸附量动态变化模型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2015年05期
4 李清;;延川南煤层气藏水文地质特征与产能关系[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4年02期
5 苏方绒;南武校;李亮;;园子沟矿井煤层气资源赋存规律浅析[J];陕西煤炭;2014年01期
6 刘军;李智学;;永陇矿区天堂勘查区煤层赋存规律[J];中国煤炭地质;2011年07期
7 李鹏;;永陇矿区东段延安组煤层赋存规律[J];陕西煤炭;2011年02期
8 邓春苗;汤达祯;许浩;陶树;;彬长地区延安组含煤地层沉积特征[J];洁净煤技术;2011年01期
9 董树文;张岳桥;龙长兴;杨振宇;季强;王涛;胡建民;陈宣华;;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J];地质学报;2007年11期
10 李斌;孟自芳;宋岩;李相博;;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前陆盆地构造-沉积响应[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勇;鄂尔多斯西南缘中新生代构造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董洁;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聚煤规律与煤层气富集规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周正;鄂尔多斯南缘构造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向平;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中生代构造事件及沉积物源环境分析[D];西北大学;2006年
4 张忠义;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洛河组—环河华池组沉积特征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452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