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涪陵地区拔山寺构造二叠系长兴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学位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层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对本区气藏保存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坏级别。油气成藏与主控因素研究典型井钻井资料和地震解释资料,开展拔山寺地区长兴组不滩、台内浅滩)的圈闭特征分析。建立各自相应的成藏模式寺地区长兴组天然气的成藏主控因素。思路及技术路线步,在调研文献,收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钻井岩。第二步,通过气源对比确定区内烃源岩并对烃源岩特征做察、阴极发光和包裹体测温等手段判断储层流体充注序列与上覆地层压力系数、断裂活动综合判断长兴组保存条件。第藏模式,恢复成藏过程,指出成藏主控因素。
揭示长兴组发育台内浅滩、台洼边缘礁滩致密碳酸盐岩气藏,具有极大勘探潜力(图2-1,图 2-2)。图 2-1 四川盆地构造分区及部分气田分布图(据戴金星等,2003)图 2-2 研究区概况2.1.2 构造特征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准地台的西北缘,介于龙门山、大巴山台缘凹陷与滇黔川鄂台褶皱带之间,盆地呈北东向四边形展布,为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复合型盆地(刘建华等,2005;佟宏鹏,2010)。川东褶皱区相邻于川中平缓构造区,该区发育的褶皱带整体以北东向展布。构造上,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高陡构造带内,其发育的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受整个四川盆地和川东地
研究区概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海锋;赵明霞;王国芝;宋金民;刘勇;付晨阳;王维华;杜威;;川中磨溪构造寒武系龙王庙组油气运聚期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2 郭旭升;黄仁春;付孝悦;段金宝;;四川盆地二叠系和三叠系礁滩天然气富集规律与勘探方向[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4年03期
3 戴金星;倪云燕;胡国艺;黄士鹏;廖凤蓉;于聪;龚德瑜;吴伟;;中国致密砂岩大气田的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年04期
4 王丹;胡明毅;胡忠贵;杨巍;;建南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3年04期
5 古伟;陈义才;王长城;胡修全;胡东风;孙廷金;;川东涪陵地区长兴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能力评价[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13年02期
6 李毕松;;川东南涪陵地区长兴组气藏成藏特点[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2年05期
7 陈建平;梁狄刚;张水昌;邓春萍;赵喆;张蒂嘉;;中国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与方法[J];地质学报;2012年07期
8 刘若冰;郭彤楼;邵明莉;;川东北元坝地区中浅层天然气气源及成因类型[J];天然气工业;2011年06期
9 陈友福;苏培东;秦启荣;范晓丽;;川东北地区罗家寨构造成因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刘树根;汪华;孙玮;代寒松;秦川;;四川盆地海相领域油气地质条件专属性问题分析[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大鹏;全球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6年
2 黄文彪;松辽盆地南部中西部断陷带深层烃源岩评价及有利区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杨克明;非常规油气藏形成机理及开发关键技术[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瑞瑞;渭北地区LT1井奥陶系石油地质特征综合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2 戴赟;轮古东部地区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形成机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胡润;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灰岩成藏主控因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4 罗正宇;轮古油田中部斜坡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特征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吴薇;油成藏要素时空配置关系及控藏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6 许波;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油气资源潜力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7 赵志义;峰峰矿区东部2~#煤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2年
8 李娟;川西龙门山枫顺场构造特征研究及油气有利勘探目标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韩霄;邵家洼陷沙四段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10 逯瑞敬;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深层烃源岩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8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4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