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域煤层生气作用及其对煤系气成藏的贡献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图 1-1 论文研究流程和技术方法Figure1-1 The technical route and research flow chart第二阶段,资料汇总整理,样品分析测试(1)分析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和测试报告。利用资料分析成果,绘制地层综状图、剖面图、煤层厚度等值线图等图件,总结海域煤层展布规律;将内部资前人发表的数据资料整理,分析海域煤层物性特征、地化特征及生烃潜力等。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岩相古地理演化,沉积环境演化、构造运动,结合气候和作用,提炼出海域聚煤规律,重点是分析海域煤层的发育特点的时空展布规律(2)根据整理资料中不足的实验和分类的样品,制定实验方案,进行样品。整理样品,进行基础性质测试,包括煤样工业分析、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显分定量分析、包裹体测温实验、加水热模拟实验等。重点是等温吸附实验的设计,这是预测深部~超深部地层的关键,煤层的吸不仅自身的性质相关,更受外界温压的影响显著。考虑海域煤层埋藏普遍较深层温度(普遍大于 160℃)和压力(普遍大于 30MPa)均明显大于陆域的大部
20图 2-1 中国近海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布图(刘光鼎等,2007;张功成等,2013b;吴建生等2014;朱伟林等,2015 修改)igure 2-1 Distribution of Cenozoic sedimentary basins in China’s offshore waters (Modified froLiu etal., 2007; Zhang et al., 2013; Wu et al., 2014; Zhu., 2015)
图 2-2 中国近海板块构造活动与近海盆地发育过程(朱伟林等,2015)Figure 2-2 Evolution of plate tectonics and offshore basins in China(Zhu et al, 2015)盆地发育过程发生变化,大致可归纳为:渤海湾盆地、南黄海海域。郯庐断裂带和兰聊断裂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影响,由原来的左旋走滑转变为右旋走滑(李运振等,2010;朱伟林等,201地虽处于欧亚板块内部,但处于这两条基地走滑断裂之间,渤海湾盆地受其影始以小角度斜向拉分形式伸展,盆地更开阔,形成近 EW 向和 NE 向的伸展断控制盆地的沉降。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转变对渤海湾盆地的影响是改变控盆断走滑方向进而间接影响了盆地断裂的伸展方向。南海海域。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的发育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全面碰撞入的推动。古南海受板块运动的影响继续向南俯冲,华南陆缘岩石圈拉伸减薄石圈的变形逐渐向海域迁移,岩石圈在 32Ma 时破裂,洋壳出露,新南海形成石圈的拉伸变形开始集中在扩张洋中脊,古南海琼东南盆地雏形形成,同时,部的珠江口盆地开始进入裂后期演化阶段,早期南海及其周缘构造格局改变。海盆地是在一系列走滑断裂控制条件下发展起来的盆地(雷超等,2011;朱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黎明;刘建军;刘晓贵;魏宁;林玉祥;吴玉琛;;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游离气的运移途径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年23期
2 申建;杜磊;秦勇;喻鹏;傅雪海;陈刚;;深部低阶煤三相态含气量建模及勘探启示——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层为例[J];天然气工业;2015年03期
3 朱伟林;吴景富;张功成;任建业;赵志刚;吴克强;钟锴;刘世翔;;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J];地学前缘;2015年01期
4 李成海;王家豪;柳保军;苏奥;徐东浩;罗泉源;刘姗;牟川;;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古近系沉积相类型[J];沉积学报;2014年06期
5 吴健生;王家林;陈冰;张新兵;;中国东部海区岩石层结构的区域综合地球物理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12期
6 陈术源;秦勇;申建;汪岗;侯晓伟;;高阶煤渗透率温度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14年09期
7 李友川;邓运华;张功成;;中国近海天然气富集带及气源岩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9期
8 张功成;王琪;苗顺德;李友川;杨海长;陈莹;沈怀磊;赵钊;;中国近海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二元分布模式——以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为例[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4年09期
9 张功成;李友川;刘世翔;赵钊;;“源热共控”中国海油气田“近岸油、远岸气”有序分布[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5期
10 汪岗;秦勇;申建;赵丽娟;赵锦程;李叶朋;;基于变孔隙压缩系数的深部低阶煤层渗透率实验[J];石油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海超;沁水盆地中南部煤系气储层物性及叠置成藏模式[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2 杨柳;中国海域新生代聚煤规律与控煤模式[D];中国矿业大学;2017年
3 吴娟;珠江口盆地珠—坳陷油气富集规律[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4 韩文霞;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地层记录的亚洲内陆干旱气候演化[D];兰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延东;辽东湾海域辽中富烃凹陷古近系油气资源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周洁;东海盆地西湖凹陷始新统平湖组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D];浙江大学;2012年
3 翟玉兰;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颜文涛;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沉积相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56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5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