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砷中毒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6:53
   催化汽油加氢脱硫技术是催化汽油清洁化,生产车用汽油调和组分的主要技术之一,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催化汽油原料中存在一定含量的有机砷化物,有机砷化物能够负载在加氢脱硫催化剂上,造成催化剂的中毒失活。本论文研究了中石油部分炼厂催化汽油中砷化物含量和种类分布情况,分析催化汽油中可能存在的砷化物类型为三乙基砷、二苯基甲砷和三苯基砷等。实验采用三苯基砷和三乙基砷作为砷化物配制高砷模拟油对加氢脱硫CoMo/Al_2O_3催化剂进行实验室强制积砷中毒研究,同时也对中石油E炼厂和F炼厂工业装置CoMo/Al_2O_3卸剂进行工业砷中毒研究。实验利用加氢评价装置对加氢脱硫催化剂中毒前后的加氢活性进行评价,对砷中毒催化剂的失活温度进行考察,利用XRF、BET、XRD、Py-IR、NH_3-TPD等分析仪器对砷中毒前后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砷化物能够致使加氢脱硫催化剂强酸性位完全消失,B酸性位和L酸性位总量明显降低,造成催化剂加氢活性降低。同时本论文对砷中毒CoMo/Al_2O_3催化剂卸剂进行焙烧法和化学浸渍法再生处理,考察砷中毒催化剂再生后活性恢复和砷化物脱除情况,结果表明焙烧法无法脱除CoMo/Al_2O_3催化剂中的砷元素,但催化剂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化学浸渍法对催化剂砷脱除无明显效果。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624.9
【部分图文】:

示意图,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 1.1 Prime-G+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Fig.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Prime-G+technology process flow置核心单元配置主要包括:全馏分 FCC 汽油选择性预加氢、分馏和加氢脱硫。选择性预加氢反应器(催化剂 HR-845)主要进行轻质硫及二烯烃选择性加氢,确保轻汽油的脱硫效果。重汽油加氢脱硫采反应,保证深度脱硫的同时减少烯烃饱和。Prime-G+技术还可以与 O烯烃烷基化)技术组合,分馏单元抽出的中汽油在 OATS 单元进行重组分进入 Prime-G+技术的重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单元进行处理,可以在保证辛烷值损失最小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硫含量。由于 OA运行稳定性等问题,该类组合业绩较少。生产国Ⅴ标准汽油阶段由于脱硫率一般达到 90%以上,为避免单段脱硫率下产生较大的辛烷值损失,在国Ⅴ升级方案中 Prime-G+技术施了两段脱硫改造,即重汽油一段加氢脱硫后脱除循环氢中硫化氢二段加氢脱硫。

示意图,技术工艺,流程,重汽油


图 1.2 CD Hydro/CD HDS 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of CD Hydro/CD HDS technology process flow由 CD Hydro 和 CD HDS(及其改进版 CD HDS+)两部分组成,油进行蒸馏切割,并同时完成轻质硫化物重质化反应及二烯烃汽油/重汽油进入 CD HDS 塔进行脱硫。改进后的 CD HDS+将 C脱除硫化氢和干气后送至固定床反应器,进一步将产品硫 以下。中化泉州石化采用 CD HDS+技术加工 FCC 重汽油,将重~981mg/kg 降至 3.8~7.0mg/kg,重汽油 RON 损失 2.1~2.9 个单位择性。)OCT-M 技术[7]T-M 技术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采用轻重馏分分,于 2003 年首次应用,至今经历了从 OCT-M、OCT-MD 到 O。OCT-ME 工艺流程见图 1.3。2013 年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化的 FCC 汽油硫含量由 455mg/kg 降至 9.9mg/kg,RON 损失 1.9 个

示意图,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 1.3 OCT-ME 技术工艺流程示意图Fig. 1.3 Schematic diagram of OCT-ME technology process flow4)RSDS 技术[8-9]SDS 技术是由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自 2003 年首次应从 RSDS-I 到 RSDS-II、RSDS-III 的发展历程,最新一代的 RSDS-II FCC 汽油切割后轻组分进行碱抽提脱硫醇,重组分加氢脱硫,通过调控技术(RSAT)和新型催化剂提升重汽油脱硫选择性。RSDS-II 1.4 所示。2012 年青岛石化的国Ⅴ标定结果为将低烯烃 FCC 汽油硫/kg 降至 8mg/kg,RON 损失 1.5 个单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启燕;;不同程度砷中毒患者血流变学及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5年02期

2 沈学耕;王自芬;;健康教育在预防职业性慢性铅砷中毒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12年01期

3 王德清;富奇志;马明明;;砷中毒6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7年01期

4 郭英杰;张爱君;;砷中毒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年03期

5 杨占军;郑晓;伊亚东;;贵州兴仁煤砷中毒患者的死因调查与防治[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6年12期

6 徐普琴,李峰;口服中药致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1例[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5年05期

7 王杰,徐新;职业性砷中毒[J];中国职业医学;2000年04期

8 王连方,王生玲,林勤;砷中毒指数在地方性砷中毒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意义[J];地方病通报;2000年04期

9 陈石苹,房巧伶;砷中毒误诊1例报告[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8年02期

10 曹守仁;砷中毒[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99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姚华;砷作用的远期效应及其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1年

2 李述刚;砷代谢相关酶基因多态性及其mRNA表达与砷中毒易感性、砷甲基化关系的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

3 谢婷婷;p53介导的细胞凋亡通路在燃煤砷污染致机体肝损伤中的作用及银杏叶片干预研究[D];贵阳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小康;催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砷中毒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郎虹;砷甲基化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对其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性皮肤损伤发生风险影响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3 杨舒伊;一碳单位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饮水型砷暴露人群砷甲基化代谢能力及砷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9年

4 袁鹏;内蒙古土默特左旗砷中毒区砷的来源与富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5 万洁妤;中药治疗鸡砷中毒机理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6 吴庆;砷中毒对小鼠脂代谢和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及锌拮抗作用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7 易春霞;饮水型砷中毒对人体红细胞膜结构形态影响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萍;硒对砷中毒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婷;河套盆地砷中毒高发区作物中砷含量及砷暴露标志物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

10 邱敬芝;磷制剂抗砷毒性作用实验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56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56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d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