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苏里格气区苏东区块盒8段储盖层特征及其控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23:0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研究区内测井、录井、试气等地质资料和铸体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化验资料,以沉积岩石学、油气储层地质学及油气成藏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区苏东区块盒8段储盖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储层物性的主控因素及储盖层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结合岩心观察,根据沉积物的粒度、岩性、颜色和沉积构造确定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块盒8段沉积相类型为河流相,其中盒8下段为辫状河沉积,盒8上段为曲流河沉积。研究区盒8段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其中盒8下段岩屑石英砂岩含量相对较高。砂岩粒级以中-粗砂为主,分选中等,磨圆度以次棱角状为主。填隙物成分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高岭石。孔隙类型以溶孔和晶间孔为主,其中岩屑溶孔为现今孔隙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岩作用研究表明:盒8段储层砂岩原始孔隙度为36.9%,压实过程损失孔隙度20.9%,压实后剩余孔隙度16%,胶结过程损失14.9%,胶结后剩余孔隙度1.2%,晶间孔增加孔隙度3.3%,溶蚀过程产生孔隙度8.0%。岩性间存在差异,其中岩屑砂岩压实过程损失孔隙度20.3%,胶结过程损失孔隙度14.7%,溶蚀过程产生孔隙度7.5%;岩屑石英砂岩压实过程损失孔隙度23%,胶结过程损失15.3%,溶蚀过程产生孔隙度10.1%。根据物性、碎屑颗粒粒度及分选性、沉积微相、岩性及孔隙类型等影响因素将研究区盒8段储层分为四类,其中Ⅰ类及Ⅱ类有利储层分布于物性相对较好、岩屑石英砂岩富集、岩屑溶孔较发育的、粒度较粗的高能心滩区域。盒8下_2Ⅰ类和Ⅱ类储层占67%,盒8下_1Ⅰ类和Ⅱ类储层占56%;盒8上段两小层较差,以Ⅲ类和Ⅳ类储层为主。研究区盒8段的直接盖层为盒5段到盒8段顶部泥岩,区域盖层为上石盒子组泥岩。在具备充足的气源条件的前提下,储层物性、砂体厚度、盖层、孔隙类型等多因素控制气藏分布。物性和砂体厚度在区域上控制天然气分布,即天然气富集于物性相对好且砂厚较大的区域;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溶孔的发育情况在微观上影响着储层物性,进而控制天然气富集;盖层在宏观上间接控制气藏分布。
【学位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曲线,位置图,长庆油田,脖子


1图 1-1 研究区位置图特征依据长庆油田传统地层划分,见图 1-2。本论文主要研。盒 7 段底部和盒 8 段顶部分界处 GR 曲线和 SP 曲线部发育的“骆驼脖子砂岩”为盒 8 段底部标志,“骆沉积,GR 曲线特征多为箱型和钟型,区域上广泛分布段底部 GR 曲线和 SP 曲线表现出明显差异。研究区盒

剖面图,苏东,地层对比,区块


二叠系上统长兴阶 253Ma石千峰组千 2吴家坝阶 257Ma千 3千 4千 5 K8 砂岩中统茅口阶 272Ma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盒 1 硅质层盒 2盒 3盒 4栖霞阶 280Ma下石盒子组盒 5 桃花泥岩盒 6盒 7盒 8 上盒 8 上1盒 8 上2盒 8 下盒 8 下1盒 8 下2骆驼脖子砂岩下统隆林阶 285Ma 山西组山 1山 2 4#、5#煤紫松阶 296Ma 太原组太 1 6#煤太 2 7#煤石炭系 上统马平阶311Ma 本溪组本 18#、9#煤达拉阶晋祠砂岩本 2 铁铝矿图 1-2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地层划分表(据长庆油田,2016)

剖面图,苏东,地层对比,区块


图 1-4 苏东区块东西向地层对比剖面图.1.3 研究区沉积背景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演化阶段和四种沉积类型。即晚石炭世本溪期至太原期的以海相沉积为主的发展阶段;早二叠世山西期至叠世石千锋期以陆相沉积为主的发展阶段。两个演化阶段之间以太原期末盆地东西两缘的抬升所形成的风化剥蚀作为盆地性质转化的关键性界面。由于晚古生代鄂尔多斯古地形主要为北高南低向南倾斜,使古水流流向主要以由北向南为主(图 1-5)[1]-[3]。本文的研究层位位于下石盒子组盒 8 段。上世纪 70-90 年代,地质学家普遍认为鄂斯盆地自北向南发育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浅湖,将盆地内范围划分为三角洲前缘及浅湖[4]。2000 年,随着苏里格气田(面积:40000km2)的发现于下石盒子组盒 8 段岩性具有粒度粗、变化大的特征,被众多学者重新认定为辫状河[5][6]。王卫红等(2016)通过研究发现,两大物源区物源丰富,古地形北高南低,物源,水系发育,大量沉积物能被搬运到盆地的南部,使三角洲相带向盆地的南部迁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英华;邓蕊;袁红旗;;油源断裂输导油气至多套盖层运移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9年01期

2 付晓飞;吴桐;吕延防;柳少波;田华;卢明旭;;油气藏盖层封闭性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8年03期

3 杨勉;陈艳丽;付广;;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盖层发育特征及封闭性[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年04期

4 梁全胜;郝琦;张丽霞;任来义;刘震;李春霞;樊春梅;何小胡;;岩性圈闭盖层封闭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地质科学;2010年03期

5 赵子娟;李义连;马鑫;刘丹青;;黏土矿物组合类型对盖层封闭性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4年06期

6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7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8 黄志龙,高耀斌,郝石生;天然气盖层浓度封闭的定量评价及其应用[J];沉积学报;1996年02期

9 杨传忠,张先普;油气盖层力学性与封闭性关系[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10 付广,姜振学;影响盖层形成和发育的地质因素分析[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田海龙;CO_2-咸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封闭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肖朝晖;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霍亮;鄂西渝东地区盖层泥岩抬升破裂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5 邓启江;重大工程岩溶塌陷防治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王开然;煤层系统CO_2-水—煤(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对盖层封闭性演化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6年

7 许文波;CO_2封存的地质评价与风险分析[D];西北大学;2017年

8 史集建;歧口凹陷盖层及其后期破坏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9 于子望;多相多组分THCM耦合过程机理研究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10 Anne Nyatichi Omambia;[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延昭;苏里格气区苏南区块盒8段储盖层特征及其控气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2 程昱;苏里格气区苏东区块盒8段储盖层特征及其控气性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9年

3 唐正浩;渤海湾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4 李世朝;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盖层封闭能力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5 阎东启;准噶尔盆地南缘油气盖层封闭性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6 郭雪;断裂在盖层段的变形机制及垂向封闭能力[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7 舒克通;泥质岩盖层岩石的力学特性研究与数值模拟实现[D];长江大学;2018年

8 祝志超;苏北盆地西南部凹陷阜宁组盖层封闭性研究[D];长江大学;2018年

9 丁庆忠;弱透水盖层岩溶塌陷的水—气压力致塌机理物理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柳玉昕;二氧化碳埋存对储层及盖层的影响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66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66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a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