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优质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的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05 11:19

  本文关键词:优质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的方法研究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研究优质含油气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及应用为核心,依托准噶尔盆地MD地区DA10井区三维实际地震资料,结合工区内的地质以及测井资料,开展研究区百口泉组优质储层预测。首先结合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区百口泉组优质储层的形成机制,分析总结出该区优质储层的主要控制因素为:1)有利沉积相带;2)断裂及裂缝发育区;3)岩性和物性有利区。采用了地震波形分类、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结合地震剖面对MD地区有利沉积相带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进行识别;分析研究区经历的地质构造运动,认为研究区裂缝主要是构造裂缝,有针对性的选取地震分频相干技术、基于方向性加权相干分析、曲率属性分析等手段,对研究区目的层断层进行组合以及裂缝发育带的识别。利用地震叠后数据体,运用地震分频振幅属性、叠后稀疏脉冲反演、基于神经网络的测井参数反演,再结合叠前AVO的初步分析,对DA10井区三维地震资料范围内百口泉组优质储层的岩性及物性进行了识别和预测。本次研究解释了DA10井区的断裂系统,已经落实了DA13、DA14两块断块圈闭;研究认为研究区裂缝为断层伴生裂缝为主,裂缝发育带主要处于大断裂带附近,DA10井区总共落实4块裂缝发育带;综合优质储层各个主控因素的预测,认为研究区目的层总共有4块优质储层发育带。有利储层分别为:DA11井西边以及南边区域、DA13-DA14-YAN001-XY2-YAN002井区域、YB2井区域、DA10井南区域。以上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勘探部署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本次研究所建立的优质含油气储层的地震预测方法技术及工作流程对于研究区及类似地区今后的优质储层预测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主控因素 地震分频技术 敏感参数 优质储层预测 三叠系百口泉组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P6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s5-9
  • 第1章 引言9-16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沉积相带地震识别技术研究现状10-11
  • 1.2.2 断层及裂缝预测研究现状11-12
  • 1.2.3 岩性和物性预测技术研究现状12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12-15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思路13-15
  •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15-16
  • 第2章 优质储层预测地震技术理论分析16-27
  • 2.1 有利沉积相带地震识别技术分析16-18
  • 2.1.1 基于波形分类的地震相分析理论16-18
  • 2.2 断裂及裂缝发育带地震识别技术理论18-21
  • 2.2.1 地震分频技术理论分析18-19
  • 2.2.2 基于方向加权的相干检测技术19-20
  • 2.2.3 构造曲率分析技术20-21
  • 2.3 储层物性及岩性预测技术原理分析21-27
  • 2.3.1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21-22
  • 2.3.2 地震地震属性约束下的测井参数反演技术22-24
  • 2.3.3 地震资料叠后波阻抗反演技术24-25
  • 2.3.4 地震资料叠前AVO分析及反演25-27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分析27-36
  • 3.1 研究区构造特征分析28-30
  • 3.1.1 区域构造背景28-29
  • 3.1.2 区域构造特征29-30
  • 3.2 研究区储层特征分析30-36
  • 3.2.1 储层测井特征分析30-33
  • 3.2.2 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分析33-36
  • 第4章 地震预测技术在优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36-60
  • 4.1 地震技术在识别有利沉积相带中的应用36-39
  • 4.1.1 平剖结合地震相分析36-38
  • 4.1.2 地震属性在划分有利沉积相带中的应用分析38-39
  • 4.2 地震技术在断层及裂缝识别中的应用39-44
  • 4.2.1 基于方向性加权相干体分析39-43
  • 4.2.2 构造曲率分析43-44
  • 4.3 地震技术在储层岩性及物性预测中的应用44-54
  • 4.3.1 利用测井参数进行储层分析44-47
  • 4.3.2 地震分频属性分析47-48
  • 4.3.3 研究区阻抗反演属性分析48-51
  • 4.3.4 研究区基于神经网络测井参数反演51-54
  • 4.4 叠前资料定性分析54-56
  • 4.5 优质储层的综合预测56-60
  • 结论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成,周翼,谢桂生,赵志伟,邹定永;基于综合的混沌优化算法估计地震子波[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1年02期

2 肖建华;沙漠点爆炸震源产生的远场地震子波[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3期

3 张广智,刘洪,印兴耀;井旁道地震子波精细提取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5年02期

4 李国发,牟永光,王濮;交互地震子波提取技术[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云美厚,丁伟;地震子波频率浅析[J];石油物探;2005年06期

6 赵秋亮,李录明,罗省贤;基于分形方法的地震子波提取及应用[J];石油物探;2005年01期

7 黄健英;李录明;罗省贤;;基于高阶谱的地震子波估计[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喜武;年静波;黄文松;;利用广义S变换提取地震旋回的方法[J];石油物探;2006年02期

9 熊晓军;贺振华;黄德济;陈学华;;广义S变换在地震高分辨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6年06期

10 张广智;印兴耀;刘洪;;地震子波外推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宏达;胡天跃;;基于高价统计量的多约束地震子波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于永才;王尚旭;袁三一;;部分频段地震子波提取[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李国发;王万里;;基于相位主值的双谱域地震子波相位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戚鹏飞;王君恒;于永才;;对数谱平均法地震子波估计[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鲲鹏;张学工;李衍达;;基于复倒谱匹配的地震子波估计方法[A];1999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吴顺和;;地震子波形成的物理过程,表达式(正演)及其意义[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张广智;印兴耀;吴国忱;张繁昌;;应用双谱求取地震子波的相位谱[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8 苑书金;李承楚;;利用高阶累积量估算地震子波[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尹成;赵志伟;邹定永;;基于综合的混沌优化算法的地震子波估计[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10 袁三一;陈小宏;黄饶;;相对“高频”频谱低移现象研究及对地震子波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雅珍;地震分频测薄层砂体效果佳[N];中国石油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伯军;下扬子碳酸盐岩层系地震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范兴燕;地震储层预测技术在利比亚KK&YY区块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王德营;时频域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杨培杰;地震子波盲提取与非线性反演[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5 岳延波;渤海湾盆地月海合作区块地震高分辨率处理与解释应用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单刚义;复杂地质条件地震多波照明及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葛利华;基于接收阵列的时域地震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邢磊;海洋小多道地震高精度探测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9 侯贺晟;中国西部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技术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10 何义中;裂缝油气储层检测与预测的地球物理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知伟;地震子波优化提取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李纪祥;基于S变换的叠前地震FVO分析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王争浩;砂体叠合模式约束下的地震驱动建模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潘朝祯;塔里木盆地某地区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5 刘原;LF13-1油田地震成像技术及在地质解释中的应用[D];长江大学;2016年

6 白瑜;基于模式识别的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及应用[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16年

7 马磊;致密储层地震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杜开鹏;基于岩性与岩性突变的火成岩速度建场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9 柯钦;乾安北两井地区扶余油层构造解释及储层预测[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秦龙;基于地震照明的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方法[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优质储层地震预测与评价的方法研究及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7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4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