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长岭凹陷别字井区致密油测井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4:22
   测井精细评价成果是非常规致密油储层勘探开发的基础和依据。依据测井资料建立储层分类标准、储层参数计算模型、流体识别模型、岩石脆性及地应力计算方法等是致密油储层测井评价的几个重要环节。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控制致密油储层渗流能力、产液性质和油藏产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致密油开发成功的关键。基于长岭凹陷别字号井的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全岩、高压压汞、核磁等资料的分析发现,泉四段Ⅲ砂组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压实作用强烈及石英次生加大严重,这些因素导致了储层的低孔低渗,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及次生溶蚀孔,孔喉比较大。采用分段幂函数方法建立核磁共振响应与伪毛管压力转换公式,依据的伪毛管压力、孔喉比、渗透率等数据建立标准,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利用常规测井曲线求取R10的公式,实现了研究区致密油储层类型的测井评价。以岩心刻度测井的手段建立研究区泥质含量、孔隙度计算方法。基于伪毛细管参数Rlo建立的渗透率参数计算模型有效地刻画了致密油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特征。采用双孔隙导电模型理论,开展研究区双孔隙(大、微孔隙)分类界定条件和地层水电阻率精细研究,优化反演模型参数,建立合理的含水饱和度计算模型。根据弹性波动理论,建立依据纵横波时差计算岩石力学参数、脆性参数及地应力的方法,并给出了研究区最小水平应力差及脆性参数分布,为进一步压裂施工提供依据。根据四性关系研究典型油水层测井响应特征,利用交会图技术精细研究相关参数对储层流体性质的反映能力,认为地层水矿化度、电阻增大率、纵横波速比、波阻抗、泊松比及压缩系数等是识别储层流体性质的主要敏感参数。应用Fisher判别技术将主要敏感参数构建为两个空间向量参数,并依据这两个参数建立识别标准。综合应用储层分类、储层参数计算及流体识别、脆性及应力参数计算等研究成果,针对长岭凹陷别字号井进行老井复查,提出了4口井的试油潜力层,研究成果获得有效应用。
【学位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31.81;TE151
【部分图文】:

路线图,路线,研究技术


图0.1研究技术路线

渗透率分布,渗透率分布,孔隙度


受岩性及断裂控制,物源复杂,形成垂向上储层多期层发育符合松辽盆地构建特征,自下而上有火石岭组、沙河头组、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三和泉四段。泉一、二段以泛滥平原和河流相沉积为主三段地层为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发育三角洲体系,以水泉二段以湖相泥岩沉积为主。泉四段在全区分布广泛,质粉砂岩组成,由下而上,为数个由粗到细的间断型不完区主要储层发育段为泉四段,上覆青一段优质烃源岩是致Ⅰ-Ⅳ共 4 个砂组,13 个小层,构成典型上生下储式致密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向变化快,砂体较发育。油层孔隙度一般为 6%~12%,属低孔、低渗透储层(图 1 .1)。试油基本无自然产能,高位的层出水,构造低部位的井出油,油水之间没有明显

渗透率分布,油水分布,对应关系,无明


油水分布与构造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美玲;王喜冬;周正;刘云鑫;;基于Gristensen算法的砂岩储层横波速度计算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22期

2 王社教;蔚远江;郭秋麟;汪少勇;吴晓智;;致密油资源评价新进展[J];石油学报;2014年06期

3 杜金虎;何海清;杨涛;李建忠;黄福喜;郭彬程;闫伟鹏;;中国致密油勘探进展及面临的挑战[J];中国石油勘探;2014年01期

4 宋延杰;张啸;宋杨;张依妮;;基于无效导电孔隙概念的致密砂砾岩有效介质导电模型[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4年01期

5 石道涵;张兵;何举涛;蒋廷学;蒲春生;;鄂尔多斯长7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可行性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6 夏宏泉;杨双定;弓浩浩;王成龙;;岩石脆性实验及压裂缝高度与宽度测井预测[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7 张士奇;张美玲;曾科;;利用复杂孔隙结构参数研究储层油水分布规律[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年02期

8 杨华;李士祥;刘显阳;;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页岩油特征及资源潜力[J];石油学报;2013年01期

9 才博;丁云宏;卢拥军;王晓冬;杨振周;孙豪;吴国涛;;非常规储层体积改造中岩石脆性特征的判别方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庞正炼;邹才能;陶士振;杨智;吴松涛;;中国致密油形成分布与资源潜力评价[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7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福春;松辽盆地长岭凹陷南部成藏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758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58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4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