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提升管SVQS系统封闭罩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0 04:08
   提升管SVQS旋流快分系统是一种新型快分结构,本论文在一套内径为Φ586 mm、带有隔流筒封闭罩的SVQS出口旋流快分系统上,考察了封闭罩近壁面处颗粒的宏观流动特性;同时,采用PV-6D光纤测量系统,对比考察了不同操作工况(提升管气速、颗粒循环强度)对封闭罩内颗粒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此外,本文还利用气体脉冲示踪技术测量了封闭罩内的提升管气体浓度,并对比考察了不同汽提气速、提升管气速的引入对其浓度分布在轴、径向位置处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提升管气体在封闭罩轴向空间的引出率。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颗粒在封闭罩近壁处形成螺旋状旋流带,旋流带的运动方向主要受提升管线速影响,线速越大与水平夹角越小,旋流带越密集;旋流带宽、间距主要受颗粒循环强度影响,循环强度越大带宽越大、间距则相对减小。(2)封闭罩近壁面处的径向颗粒浓度随着循环强度以及提升管气速的增大而增大;各轴向截面平均浓度随着循环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提升管气速越大,各轴向截面平均浓度变化逐渐趋于平缓,浓度值渐趋稳定。(3)无颗粒循环时,由床层中心至封闭罩边壁的径向位置上,提升管气体局部浓度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有颗粒循环时,提升管气体局部浓度在径向位置大致上呈现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规律。(4)无颗粒循环时,提升管气体引出率随着汽提气速的增加逐渐增大,随着提升管气速的增大而逐渐减小;有颗粒循环时,提升管气体的引出率随着提升管气速的增加先不断增大后渐趋平缓,汽提气速的升高会使得提升管气体的引出率相对增大,而固体颗粒的循环强度不断增加会导致其引出率逐渐减小。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E96
【部分图文】:

示意图,分离系统,剖面结构,示意图


高效的密闭式直联系统[4]-[5]由 Mobil 和反应器出口出来后的反应油气和催化剂端相连)进行快速分离,之后,在二级一步分离;即粗旋与一级旋风分离器直象明显减少。同时,在密闭旋分技术支持态下降了 90%,提升管内一些无选择性在干气产率的降低,总液收率的提高等故而能够被大幅度地应用于相关工业场短,分离效率进一步提高,但问题是,性分离两种分离机制,国外 Stone&Wrald Earl 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短停留时间裂轴向分离器。

示意图,系统结构,示意图,提升管


第1 章 文献综述要优点在于能够使得油气分离由活动的提升管顶端,这种分带,同时也能使油气相互接触提升管后冷技术比较先进,沉降器内的稀相温度能够快速能够进一步减少油气的热裂化干气的产率相对减小。司的 VDS[6]快分系统(vortex上而上为升气管、分离段和稳器定旋相联接,而稳定段则与

示意图,系统结构,示意图,油气


图 1.4 VSS 系统结构示意图Fig. 1.4 Schematic diagram of VSS system structureVDS 和 VSS 的重要特点是[10]:由汽提器喷出的蒸汽携带被汽提向上流动通过旋涡室,而待生剂则向下流动,二者逆向接触,使预汽提并相互分离。据报道,相关工艺在采用 UOP 公司的 VDS获得了高达 98%的烃捕获率,同时大幅缩短油气停留时间直至 62%以下油气返混。此外,与传统 T 型快分相比,VDS 和 VSS 系产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催化剂上的碳差以及干气产率出口快分系统不断改进的原因[11]-[12]主要在于,一方面是要使催升管末端出口处进行快速地分离,防止催化剂间隙和微孔中携带一方面则是快分系统的改进的很大程度上是在改进原有催化裂化。具备分离效率得到相应强化以及装置基本实现油气的快速引出,极大地降低沉降器内的结焦量等诸多优势外,VSS 系统在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希仁;;后置烧焦罐式两段再生提升管装置一次投产成功[J];炼油设计;1985年02期

2 李永杰;;石油催化裂化提升管技术的应用发展[J];化工管理;2016年19期

3 刘鹏;;浅析两段提升管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2期

4 董群;赵玲伶;刘沙;李楠;白树梁;刘乙兴;;石油炼制催化裂化提升管技术[J];化工生产与技术;2013年02期

5 徐品晶;刘文欢;陈延信;;预热器输送提升管内阻力损失的试验研究[J];水泥;2009年07期

6 陈德胜,田永亮,郑俊生,杨朝合,韩忠祥,钮根林,山红红,张建芳;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沿程产物分布的研究[J];炼油技术与工程;2003年09期

7 徐春明,吕亮功,唐清林,林世雄;工业提升管在线取样及反应历程分析[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8 崔纪文,杜北国;石油裂化装置提升管焊接修复[J];焊接;1997年04期

9 钱伯章;;催化裂化气体的分离回收和应用[J];石油化工;1987年10期

10 刘继汉;;7万吨/年同轴重油催裂化试运行小结[J];陕西化工;198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梦;复杂气固流动的EMMS建模[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年

2 吴昌宁;高密度下行床—提升管组合反应器实验研究和反应流模拟[D];清华大学;2007年

3 张亚文;加压密相输运床气化炉提升管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徐占武;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艺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王圣典;密相输运床气固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赵凯;密相输运床气固流动相似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6年

7 刘冰冰;格子Boltzmann方法气泡泵提升管内气泡运动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8 杜玉朋;两段提升管催化裂解多产丙烯(TMP)技术提升管反应器的模型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9 杜峰;重油催化裂解多产丙烯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10 杨世亮;流化床内稠密气固两相流动机理的CFD-DEM耦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光越;基于亚格子尺度下两段串联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模拟[D];东北石油大学;2019年

2 李梦莹;催化裂化装置提升管温度分布的滚动时域估计与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3 裴华健;高密度循环流化床颗粒流动结构发展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赵凤静;催化裂化提升管进料段结构的优化和动态压力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5 皮良尧;提升管SVQS系统封闭罩内气固流动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6 毛晓阳;入口结构对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7 陆宇剑;基于CFD的循环流化床脱碳系统中气固流动规律及CO_2吸附特性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8 郭丽佳;催化裂化反—再系统稳态机理模型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8年

9 金刚;催化裂化装置加工劣质原料的过程优化[D];东北石油大学;2018年

10 丁睿;组合约束型提升管内压力脉动时间序列的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77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77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85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