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松河井田煤层群条件下合层排采煤层气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02:05
   基于贵州松河井田薄-中厚煤层群普遍发育的特点,以可采煤层为主要目标,依据沉积环境、储层特性、煤层间距等因素,将龙潭组主要煤层划分为5个煤组。结合我国北方有关合层排采的经验和松河井田的煤层气地质特征,分析出该区煤层气合层排采的主控因素包括2个方面:一是储层能量,具体参数为压力梯度、含气饱和度和临储比;二是储层导流能力,具体参数包括原始渗透率、煤体结构;根据松河井田储层测试及煤层气生产试验数据,分析得出第1煤组和第2煤组是合层排采的最优组合;第4煤组不适合与其他煤组进行合层排采;第3煤组、第5煤组均不适合与第1煤组及第2煤组进行合层排采,但第3煤组可以与第5煤组合层排采。
【文章目录】:
0引言
1松河井田煤层特征
    1. 1地质概况
    1. 2煤层群发育特征
    1. 3基于合层排采的煤组划分
2合层排采主控因素及组合分析
    2. 1储层能量
    2. 2煤层导流能力
3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姚艳斌;刘大锰;;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2 梁冲冲;吴财芳;李腾;;多煤层叠置独立含气系统中煤储层孔隙特征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13年06期

3 金军;周效志;易同生;桑树勋;孙宏达;;气测录井在松河井田煤层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俊佳;琚宜文;侯泉林;谭静强;卫明明;;不同变质变形煤储层孔隙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J];地学前缘;2010年05期

2 王志荣;肖丽霞;孙文标;杨占军;;豫西芦店滑动构造区瓦斯地质灾害的控制因素及相互作用机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9年03期

3 常会珍;秦勇;王飞;;贵州珠藏向斜煤样孔隙结构的差异性及其对渗流能力的影响[J];高校地质学报;2012年03期

4 张亚明;杨宇春;杜玉春;;勃利盆地影响瓦斯抽放的地质因素[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7期

5 谷穗;蔡记华;常德武;维克多·费多罗维奇·契霍特金;;使用纳米碳酸钙降低低孔低渗煤层气储层伤害[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6期

6 宫伟力;张艳松;安里千;;基于图像分割的煤岩孔隙多尺度分形特征[J];煤炭科学技术;2008年06期

7 陈贞龙;汤达祯;许浩;陶树;张彪;蔡佳丽;孟昌忠;;黔西滇东地区煤层气储层孔隙系统与可采性[J];煤炭学报;2010年S1期

8 薛光武;刘鸿福;要惠芳;李伟;;韩城地区构造煤类型与孔隙特征[J];煤炭学报;2011年11期

9 彭春洋;祁丽莎;柯文丽;游艺;欧阳云丽;;煤层气钻井储层保护新技术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2年06期

10 宋晓夏;唐跃刚;李伟;王绍清;杨明显;;中梁山南矿构造煤吸附孔分形特征[J];煤炭学报;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军平;CH_4、CO_2、N_2及其多元气体在煤层中的吸附-运移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李志强;重庆沥鼻峡背斜煤层气富集成藏规律及有利区带预测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3 张宏;沈阳南部红阳煤田煤层气赋存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高远文;阜新煤田CO_2置换煤层气实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5 邹明俊;三孔两渗煤层气产出建模及应用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6 李金珊;津巴布韦卡鲁盆地煤层气资源表征及评价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金英;煤储层渗透率克里格预测[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2 陈洪伟;平顶山煤田煤储层特征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王世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层与泥页岩的孔隙性和含气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2年

4 王彩凤;煤层气开发过程中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对产量的影响[D];燕山大学;2013年

5 张志敏;拟静水压力条件下二氧化碳驱替煤层瓦斯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3年

6 邹海江;大佛寺井田煤层气可采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7 张晓辉;韩城矿区构造煤孔隙结构多尺度下的精细表征[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白怀东;CH_4与CO_2吸附解吸特征对比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生维,陈钟惠,张明;煤基岩块孔裂隙特征及其在煤层气产出中的意义[J];地球科学;1995年05期

2 王生维,陈钟惠;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研究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5年01期

3 秦勇;熊孟辉;易同生;杨兆彪;吴财芳;;论多层叠置独立含煤层气系统——以贵州织金—纳雍煤田水公河向斜为例[J];地质论评;2008年01期

4 郭立君;洪愿进;邵龙义;易同生;张卫平;汪浩;;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层序地层及聚煤作用[J];古地理学报;2011年05期

5 王立东;罗平;;气测录井定量解释方法探讨[J];录井技术;2001年03期

6 贾翠竹;;录井技术在煤系地层评价中的应用[J];录井工程;2006年04期

7 曹凤俊;;气测录井资料的影响分析及校正方法[J];录井工程;2008年01期

8 王彦龙;论泥浆气测录井在煤层气开发中的作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8年S1期

9 姚艳斌;刘大锰;;煤储层孔隙系统发育特征与煤层气可采性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2006年03期

10 熊孟辉;秦勇;;五轮山矿区煤层气赋存规律及其资源潜力[J];煤炭科学技术;2007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兆彪;多煤层叠置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作用[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祖望,李秀荣,杨永胜,张亚玲;甘肃侏罗纪煤组的划分与对比(摘要)[J];甘肃地质学报;1997年S1期

2 刘效贤;;测井资料在新余梅山矿区(南区)煤组划分及对比中的应用[J];上海地质;2010年S1期

3 鲁建国;;内蒙古李家塔煤矿2煤组开拓方案比选[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年01期

4 梁永平;田淑华;;宁夏王洼煤矿补充勘探区8号煤组特征及对比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05期

5 郑在邦,姚嘉;樟树义城勘探区安源组煤组对比的讨论[J];江西煤炭科技;2004年01期

6 ;济宁二号矿井的设计改革及实施[J];矿井开拓部署改革论文集;1990年S1期

7 叶永红;山南井D_4煤组可采煤层划分与对比的讨论[J];江西煤炭科技;2004年03期

8 徐鲁勤;张生;刘杰;;淮南煤田新集一矿1煤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12年09期

9 张全保;吴文君;卢凤英;;永城煤田下石盒子组三煤组煤层划分及对比[J];河南地质;1991年03期

10 ;滴道煤矿的瓦斯抽放[J];煤矿安全;197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沈国栋;铁法大兴矿煤层气产层贡献率变化规律及其开发方案优化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800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800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1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