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含油污泥和钻屑的一种高效广谱除油剂
发布时间:2020-11-13 09:48
含油固体废弃物对井场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而常规除油剂往往专用性较强,通用性能需加强。针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通过分子结构设计,研制了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通过红外光谱、质谱等分析手段对除油剂进行了结构表征;表面张力和润湿性分析表明其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并分别优化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最佳除油条件。结果表明,含油钻屑的最佳除油条件为1 000 mg/L除油剂、温度为50℃,离心速度为4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含油污泥的最佳除油条件为2 000 mg/L除油剂、温度为50℃,离心速度为4 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除油率测试结果表明,该除油剂可同时高效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率均可达90%以上,实现了新型除油剂高效广谱除油效果。
【部分图文】:
?渌?笛樘跫?槐洹?6)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除油性能评价是在优选的除油剂加量、温度、离心速度、离心时间等条件下,分别测试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测定含油固体废弃物初始含油量的方法为先测定含水量和含固量,然后求出其含油量。其中,含水量测定参照GB/T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含固量采用石油醚除油后烘干称重测出。由于含油固体废弃物除油后含油量较低,因此含油量测定参照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2结果与讨论2.1质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质谱图见图1。从图1可知,样品中含量最高的片段的摩尔分子质量为245.1,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片段相符,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1除油剂质谱图2.2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通过红外光谱图可发现的官能团有C—O—C、—SO42-、—CH2、—CH3和—CH,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的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相匹配,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2除油剂红外光谱谱图2.3界面特性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与浓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除油剂浓度的增大表面张力逐渐降低,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表面张力不再降低,维持在38mN/m左右;曲线拐点处浓度为1000mg/L,即为除油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明除油剂具有较强表面活性;随着除油剂浓
?缓笄蟪銎浜?土俊F渲校????测定参照GB/T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含固量采用石油醚除油后烘干称重测出。由于含油固体废弃物除油后含油量较低,因此含油量测定参照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2结果与讨论2.1质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质谱图见图1。从图1可知,样品中含量最高的片段的摩尔分子质量为245.1,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片段相符,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1除油剂质谱图2.2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通过红外光谱图可发现的官能团有C—O—C、—SO42-、—CH2、—CH3和—CH,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的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相匹配,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2除油剂红外光谱谱图2.3界面特性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与浓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除油剂浓度的增大表面张力逐渐降低,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表面张力不再降低,维持在38mN/m左右;曲线拐点处浓度为1000mg/L,即为除油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明除油剂具有较强表面活性;随着除油剂浓
42钻井液与完井液2017年9月度的增大接触角逐渐降低,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接触角不再降低,维持在19.8°左右。通过对比可知,除油剂具有较强润湿性。图3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测定2.4除油条件优选1)除油剂加量优眩图4表明,处理含油钻屑时,除油剂最佳加量为1000mg/L,处理含油污泥时,除油剂最佳加量为2000mg/L。图4除油率与除油剂加量的关系2)离心速度优眩图5表明,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速度均为4000r/min。图5除油率与离心速度的关系3)离心时间优眩图6表明,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时间均为10min。4)除油温度优眩图7表明,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温度均为50℃。图6除油率与离心时间的关系图7除油率与离心温度的关系2.5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在优选的最佳除油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含油钻屑除油率达90.20%,含油污泥除油率达91.03%,均超过90%,表明该除油剂具有高效广谱性,可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表1高效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结果废弃物除油剂/mg/L含油率/(mg/kg)除油率%除油前除油后含油钻屑10001440001411290.20含油污泥2000106000954091.033结论1.针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通过分子结构设计,研制了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对除油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表面张力分析和润湿性评价,表明其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3.优化了除油剂最佳除油条件,其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均可达90%以上,表明该除油剂具有高效广谱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本文编号:2882056
【部分图文】:
?渌?笛樘跫?槐洹?6)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除油性能评价是在优选的除油剂加量、温度、离心速度、离心时间等条件下,分别测试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测定含油固体废弃物初始含油量的方法为先测定含水量和含固量,然后求出其含油量。其中,含水量测定参照GB/T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含固量采用石油醚除油后烘干称重测出。由于含油固体废弃物除油后含油量较低,因此含油量测定参照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2结果与讨论2.1质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质谱图见图1。从图1可知,样品中含量最高的片段的摩尔分子质量为245.1,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片段相符,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1除油剂质谱图2.2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通过红外光谱图可发现的官能团有C—O—C、—SO42-、—CH2、—CH3和—CH,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的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相匹配,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2除油剂红外光谱谱图2.3界面特性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与浓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除油剂浓度的增大表面张力逐渐降低,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表面张力不再降低,维持在38mN/m左右;曲线拐点处浓度为1000mg/L,即为除油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明除油剂具有较强表面活性;随着除油剂浓
?缓笄蟪銎浜?土俊F渲校????测定参照GB/T260—77《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含固量采用石油醚除油后烘干称重测出。由于含油固体废弃物除油后含油量较低,因此含油量测定参照GB/T16488—1996《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2结果与讨论2.1质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质谱图见图1。从图1可知,样品中含量最高的片段的摩尔分子质量为245.1,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片段相符,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1除油剂质谱图2.2红外光谱分析合成的除油剂的红外光谱图见图2。通过红外光谱图可发现的官能团有C—O—C、—SO42-、—CH2、—CH3和—CH,与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的官能团红外吸收峰相匹配,表明合成产物为四聚丙烯基丙基醚硫酸钠,与分子结构设计相符。图2除油剂红外光谱谱图2.3界面特性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与浓度的关系曲线见图3。由图3可知:随着除油剂浓度的增大表面张力逐渐降低,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表面张力不再降低,维持在38mN/m左右;曲线拐点处浓度为1000mg/L,即为除油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表明除油剂具有较强表面活性;随着除油剂浓
42钻井液与完井液2017年9月度的增大接触角逐渐降低,当浓度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接触角不再降低,维持在19.8°左右。通过对比可知,除油剂具有较强润湿性。图3除油剂溶液的表面张力和润湿性能测定2.4除油条件优选1)除油剂加量优眩图4表明,处理含油钻屑时,除油剂最佳加量为1000mg/L,处理含油污泥时,除油剂最佳加量为2000mg/L。图4除油率与除油剂加量的关系2)离心速度优眩图5表明,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速度均为4000r/min。图5除油率与离心速度的关系3)离心时间优眩图6表明,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时间均为10min。4)除油温度优眩图7表明,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除油时的最佳离心温度均为50℃。图6除油率与离心时间的关系图7除油率与离心温度的关系2.5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在优选的最佳除油条件下的测试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含油钻屑除油率达90.20%,含油污泥除油率达91.03%,均超过90%,表明该除油剂具有高效广谱性,可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表1高效除油剂除油性能评价结果废弃物除油剂/mg/L含油率/(mg/kg)除油率%除油前除油后含油钻屑10001440001411290.20含油污泥2000106000954091.033结论1.针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污染特性,通过分子结构设计,研制了能同时处理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新型高效广谱除油剂。2.通过红外光谱、质谱对除油剂进行了结构表征,并对其进行表面张力分析和润湿性评价,表明其具有很强的表面活性。3.优化了除油剂最佳除油条件,其对含油钻屑和含油污泥的除油率均可达90%以上,表明该除油剂具有高效广谱除油效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皓;王蓉沙;张明栋;任雯;谢水祥;岳勇;刘鹏;刘晓辉;;含油污泥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2期
2 戴永胜,张贵才;含油污泥制备含碳吸附剂工艺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4年02期
3 张文武;余云松;张早校;;含油污泥在煤粉锅炉雾化喷燃的研究分析[J];化工机械;2013年03期
4 吉树鹏;衣怀峰;杜文军;薛兴昌;刘晓杰;秦国顺;麻涛;杨肖曦;;含油污泥-煤混合燃料燃烧特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年06期
5 曾德芳;常温钢铁除油剂的研制与应用[J];电镀与涂饰;1999年04期
6 谢丽燕;曾振欧;张晓明;赵国鹏;;中低温低泡除油剂的研究[J];电镀与涂饰;2011年08期
7 赵晓蕾,严莲荷;一种新型高效生物除油剂的应用[J];精细化工;200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梁瑛;撬装式含油污泥焚烧炉燃烧特性模拟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20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8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