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米仓山前带及其周缘长兴组—飞仙关组天然气保存条件

发布时间:2020-11-14 17:41
   复杂山前带的油气勘探是国内外学者都面临的地质学难题。位于川东北的米仓山前带及其周缘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历经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制约该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保存条件。基于盆地流体化学-动力学、油气保存单元理论,把握地表地质与地下地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米仓山前带及其周缘的构造格架,综合评价研究区长兴-飞仙关组天然气藏保存条件及划分有利勘探区带。取得了以下几点主要认识:(1)从米仓山核部向盆地方向主要发育冲断带、显露断褶带、隐伏断褶带和褶皱带,构造样式为断层相关褶皱、楔状双重构造、逆冲三角构造和冲起构造。(2)研究区目的层膏盐岩盖层的厚度变化受逆冲断层控制,膏盐岩厚度与埋藏深度决定其封闭性。(3)根据变质系数、脱硫系数及矿化度等水文地质指标划分出自由交替带、交替阻滞带及交替停滞带,建立保存条件评价标准。(4)研究区显露断褶带处于自由交替带;隐伏断褶带区域上分为2个不同的水文系统,金溪1井至金溪2井所属北部区域为自由交替带,母家场及其以东的黑池梁断褶带为交替阻滞带;褶皱带整体处于交替停滞带。(5)通南巴背斜的河坝场和通南巴背斜区域隐伏断褶带为较有利天然气聚集保存区带。
【学位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618.13
【部分图文】:

山前带,构造部位


- 3 -育,并处于开启状态,主干断层错断层间膏盐(直接盖层)及区域盖层,盖层的封闭性遭受彻底破坏,天然气沿断层向上部地层逸散(图1.1D);阿尔伯塔山前以及苏联高加索山前的逆冲楔状双重构造中存储了大量的油气,在该区内,整体来看沿软弱岩层发育的低角度滑脱断层与垂直陡立产状的断层不同,不具有对油气藏的破坏性,油气往往可以在叠加的逆冲断片之中聚集成藏而不受破坏(图1.1A和1.1E);而位于阿尔伯塔山前特纳谷构造的中心地段[14],由于逆冲抬升,盖层出露地表遭受剥蚀,导致该区域古生代地层的油气漏失,现今为含水层(图1.1F)。图 1.1 山前带不同构造部位油气分布特征Fig. 1.1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in different structure positions of mountain front1.2.2 油气保存条件研究中国的前陆盆地,也有学者称作“类前陆盆地”[15-16],与世界典型前陆盆地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17]

技术路线图,通南巴,南江,露头剖面


(2)成因条件-盖层封闭性;(3)表征条件-水文地质情况,从三维空间天然气藏保存条件的动态演化着手,寻找适合研究区地质特征的勘探部署思路。本文的研究技术路线如下(图1.2):图 1.2 技术路线图Fig. 1.2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research frame and technical route1.5.2 主要工作量1. 现场工作量(1)钻井岩屑观察与采样:1次,3天,2016年5月,成都。采集样品210个。(2)野外露头观测:2次,共计30天。2016年1月,南江-通南巴地区14个露头剖面点;2016年3月,南江-通南巴地区14个露头剖面点。两次共拍摄野外照片560余张,采集样品320个。2. 实物工作量

位置图,断褶带,米仓山,通南巴


- 10 -第 2 章 区域地质概况米仓山前带及其周缘地区(元坝地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图2.1),构造上位于扬子板块西北侧、秦岭造山带南缘。研究区在区域上可以划分为凹陷区和隆起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前缘冲断带、南江断褶带,黑北断褶带,黑池梁断褶带,马路背断褶带,母家粱断褶带、通南巴背斜带及元坝低缓褶皱带八个二级构造单元(图2.1)。整体上表现为北高南低,北老南新的特点。米仓山前带勘探面积为9447.122 km2(其中南江区块6659.39 km2,通南巴区块2787.732 km2),元坝地区勘探面积为3251.48 km2。图 2.1 研究区位置图Fig. 2.1 The location of study areas从区域上看研究区北靠米仓山隆起区,向南为低缓褶皱带,西接龙门山造山带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代平;邓飞;常鉴;肖云飞;;南方复杂山前带观测系统压噪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5年05期

2 邸志欣;丁伟;王增明;敬朋贵;刘斌;陈吴金;;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采集技术的实践与认识[J];石油物探;2012年06期

3 杨勤勇;王华忠;刘少勇;方伍宝;;山前带地震成像技术需求与勘探策略分析[J];石油物探;2012年06期

4 姚秋明;;复杂山前带地震勘探技术研究新突破[J];中国石化;2011年03期

5 刘云冬;邓勇;王志江;徐涛;牟克勋;;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西段地质结构分析与油气远景预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8年04期

6 杜小弟;李锋;邱海峻;李昭;徐银波;;准东博格达山山前带二叠系芦草沟组重油的发育特征及其指示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6年02期

7 李在光;陈启林;吕锡敏;杨占龙;黄云峰;吴青鹏;;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石油地质条件及勘探方向[J];岩性油气藏;2009年03期

8 张勇;;联合解释技术在塔西南山前带(东段)的应用效果分析[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年08期

9 高成全;漆万珍;胡袁丽;;台北凹陷北部山前带深层成藏条件分析及勘探前景预测[J];吐哈油气;1997年04期

10 钱峰;杨立军;;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深层致密气藏水平井钻井技术[J];石油钻采工艺;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方成名;中西部典型山前带冲断结构模式与油气分布[D];中国地质大学;2018年

2 李卿;龙门山山前带盆山—盆岭耦合构造模式研究及油气有利区域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小军;米仓山前带长兴-飞仙关组构造发育演化及其对古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2 杨名文;米仓山前带及其周缘长兴组—飞仙关组天然气保存条件[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3 周榆杰;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变形特征分析[D];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8年

4 王光华;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带东段断裂特征及演化[D];西南石油大学;2015年

5 张进学;吐哈盆地北部山前带西段地震资料解释及目标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李睿;准噶尔盆地北缘山前带东段构造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高建平;准噶尔盆地南缘东段山前带构造特征与油气基本地质条件[D];西北大学;2008年

8 蓝益军;西部山前带巨厚砾石区表层建模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9 鲁彬;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前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初步研究及其应用效果[D];西北大学;2007年

10 辜延容;准噶尔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油气分布[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837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8837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f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