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木萨尔凹陷致密油储层微裂缝成因类型及主控因素
发布时间:2020-12-12 17:11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砂岩是典型陆相致密油储层,工区内微裂缝较为发育。微裂缝是致密储层烃源岩运移聚集和油气压裂开采的关键,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岩样,综合运用了石油地质学、岩石矿物学、岩石物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研究了微裂缝的成因类型及主控因素。本文利用核磁共振T2谱双峰现象和声发射技术识别出了致密储层中的微裂缝,识别效果较好。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主要发育成岩微裂缝,其次是构造微裂缝,颗粒微裂缝发育较少。微裂缝的发育程度与孔隙流体含量、岩性、矿物组分和沉积微相等相关。通过三轴压裂实验,并利用声发射试验进行监测,识别出微破裂发生的时刻,并进一步得到微裂缝发生时声发射事件的数量,由于声发射事件的数量与微裂缝密度正相关,声发射振铃技术反映微裂缝密度。孔隙流体含量越高,岩石的抗压强度越低,且降低速率越快,微破裂发生处振铃计数越大,越易破碎形成微裂缝。通过核磁共振实验,利用T2谱弛豫时间大于10ms各点的T2谱幅度之和所占T2谱总幅度和的百分数可用来表...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节理及微裂缝玫瑰花图
图 1.2 水动力强度与微裂缝成因作用关系图[13]Fig. 1.2 Relation diagram of hydrodynamic strength and microcrack genesis图 1.3 微裂缝铸体薄片(a)和扫描电镜(b)Fig. 1.3 Typical microfractures in microscopic scale
图 1.2 水动力强度与微裂缝成因作用关系图[13]Fig. 1.2 Relation diagram of hydrodynamic strength and microcrack genesi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赋存状态[J]. 曲长胜,邱隆伟,操应长,杨勇强,陈程,余宽宏,万敏,杜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曲江秀,艾热提·吾甫尔,查明,陈洪,丁修建,高长海,苏阳,廉欢,赖仁. 现代地质. 2017(01)
[3]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对产能的影响[J]. 郭旭升,胡东风,魏祥峰,李宇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6)
[4]致密油源储特征与聚集机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 邱振,施振生,董大忠,卢斌,张晨晨,周杰,王红岩,熊波,庞正炼,郭和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6)
[5]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资源评价[J]. 邱振,吴晓智,唐勇,郑民,王桂君,郭秋麟,王社教,谢红兵.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9)
[6]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为例[J]. 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戴俊生,杨学君. 石油学报. 2016(06)
[7]致密油二次运移动力和阻力实验研究——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为例[J]. 庞正炼,陶士振,张琴,杨家静,张斌,吴松涛,陈瑞银,黄东,韦腾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04)
[8]致密储集层原油充注物理模拟——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 郑民,李建忠,吴晓智,李鹏,王文广,王社教,谢红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2)
[9]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J]. 邵雨,杨勇强,万敏,邱隆伟,操应长,杨生超. 新疆石油地质. 2015(06)
[10]哈拉哈塘地区深井PDC钻头优选技术[J]. 陶思才,杨坤,赵通,张杨.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8)
博士论文
[1]准噶尔盆地表生生态环境演化及驱动力分析[D]. 张静.长安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D]. 梁东旭.安徽理工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致密油烃源岩及成藏动力研究[D]. 张杰.西安石油大学 2016
[3]新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D]. 周鹏.西北大学 2014
[4]三轴围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D]. 秦朝.西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2966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节理及微裂缝玫瑰花图
图 1.2 水动力强度与微裂缝成因作用关系图[13]Fig. 1.2 Relation diagram of hydrodynamic strength and microcrack genesis图 1.3 微裂缝铸体薄片(a)和扫描电镜(b)Fig. 1.3 Typical microfractures in microscopic scale
图 1.2 水动力强度与微裂缝成因作用关系图[13]Fig. 1.2 Relation diagram of hydrodynamic strength and microcrack genesi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特征及其赋存状态[J]. 曲长胜,邱隆伟,操应长,杨勇强,陈程,余宽宏,万敏,杜蕊.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2]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J]. 曲江秀,艾热提·吾甫尔,查明,陈洪,丁修建,高长海,苏阳,廉欢,赖仁. 现代地质. 2017(01)
[3]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页岩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及对产能的影响[J]. 郭旭升,胡东风,魏祥峰,李宇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6(06)
[4]致密油源储特征与聚集机理——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 邱振,施振生,董大忠,卢斌,张晨晨,周杰,王红岩,熊波,庞正炼,郭和坤.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6)
[5]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资源评价[J]. 邱振,吴晓智,唐勇,郑民,王桂君,郭秋麟,王社教,谢红兵.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9)
[6]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为例[J]. 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戴俊生,杨学君. 石油学报. 2016(06)
[7]致密油二次运移动力和阻力实验研究——以四川盆地中部侏罗系为例[J]. 庞正炼,陶士振,张琴,杨家静,张斌,吴松涛,陈瑞银,黄东,韦腾强.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6(04)
[8]致密储集层原油充注物理模拟——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为例[J]. 郑民,李建忠,吴晓智,李鹏,王文广,王社教,谢红兵.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02)
[9]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沉积特征及沉积相演化[J]. 邵雨,杨勇强,万敏,邱隆伟,操应长,杨生超. 新疆石油地质. 2015(06)
[10]哈拉哈塘地区深井PDC钻头优选技术[J]. 陶思才,杨坤,赵通,张杨. 西部探矿工程. 2015(08)
博士论文
[1]准噶尔盆地表生生态环境演化及驱动力分析[D]. 张静.长安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不同应力路径下岩石的声发射特征试验研究[D]. 梁东旭.安徽理工大学 2017
[2]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三叠系延长组致密油烃源岩及成藏动力研究[D]. 张杰.西安石油大学 2016
[3]新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评价[D]. 周鹏.西北大学 2014
[4]三轴围压条件下岩石力学性质的实验研究[D]. 秦朝.西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129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12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