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生物油/柴油燃料体系的微乳化机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5 20:04
近些年来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加重,生物质能源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受到了广泛关注。通过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得到的生物油,具有低碳、可再生和环境友好性。近些年来生物油被认为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但是生物油因其高含水率,高腐蚀性和不稳定性仍需要被进一步提质。而微乳技术因其能耗低,成本小,已经被认为是一种提质生物油的有效手段。有关用微乳技术提质生物油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表面活性剂/生物油/柴油的微乳化机制鲜有被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构建基于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的生物油/柴油微乳系统,通过增溶性实验、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对表面活性剂、生物油/柴油的微乳化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定最佳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浓度确定最佳的生物油/柴油微乳构建方案。实验以正庚醇为助表面活性剂,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溶能力和效率,得到最佳鼠李糖脂浓度为5 g L-1,并非表面活性剂浓度越高越有益于增溶。而助表面活性剂正庚醇的加入同无助剂时相比并没有提高增溶体积,且其本身的增溶效率也较低。所以后续实验配方中只用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构建微乳体系。通过增溶性实验、热重分析和傅里叶变换红...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及产品
较小的液滴粒径,一般在 10 nm~100 nm。液外观透明或半透明。液的结构理论微乳液的结构形成主要集中于三大理论:双重膜理论、几。膜理论,Schulman 和 Bowcott 提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吸间相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到双重膜理论:作为第三相,混与水和油相接触[48]。界面的弯曲方向取决于水、油分别与度。假设 π 是总界面压力(如图 1.2),即 π=πo+πw,πo和 πw水侧界面压力。πw与 πo的大小决定了界面膜的弯曲方向一侧弯曲,故当 πw>πo时,形成水包油型微乳液;πw<πo时;当两力相等时,则为双连续型微乳液。
图 1.3 表面活性剂结构示意图表 1.1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亲油基原子团 亲水基原子 R 磺酸基 —SO3—R 硫酸酯基 —O—SO3—R O 氰基—CN R—COO—羧基 —COO—基 R—CONH— 酰胺基 —CONH— R—O— 羟基 —OH R—NH—铵基基酯基 磷酸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油微乳体系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研究[J]. 李闪星,袁兴中,冷立健,王雪丽,朱仁,付丽欢,李辉,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3)
[2]生物质能作为新能源的应用现状分析[J]. 杨艳华,汤庆飞,张立,郑仕鸿.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3]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 马广鹏,张颖. 农业科技管理. 2013(01)
[4]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 陈奕扬,傅晓钦,赵倩,俞杰,周军. 中国环境监测. 2013(01)
[5]生物质分类探讨[J]. 杨文,别如山. 工业锅炉. 2012(01)
[6]表面活性剂复配与硝酸钠水质调控的联用降低溶液临界胶束浓度[J]. 吴耀国,殷雄飞,张小燕,卢聪,胡思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03)
[7]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研究[J]. 祝云燕,赵德智,丁巍,朱英娣,酒巧娜.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0(06)
[8]中国化石能源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的潜力及环境效应研究[J]. 陈雅琳,高吉喜,李咏红.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0)
[9]生物质热解油及乳化油特性的研究[J]. 齐国利,董芃,范夙博,谈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01)
[10]微乳化柴油的研究与发展前景[J]. 黄风林,黄勇.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1)
硕士论文
[1]微乳燃料配方的开发以及微乳液结构研究[D]. 辛雪梅.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8832
【文章来源】:湖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及产品
较小的液滴粒径,一般在 10 nm~100 nm。液外观透明或半透明。液的结构理论微乳液的结构形成主要集中于三大理论:双重膜理论、几。膜理论,Schulman 和 Bowcott 提出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吸间相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到双重膜理论:作为第三相,混与水和油相接触[48]。界面的弯曲方向取决于水、油分别与度。假设 π 是总界面压力(如图 1.2),即 π=πo+πw,πo和 πw水侧界面压力。πw与 πo的大小决定了界面膜的弯曲方向一侧弯曲,故当 πw>πo时,形成水包油型微乳液;πw<πo时;当两力相等时,则为双连续型微乳液。
图 1.3 表面活性剂结构示意图表 1.1 常见的表面活性剂的亲水基和亲油基亲油基原子团 亲水基原子 R 磺酸基 —SO3—R 硫酸酯基 —O—SO3—R O 氰基—CN R—COO—羧基 —COO—基 R—CONH— 酰胺基 —CONH— R—O— 羟基 —OH R—NH—铵基基酯基 磷酸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柴油微乳体系对生物油增溶性能研究[J]. 李闪星,袁兴中,冷立健,王雪丽,朱仁,付丽欢,李辉,曾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2015(03)
[2]生物质能作为新能源的应用现状分析[J]. 杨艳华,汤庆飞,张立,郑仕鸿.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3]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现状及问题探讨[J]. 马广鹏,张颖. 农业科技管理. 2013(01)
[4]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分析仪测定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 陈奕扬,傅晓钦,赵倩,俞杰,周军. 中国环境监测. 2013(01)
[5]生物质分类探讨[J]. 杨文,别如山. 工业锅炉. 2012(01)
[6]表面活性剂复配与硝酸钠水质调控的联用降低溶液临界胶束浓度[J]. 吴耀国,殷雄飞,张小燕,卢聪,胡思海.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1(03)
[7]柴油微乳液稳定性的研究[J]. 祝云燕,赵德智,丁巍,朱英娣,酒巧娜.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0(06)
[8]中国化石能源以生物质能源替代的潜力及环境效应研究[J]. 陈雅琳,高吉喜,李咏红. 中国环境科学. 2010(10)
[9]生物质热解油及乳化油特性的研究[J]. 齐国利,董芃,范夙博,谈和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0(01)
[10]微乳化柴油的研究与发展前景[J]. 黄风林,黄勇.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21)
硕士论文
[1]微乳燃料配方的开发以及微乳液结构研究[D]. 辛雪梅.山东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188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1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