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沉降稳定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9 22:04
深井钻探作业中试油周期很长,试油完井液在长期高温静置后易出现降解、固化现象,引起测试管柱堵塞、测试工具失效、封隔器卡埋等井下复杂情况。因此研究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工程意义。本文研究主要围绕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稳定性评价方法及调控技术展开。针对目前完井液长期沉降稳定性尚无统一评价方法,且传统评价方法存在各自的缺点。文中以多重光散射为基础,利用TurbiscanMA2000稳定性分析仪器,引入动力学曲线及稳定系数TSi,定量评价体系沉降稳定性。以胶体化学原理和微观流体力学为基础,分析了水基固相悬浮液分散稳定机理及流变性机理,确定合适的加重剂级配比与优选合适的分散剂是协调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沉降稳定性与流变性的有效方法。试油完井液对流变性与沉降稳定性能要求较高,完井液流变性与静态沉降稳定性相关。为得到流变性与沉降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利用动力学曲线图与稳定系数TSi,研究完井液流变参数对水基完井液沉降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流变参数YP和GeL10min与沉降稳定性关系较为密切,对完井液的沉降稳定性起决定性因素。利用动力学曲线图与稳定系数TSI对API重晶石与微粉重晶石的配比进行...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2 球形颗粒在静止液体中沉降速度计算方法
1.2.3 抗高温水基完井液体系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水基完井液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水基完井液室内检测方法
2.2.1 密度的测量
2.2.2 流变性能测量
2.2.3 固相含量粒度分析
2.2.4 沉降稳定性分析
2.3 基于多重光散射原理的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
2.3.1 Turbiscan工作原理
2.3.2 Turbiscan多重光散射法
2.4 沉降稳定性评价效果研究
2.4.1 落棒法
2.4.2 静态沉降测试法
2.4.3 Turbiscan评价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完井液流变性与沉降稳定性调控
3.1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流变性调控原理
3.1.1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流变特征
3.1.2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流变性调控
3.2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稳定原理
3.2.1 DLVO理论
3.2.2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稳定性调控原理
3.2.3 高温高密度完井液沉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 完井液流变参数与静态沉降稳定性关系
3.3.1 完井液流变参数
3.3.2 完井液沉降稳性
3.3.3 流变参数与静态沉降稳定性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研究
4.1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性能指标设计
4.2 流变性沉降稳定性对粒度的不同要求
4.3 重晶石粒度级配优选
4.3.1 重晶石微观形态、粒径分析
4.3.2 重晶石级配方案设计
4.3.3 重晶石对完井液性能影响
4.3.4 重晶石粒度级配优选
4.4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体系
4.4.1 膨润土加量优选
4.4.2 分散剂优选
4.4.3 抑制剂优选
4.5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4.5.1 高温流变性能评价
4.5.2 沉降稳定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钻井液转化为完井液的工艺技术[J]. 唐宇祥,廖成锐. 天然气工业. 2015(05)
[2]深井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综述[J]. 孙显贵.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5)
[3]深井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综述[J]. 王永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Z2)
[4]元坝103H超深井水平段钻井液技术[J]. 宋兆辉,李舟军,薛玉志,杨庆叙. 石油钻采工艺. 2012(06)
[5]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 王健,彭芳芳,徐同台,孙鹏,卢小川,韩笑,张冬梅.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2(05)
[6]高含盐采油污水特性研究[J]. 王素芳,林蓓,吴涛,魏文宇,刘学敏,陈军,滕厚开. 工业水处理. 2011(08)
[7]胜利油田保护储层的水平井钻、完井液技术[J]. 赵金洲,赵金海,薛玉志,李公让,蓝强. 石油钻采工艺. 2009(06)
[8]固相含量和密度对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董悦,盖姗姗,李天太,徐玉林,胡金伟. 石油钻采工艺. 2008(04)
[9]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控制技术[J]. 艾贵成,喻著成,李喜成,穆辉亮,张永海,王卫国. 石油钻采工艺. 2008(03)
[10]硅酸盐钻井液防塌机理与应用技术[J]. 徐加放,邱正松,吕开河,于连香.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5)
硕士论文
[1]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体系与流变性调控机理研究[D]. 刘震寰.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6651
【文章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2 球形颗粒在静止液体中沉降速度计算方法
1.2.3 抗高温水基完井液体系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水基完井液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2 水基完井液室内检测方法
2.2.1 密度的测量
2.2.2 流变性能测量
2.2.3 固相含量粒度分析
2.2.4 沉降稳定性分析
2.3 基于多重光散射原理的沉降稳定性评价方法
2.3.1 Turbiscan工作原理
2.3.2 Turbiscan多重光散射法
2.4 沉降稳定性评价效果研究
2.4.1 落棒法
2.4.2 静态沉降测试法
2.4.3 Turbiscan评价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完井液流变性与沉降稳定性调控
3.1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流变性调控原理
3.1.1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流变特征
3.1.2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流变性调控
3.2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稳定原理
3.2.1 DLVO理论
3.2.2 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稳定性调控原理
3.2.3 高温高密度完井液沉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3 完井液流变参数与静态沉降稳定性关系
3.3.1 完井液流变参数
3.3.2 完井液沉降稳性
3.3.3 流变参数与静态沉降稳定性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研究
4.1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性能指标设计
4.2 流变性沉降稳定性对粒度的不同要求
4.3 重晶石粒度级配优选
4.3.1 重晶石微观形态、粒径分析
4.3.2 重晶石级配方案设计
4.3.3 重晶石对完井液性能影响
4.3.4 重晶石粒度级配优选
4.4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体系
4.4.1 膨润土加量优选
4.4.2 分散剂优选
4.4.3 抑制剂优选
4.5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完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4.5.1 高温流变性能评价
4.5.2 沉降稳定性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钻井液转化为完井液的工艺技术[J]. 唐宇祥,廖成锐. 天然气工业. 2015(05)
[2]深井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综述[J]. 孙显贵.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05)
[3]深井超高温钻井液技术综述[J]. 王永生.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Z2)
[4]元坝103H超深井水平段钻井液技术[J]. 宋兆辉,李舟军,薛玉志,杨庆叙. 石油钻采工艺. 2012(06)
[5]钻井液沉降稳定性测试与预测方法研究进展[J]. 王健,彭芳芳,徐同台,孙鹏,卢小川,韩笑,张冬梅.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2(05)
[6]高含盐采油污水特性研究[J]. 王素芳,林蓓,吴涛,魏文宇,刘学敏,陈军,滕厚开. 工业水处理. 2011(08)
[7]胜利油田保护储层的水平井钻、完井液技术[J]. 赵金洲,赵金海,薛玉志,李公让,蓝强. 石油钻采工艺. 2009(06)
[8]固相含量和密度对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影响的实验研究[J]. 董悦,盖姗姗,李天太,徐玉林,胡金伟. 石油钻采工艺. 2008(04)
[9]高密度水基钻井液流变性控制技术[J]. 艾贵成,喻著成,李喜成,穆辉亮,张永海,王卫国. 石油钻采工艺. 2008(03)
[10]硅酸盐钻井液防塌机理与应用技术[J]. 徐加放,邱正松,吕开河,于连香.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05)
硕士论文
[1]超高密度高温钻井液体系与流变性调控机理研究[D]. 刘震寰.中国石油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26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2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