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近岸水下扇微相划分研究及意义初探——以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2 19:38
  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期发育大量的粗碎屑岩沉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结合无人机摄影技术,将流体搬运机制与微相划分相结合,对断陷湖盆内部粗碎屑沉积体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沉积期北部受边界断层活动影响,发育典型陆相断陷湖盆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根据露头观测及研究,可划分出扇根、扇中及扇端三种亚相。其中扇根亚相以碎屑物质直接入湖、岩性较粗、分选极差、无磨圆为特征。扇中亚相采用"水下河道微相"及"边缘微相"的划分方式,水下河道微相可见同时发育由碎屑流及浊流两种不同流体性质控制的沉积体,沉积迅速,界限清晰且含轻微冲刷,横向连续性较为稳定,砾石出现一定定向性,磨圆较差,在扇中亚相中最为发育;边缘微相沉积相对较为混杂,漂砾较为常见,可见明显的板状交错层理,横向连续性差,指示河道的改道或者边缘沉积,不发育冲刷-充填构造。扇端亚相以砂泥岩薄互层或者厚层细砂岩为特征,可见细小砾石层。微相划分方法结合流体搬运机制及沉降方式,更加具有成因性依据,同时更好地解释了远离物源区的稳定砾石层发育。研究结果为近岸水下扇内部砂体发育规律和叠置关系研究及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文章来源】:地质学报.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近岸水下扇微相划分研究及意义初探——以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为例


滦平盆地无人机摄影剖面(上部及(a)、(b))与人工摄影照片—扇根及扇中沉积特征

地质图,滦平,观察点,地质


扇根亚相主要发育由事件性沉积成因的杂基支撑砾岩相以及近源滑塌沉积的基质支撑砾岩相(图2、图3),主要受到边界断层活动的控制,靠近断层快速沉积,以块状层理为主,不显牵引构造,局部可出现裙带状沉积。砾石以杂乱堆积为特点,毫无分选,成分以火山岩及变质岩为主,磨圆度以棱角状-次棱角状居多,基质含量随距离断层变化而变化。2.1.1 颗粒支撑粗砾岩相

照片,滦平,岩相,盆地


此岩相常与颗粒支撑粗砾岩相横向接触,但杂基含量有所增多,中间可出现不明显颗粒支撑砾岩过渡相,细粒物质增多(图2d),在相带发育及分布中更靠近扇中亚相,是扇根前端由于砂砾岩体自身重力因素滑塌快速堆积而成。通过野外照片及无人机拍摄资料分析,基质及粗颗粒物质混杂程度较低,突变接触且局部界限清晰明显,表现为扇根多期砂砾岩体呈现不规则形状快速楔入细粒基质中,多呈透镜状。整体岩性混杂,但基质发育较为“突兀”,粒度整体变细,分选依然较差,砾石以棱角状-次棱角状中-粗砾为主,砾石混杂且常见直立现象,不显粒序层理(图3b)。2.2 扇中亚相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阳凹陷黑龙庙地区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研究[J]. 吴群,杨云飞,王树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2]断陷湖泊水下扇类型与分布模式[J]. 李胜利,李贤兵,晋剑利,崔刚,刘圣,吕俊平,曹睿,刘腾国.  古地理学报. 2018(06)
[3]陆相断陷湖盆滑塌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特征、识别标志及形成机制——来自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全井段连续取心的证据[J]. 陈广坡,李娟,吴海波,彭威,李敬生,谢明贤,张斌,石小茜.  石油学报. 2018(10)
[4]孤北洼陷长堤断裂带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沉积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J]. 邱隆伟,贾继成,马立驰,杨勇强,孙超,辛也,王鑫,杨生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1)
[5]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J]. 张景军,李凯强,王群会,王志坤,韩江波.  沉积学报. 2017(06)
[6]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数字露头表征技术[J]. 印森林,陈恭洋,刘兆良,冯伟,刘岩.  沉积学报. 2018(01)
[7]湖盆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及滦平盆地为例[J]. 刘策,于炳松,蒋锐,谭聪,罗忠,刘润达.  地质科技情报. 2017(05)
[8]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过程与沉积模式探讨——沉积过程数值模拟与现代沉积分析的启示[J]. 冯文杰,吴胜和,张可,赵文凯,贾风娟.  地质学报. 2017(09)
[9]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25-1油田沙三段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J]. 黄凯,杨喆,胡勇,李超,钟大康,孟昊,毛亚昆.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7(04)
[10]灵山岛早白垩世软沉积物变形构造触发机制及其古环境意义探讨[J]. 葛毓柱,钟建华.  地质论评. 2017(04)



本文编号:2932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32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