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3DOM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5 13:17
  运输燃油质量的提高对于应对世界范围内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和严苛的环境法规至关重要。中国政府从2019年起颁布了国Ⅵ排放标准,规定硫含量<10ppm。与氧化脱硫和吸附脱硫相比,具有更高脱硫效率的加氢脱硫工艺仍然是运输燃油主要的加氢处理技术。因此,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应侧重于提高传统负载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或寻找具有优越加氢脱硫性能的催化剂材料与催化剂。本文成功制备出了具有三维有序大孔新型孔结构的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本论文首先探究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包括单体与水的质量比、引发剂、乳化剂、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最终确定单体与水的质量比为4%,引发剂加入量为0.2000g,乳化剂加入量为0.0028-0.0036g,搅拌速度为350rpm,反应温度为70oC,成功制备出了粒径在220-260nm的PMMA模板剂。本体型催化剂微观结构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它们的物化性质。本文以PMMA为硬模板,成功合成了三维有序大孔(3DOM)本体型催化剂。并通过TG/DTG、XRD、低温氮气吸-脱附、SEM、TEM、HRTEM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及在高压微型固定床... 

【文章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3DOM本体型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国内外汽油组成对比

路径图,直接脱硫,噻吩,路径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5图1-2噻吩直接脱硫(DDS)路径Fig.1-2ThiopheneDDSpath图1-3噻吩加氢反应脱硫(HYD)路径Fig.1-3ThiopheneHYDpath虽然加氢脱硫工艺是石油工业上主要的脱硫技术手段,但是,对于难脱除的芳烃硫组分,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度以及反应压力,需要使用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还有催化剂的结焦失活等,都是限制加氢脱硫工艺在工业上进一步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提高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进一步研制出新型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可能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1.3加氢脱硫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19]一般包括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大类,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是以γ-Al2O3为载体负载活性金属Mo/W,并以金属Co/Ni作为助剂,广泛的应用于石油行业。负载型催化剂载体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可以很好地使活性金属分散在载体表面。但是由于载体与活性金属较强的相互作用以及有限的活性金属负载量,都使得该催化剂无法在常规的操作条件下实现深度脱硫。非负载型催化剂成为人们近期研究的重点,有研究发现三组分的NiMoW本体型加氢脱硫催

工艺图,脱硫,加氢,噻吩


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5图1-2噻吩直接脱硫(DDS)路径Fig.1-2ThiopheneDDSpath图1-3噻吩加氢反应脱硫(HYD)路径Fig.1-3ThiopheneHYDpath虽然加氢脱硫工艺是石油工业上主要的脱硫技术手段,但是,对于难脱除的芳烃硫组分,需要更高的反应温度以及反应压力,需要使用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还有催化剂的结焦失活等,都是限制加氢脱硫工艺在工业上进一步应用的重要因素,因此进一步提高加氢脱硫催化剂的活性,进一步研制出新型的加氢脱硫催化剂可能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1.3加氢脱硫催化剂加氢脱硫催化剂[19]一般包括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大类,传统的负载型催化剂是以γ-Al2O3为载体负载活性金属Mo/W,并以金属Co/Ni作为助剂,广泛的应用于石油行业。负载型催化剂载体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可以很好地使活性金属分散在载体表面。但是由于载体与活性金属较强的相互作用以及有限的活性金属负载量,都使得该催化剂无法在常规的操作条件下实现深度脱硫。非负载型催化剂成为人们近期研究的重点,有研究发现三组分的NiMoW本体型加氢脱硫催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吸附法燃油超深度脱硫的研究进展[J]. 张伟,李鑫,童靖予,胡雨,李翠清.  石油化工. 2016(11)
[2]有序多孔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负载贵金属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物氧化的催化性能(英文)[J]. 刘雨溪,邓积光,谢少华,王治伟,戴洪兴.  催化学报. 2016(08)
[3]国内外FCC汽油脱硫技术进展[J]. 奚朝.  河北化工. 2011(11)
[4]FCC汽油吸附脱硫技术研究进展[J]. 康善娇,窦涛,李强,鲍晓军.  化工进展. 2005(04)
[5]FCC汽油吸附脱硫工艺技术——LADS工艺[J]. 张晓静,秦如意,刘金龙.  天然气与石油. 2003(01)



本文编号:29377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377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9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