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南部及围区前新生代构造演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0 08:31
南沙海域由于其丰富的资源以及特殊的地理位置,备受许多国家和学者的关注。为了寻找新的油气资源及开拓勘探领域,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勘探要从新生界迈向前新生界。为了给南海中生界、古生界油气勘探提供理论及地质支撑,迫切需要对南海南部前新生代基础地质做进一步的研究。首先,本文收集了大量的南海南部地区及围区陆缘的地层(包括越南南部、纳土纳岛、婆罗洲、菲律宾等)和断裂、缝合带等相关资料,并归纳总结;然后对南海南部陆缘(马来西亚沙巴州、沙捞越州)进行野外考察、采样,对于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分析,统计南沙海区的钻井拖网样资料,并以此划分出南海南部基底构造构造单元;进而对南海南部地区的前新生代的古生物、古地磁和构造特征等进行综合研究,建立南海南部前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序列,为南海南部地区前新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指导意义。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几点认识:(1)在围区陆域地质特征的约束下,通过对周缘位于不同地块的陆域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结合深部构造资料,以主要的洋盆边缘断裂带、缝合线(蛇绿岩带和混杂岩带)、区域走滑断裂带和海沟俯冲带等作为二极构造单元的划分依据,将南海南部划分为9个二级构造单...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南海南部大地构造背景2.1 南海南部区域地质概况南沙海域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复杂的构造背景,备受许多国家和学者的关注。南海南部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图 2.1),大南海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其中包括古南海、新南海两个威尔逊旋回的地质事件,由冈瓦纳大陆裂解及“碎片向欧亚大陆边缘漂移,历经拼合、裂解等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边缘海构造区,这就导致了南海构造单元属性的多样化及复杂化。
第 3 章 南海南部前新生代基底构造层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②Xa Lam Co 组。上段包括黑云母-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夹薄层铁镁质辉石麻粒岩,石英-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堇青石片岩和黑云母-石榴石-蓝宝石片麻岩。在穿过 Kon Ro 村的 Song Ba 河的下游位置,岩石在地层序列方面呈现一致性且包括紫苏花岗闪长岩-紫苏花岗岩,下段包括斜长石-黑云母-紫苏辉石片岩夹薄层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③Dak Lo 组。从下到上为石英-黑云母-矽线石片岩,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石墨定向排列的含矽线石石英岩,石榴石-堇青石石英岩夹薄层状的硅灰石,斑花大理岩和闪岩透镜体。倾角 20°~30°。④Kim Son 组。于一山谷中的背斜中发现该组地层,背斜的核部由黑云母-矽线石片麻岩,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组成,翼部由含石墨的石英岩夹云母-石墨-矽线石片岩和石英-黑云母-矽线石片岩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海深部过程及与含油气盆地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鲁宝亮,王万银,张功成,冯旭亮,纪晓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3)
[2]南海岩石层及边界构造的地球物理特征[J]. 夏少红,郭兴伟,黄海波,丘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2)
[3]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J]. 鲁宝亮,王璞珺,梁建设,孙晓猛,王万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5)
[4]越南Song Da带前新生代构造属性及构造背景分析[J]. 岳军培,孙晓猛,HIEU Pham Trung,王璞珺,DUNG Le Tien,郎元强,杜继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4)
[5]南海陆缘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特征[J]. 梁建设,张功成,王璞珺,谢晓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5)
[6]中国南部海域主要断裂类型、分布及地质特征[J]. 尹延鸿,温珍河,孙桂华,郭振轩,侯方辉,郭兴伟. 海洋地质前沿. 2013(08)
[7]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J]. 张功成,谢晓军,王万银,刘世翔,王一博,董伟,沈怀磊. 石油学报. 2013 (04)
[8]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J]. 任纪舜,牛宝贵,王军,和政军,金小赤,谢良珍,赵磊,刘仁燕,江小均,李舢,杨付岭. 地球学报. 2013(01)
[9]南海南部新生代控盆断裂特征及盆地群成因[J]. 熊莉娟,李三忠,索艳慧,刘鑫,余珊,程世秀,薛友辰,安慧婷,戴黎明,马云,王霄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6)
[10]南海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J]. 郝天珧,徐亚,孙福利,游庆瑜,吕川川,黄松,丘学林,胡卫剑,赵明辉. 地球物理学报. 2011(12)
博士论文
[1]兴安地块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演化的制约[D]. 李宇.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南海扩张过程及海陆变迁演化:民都洛新生代地层记录[D]. 钱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2]古南海与南海海盆的构造演化关系[D]. 王学斌.中国海洋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47332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 2 章 南海南部大地构造背景2.1 南海南部区域地质概况南沙海域由于其丰富的资源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复杂的构造背景,备受许多国家和学者的关注。南海南部处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图 2.1),大南海地区经历了特提斯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域,其中包括古南海、新南海两个威尔逊旋回的地质事件,由冈瓦纳大陆裂解及“碎片向欧亚大陆边缘漂移,历经拼合、裂解等一系列的构造运动而形成的边缘海构造区,这就导致了南海构造单元属性的多样化及复杂化。
第 3 章 南海南部前新生代基底构造层特征及构造单元划分②Xa Lam Co 组。上段包括黑云母-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夹薄层铁镁质辉石麻粒岩,石英-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堇青石片岩和黑云母-石榴石-蓝宝石片麻岩。在穿过 Kon Ro 村的 Song Ba 河的下游位置,岩石在地层序列方面呈现一致性且包括紫苏花岗闪长岩-紫苏花岗岩,下段包括斜长石-黑云母-紫苏辉石片岩夹薄层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③Dak Lo 组。从下到上为石英-黑云母-矽线石片岩,黑云母-矽线石-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石墨定向排列的含矽线石石英岩,石榴石-堇青石石英岩夹薄层状的硅灰石,斑花大理岩和闪岩透镜体。倾角 20°~30°。④Kim Son 组。于一山谷中的背斜中发现该组地层,背斜的核部由黑云母-矽线石片麻岩,石榴石-堇青石片麻岩组成,翼部由含石墨的石英岩夹云母-石墨-矽线石片岩和石英-黑云母-矽线石片岩组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南海深部过程及与含油气盆地耦合关系研究进展[J]. 鲁宝亮,王万银,张功成,冯旭亮,纪晓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6(03)
[2]南海岩石层及边界构造的地球物理特征[J]. 夏少红,郭兴伟,黄海波,丘学林. 地球物理学报. 2014(12)
[3]古南海构造属性及其与特提斯和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关系[J]. 鲁宝亮,王璞珺,梁建设,孙晓猛,王万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4(05)
[4]越南Song Da带前新生代构造属性及构造背景分析[J]. 岳军培,孙晓猛,HIEU Pham Trung,王璞珺,DUNG Le Tien,郎元强,杜继宇.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13(04)
[5]南海陆缘盆地构造演化与烃源岩特征[J]. 梁建设,张功成,王璞珺,谢晓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5)
[6]中国南部海域主要断裂类型、分布及地质特征[J]. 尹延鸿,温珍河,孙桂华,郭振轩,侯方辉,郭兴伟. 海洋地质前沿. 2013(08)
[7]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J]. 张功成,谢晓军,王万银,刘世翔,王一博,董伟,沈怀磊. 石油学报. 2013 (04)
[8]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J]. 任纪舜,牛宝贵,王军,和政军,金小赤,谢良珍,赵磊,刘仁燕,江小均,李舢,杨付岭. 地球学报. 2013(01)
[9]南海南部新生代控盆断裂特征及盆地群成因[J]. 熊莉娟,李三忠,索艳慧,刘鑫,余珊,程世秀,薛友辰,安慧婷,戴黎明,马云,王霄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12(06)
[10]南海共轭大陆边缘构造属性的综合地球物理研究[J]. 郝天珧,徐亚,孙福利,游庆瑜,吕川川,黄松,丘学林,胡卫剑,赵明辉. 地球物理学报. 2011(12)
博士论文
[1]兴安地块中生代火成岩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对蒙古—鄂霍茨克构造体系演化的制约[D]. 李宇.吉林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南海扩张过程及海陆变迁演化:民都洛新生代地层记录[D]. 钱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6
[2]古南海与南海海盆的构造演化关系[D]. 王学斌.中国海洋大学 2015
本文编号:29473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47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