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断裂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31 19:00
断裂研究现在成为油气成藏研究的重要部分,断裂模型可为储层研究、油藏建模提供目标地质体数据。常规的断裂是通过解释人员在三维地震数据的垂直剖面和水平切片上手动解释,该方法周期长,难度大,主观性强,解释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员经验和相关地质知识信息。蚁群算法是由意大利学者M.Dorigo,V.Maniezzo等人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模拟自然界中蚂蚁觅食的寻径行为而提出的一种仿生进化算法。通过研究蚂蚁觅食行为,他们发现整个蚁群是通过一种叫做信息素的化学物质进行相互协作,形成正反馈,使多个路径上的蚂蚁逐渐聚集到最短的那条路径上来。围绕地震断裂自动提取的主要问题,结合对蚁群算法的研究及分析,应用蚁群算法对断裂进行自动提取,论述该方法的处理流程并分析应用结果。(1)分别对方差体和相干体进行蚂蚁追踪技术寻找裂缝,测试参数时窗长度、初始纵向、横向范围、不同迭代终止标准最大值和最小值、迭代次数以及追踪方向对测试结果的影响。(2)利用图像处理方法-二值化对蚂蚁剖面进行处理得到只有裂缝存在的细线化蚂蚁剖面。(3)在细线化基础上进行断裂分离处理最终取得地震断裂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真实蚂蚁觅食行为示意
图 2.2 人工蚂蚁觅食行为示意图.a)具有不同距离的两条路径;b)在时间 t=0,各路径上没有信息素,各有 15 只蚂蚁选择 BH、BC;c)在 t=1 时,较短路径的信息素浓度大,20 只选择 BC,10 只选择 BHFigure 2.2 a sketch map of the foraging behavior of artificial ants. a) Two paths with differentdistances; b) At time t=0, there are no pheromone on each path, 15 ants each select BH, BC; c)Pheromone concentration of shorter path at t=1 Large, 20 select BC, 10 select BH选择点 C 作为下一个节点的概率为:p (C ) 1 p ( H) 2 / 3(2.2)于是有 20 只蚂蚁选择经过 C,另外的 10 只选择经过 H,经过路径 BHD,BCD进行更新的信息素计算如下:( , ) ( , )15 (1 10 1) 25newTrailOnEdge B H newTrailOnEdge H D (2.3)
求解TSP问题流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渝东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 王濡岳,丁文龙,龚大建,曾维特,王兴华,周学慧,李昂,肖子亢. 石油学报. 2016(07)
[2]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构造应力场演化[J]. 姜琳,王清晨,郭玉森,吴超凡,吴志杰,薛振华. 地质科学. 2016 (03)
[3]渤海湾地区Z油田沙一下生物灰岩油藏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理[J]. 严锐涛,曾联波,赵向原,廖宗湖,陈敏政. 地质科学. 2016 (02)
[4]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J]. 吕文雅,曾联波,张俊辉,陈双全,黄平,吕鹏,米华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02)
[5]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刘国平,曾联波,雷茂盛,祖克威,王菲,刘奇,李文芳. 中国地质. 2016(01)
[6]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特征及构造意义[J]. 齐信,陈州丰,邵长生,陈立德. 地质学报. 2015(12)
[7]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藏模式[J]. 姜振学,李峰,杨海军,李卓,刘洛夫,陈磊,杜忠明. 石油学报. 2015(S2)
[8]微地震裂缝检测技术应用实例[J]. 容娇君,李彦鹏,徐刚,梁雪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5)
[9]综合利用测井—地震方法识别火成岩裂缝[J]. 黄捍东,刘徐敏,蔡燕杰,张生,王彦超,张银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5)
[10]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J]. 丁文龙,王兴华,胡秋嘉,尹帅,曹翔宇,刘建军.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7)
博士论文
[1]蚁群优化算法及觅食行为模型研究[D]. 柏继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2]蚁群算法改进及应用研究[D]. 刘波.燕山大学 2010
[3]蚁群优化算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 刘彦鹏.浙江大学 2007
[4]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杨剑峰.浙江大学 2007
[5]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左洪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6]蚁群优化算法及在网络路由中的应用研究[D]. 吕勇.浙江大学 2005
[7]蚁群算法理论、应用及其与其它算法的混合[D]. 高尚.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0141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真实蚂蚁觅食行为示意
图 2.2 人工蚂蚁觅食行为示意图.a)具有不同距离的两条路径;b)在时间 t=0,各路径上没有信息素,各有 15 只蚂蚁选择 BH、BC;c)在 t=1 时,较短路径的信息素浓度大,20 只选择 BC,10 只选择 BHFigure 2.2 a sketch map of the foraging behavior of artificial ants. a) Two paths with differentdistances; b) At time t=0, there are no pheromone on each path, 15 ants each select BH, BC; c)Pheromone concentration of shorter path at t=1 Large, 20 select BC, 10 select BH选择点 C 作为下一个节点的概率为:p (C ) 1 p ( H) 2 / 3(2.2)于是有 20 只蚂蚁选择经过 C,另外的 10 只选择经过 H,经过路径 BHD,BCD进行更新的信息素计算如下:( , ) ( , )15 (1 10 1) 25newTrailOnEdge B H newTrailOnEdge H D (2.3)
求解TSP问题流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渝东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J]. 王濡岳,丁文龙,龚大建,曾维特,王兴华,周学慧,李昂,肖子亢. 石油学报. 2016(07)
[2]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地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构造应力场演化[J]. 姜琳,王清晨,郭玉森,吴超凡,吴志杰,薛振华. 地质科学. 2016 (03)
[3]渤海湾地区Z油田沙一下生物灰岩油藏裂缝特征及其形成机理[J]. 严锐涛,曾联波,赵向原,廖宗湖,陈敏政. 地质科学. 2016 (02)
[4]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致密油储层裂缝发育特征[J]. 吕文雅,曾联波,张俊辉,陈双全,黄平,吕鹏,米华存.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6(02)
[5]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J]. 刘国平,曾联波,雷茂盛,祖克威,王菲,刘奇,李文芳. 中国地质. 2016(01)
[6]九江地区第四系中典型地裂缝特征及构造意义[J]. 齐信,陈州丰,邵长生,陈立德. 地质学报. 2015(12)
[7]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裂缝发育特征及控藏模式[J]. 姜振学,李峰,杨海军,李卓,刘洛夫,陈磊,杜忠明. 石油学报. 2015(S2)
[8]微地震裂缝检测技术应用实例[J]. 容娇君,李彦鹏,徐刚,梁雪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5)
[9]综合利用测井—地震方法识别火成岩裂缝[J]. 黄捍东,刘徐敏,蔡燕杰,张生,王彦超,张银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5)
[10]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研究进展[J]. 丁文龙,王兴华,胡秋嘉,尹帅,曹翔宇,刘建军. 地球科学进展. 2015(07)
博士论文
[1]蚁群优化算法及觅食行为模型研究[D]. 柏继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2]蚁群算法改进及应用研究[D]. 刘波.燕山大学 2010
[3]蚁群优化算法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D]. 刘彦鹏.浙江大学 2007
[4]蚁群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杨剑峰.浙江大学 2007
[5]蚁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 左洪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06
[6]蚁群优化算法及在网络路由中的应用研究[D]. 吕勇.浙江大学 2005
[7]蚁群算法理论、应用及其与其它算法的混合[D]. 高尚.南京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501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50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