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志留系油藏两期成藏的分子地球化学证据
发布时间:2021-01-06 06:35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构造带上发现了大量志留系油藏,前期研究认为油气主要为海西期成藏。采用先进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对塔中117井原油开展分子化合物精细识别,发现了2种成熟度截然不同的分子化合物组成,指示至少存在2期油气充注成藏过程。其中,原油正构烷烃保存完整(nC7—nC28),萜烷丰度较高,基于甲基菲系列化合物折算原油约为烃源岩RO=0.7%~0.9%阶段的产物;另外,检测到了丰富的金刚烷类化合物,包括单、双、三金刚烷,总含量为1 425×10-6,依据甲基金刚烷指数,其相当于烃源岩高成熟阶段(RO>1.6%)的产物。2类参数折算成熟度之间的差异,指示了油藏成藏过程中经历了至少2期不同成熟度来源的油气聚集。油气地质综合研究认为,塔中地区志留系在加里东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分别发生了油气充注过程,塔中117井区志留系储层均捕获了这2期油气,流体包裹体也印证了2期成藏过程。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塔中117井地理位置及志留系岩性剖面
PVT相态图能够直观反映油气流体在地层条件下的赋存相态。对塔中117井4 402~4 452 m井段取样进行PVT分析,结果显示地层流体相态特征表现为临界压力低(7.21 MPa),临界温度高(487.5℃),饱和压力低(18.55 MPa),地饱压差高(26.88 MPa)。临界凝析压力为20.18 MPa,临界凝析温度为487.5℃,地层温度处于临界温度左侧,反映油藏具有高液态烃含量正常油藏典型特征(图3)。2.1.4 地层水性质与油藏保存
选取117井4 343.5~4 453.0 m井段的3个地层水样品进行检验。地层水的密度平均为1.034 5 g/cm3,氯根平均为4.20×104mg/L,总矿化度为4.77×104~7.89×104mg/L,平均为7.04×104mg/L,水型为CaCl2型(表3),没有与地表水沟通,证实塔中117井志留系油藏保存条件较好。2.2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刚烷类化合物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 马安来.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5)
[2]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油源及充注期次分析——来自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证据[J]. 胡健,王铁冠,陈建平,苏劲,崔景伟,张斌,王晓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5)
[3]流体包裹体精细分析在塔中志留系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 鲁雪松,宋岩,柳少波,蒲泊伶,张鼐,张宝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4]塔北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热模拟实验及其供烃意义[J]. 黄继文,顾忆,陈强路,邵志兵. 石油实验地质. 2012(04)
[5]凝析油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J]. 王汇彤,张水昌,翁娜,李伟,秦胜飞,马文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1)
[6]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J]. 赵健,罗晓容,张宝收,赵风云,雷裕红. 石油学报. 2011(06)
[7]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的二次生烃及地质意义[J]. 何坤,米敬奎,张水昌,王晓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5)
[8]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J]. 王祥,吕修祥,张艳萍,白忠凯. 沉积学报. 2011(05)
[9]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J]. 张永贵,张忠民,冯兴强,苏小军,宋海明,邬兴威. 石油学报. 2011(05)
[10]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J]. 段中钰,庞宏,蒲青山,马永琴. 科技导报. 2011(23)
博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成藏体系研究[D]. 宫秀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2960100
【文章来源】:天然气地球科学. 2020,31(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塔中117井地理位置及志留系岩性剖面
PVT相态图能够直观反映油气流体在地层条件下的赋存相态。对塔中117井4 402~4 452 m井段取样进行PVT分析,结果显示地层流体相态特征表现为临界压力低(7.21 MPa),临界温度高(487.5℃),饱和压力低(18.55 MPa),地饱压差高(26.88 MPa)。临界凝析压力为20.18 MPa,临界凝析温度为487.5℃,地层温度处于临界温度左侧,反映油藏具有高液态烃含量正常油藏典型特征(图3)。2.1.4 地层水性质与油藏保存
选取117井4 343.5~4 453.0 m井段的3个地层水样品进行检验。地层水的密度平均为1.034 5 g/cm3,氯根平均为4.20×104mg/L,总矿化度为4.77×104~7.89×104mg/L,平均为7.04×104mg/L,水型为CaCl2型(表3),没有与地表水沟通,证实塔中117井志留系油藏保存条件较好。2.2 实验仪器与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刚烷类化合物在有机地球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 马安来.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05)
[2]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油源及充注期次分析——来自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证据[J]. 胡健,王铁冠,陈建平,苏劲,崔景伟,张斌,王晓梅.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5(05)
[3]流体包裹体精细分析在塔中志留系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J]. 鲁雪松,宋岩,柳少波,蒲泊伶,张鼐,张宝收.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4]塔北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热模拟实验及其供烃意义[J]. 黄继文,顾忆,陈强路,邵志兵. 石油实验地质. 2012(04)
[5]凝析油全二维气相色谱分析[J]. 王汇彤,张水昌,翁娜,李伟,秦胜飞,马文玲.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2(01)
[6]塔中地区志留系柯坪塔格组砂岩输导层量化表征及有效性评价[J]. 赵健,罗晓容,张宝收,赵风云,雷裕红. 石油学报. 2011(06)
[7]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的二次生烃及地质意义[J]. 何坤,米敬奎,张水昌,王晓梅.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1(05)
[8]流体包裹体微量元素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为例[J]. 王祥,吕修祥,张艳萍,白忠凯. 沉积学报. 2011(05)
[9]塔河油田南部志留系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J]. 张永贵,张忠民,冯兴强,苏小军,宋海明,邬兴威. 石油学报. 2011(05)
[10]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志留系油气成藏模式[J]. 段中钰,庞宏,蒲青山,马永琴. 科技导报. 2011(23)
博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油气成藏体系研究[D]. 宫秀梅.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6
本文编号:29601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60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