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超隐蔽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及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08 06:11
  东营凹陷浊积岩油藏勘探开发进入高程度阶段后,研究对象转为"个体小(单砂体面积<1 km2)、厚度薄(单层厚度2~5 m,累加厚度5~15 m)、橫变快、含灰质(灰地比5%~45%)"的超隐蔽储层,该类储层常规方法描述难度大、精度低。因此,开展了超隐蔽储层描述技术综合研究:①应用谐波拓频技术、属性融合方法和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个体小"和"厚度薄"储层;②形成了复杂岩性背景下横波估算方法,开展叠后、叠前综合去灰技术研究,刻画灰质发育区有利储层边界。取得了四点成果及认识:①谐波拓频技术提高了地震资料分辨率,且具有较高保真性,能够识别追踪厚度>10 m储层;②波形指示反演技术刻画薄互层储层精度较高,单层厚度>5 m砂体预测结果与实钻井吻合度为88.5%,厚度2~5 m储层预测吻合率80.2%;③复杂岩性环境下横波估算方法,较传统的Xu-White模型方法横波估算精度提高了10%;④叠后、叠前联合储层预测技术在东营凹陷去除灰质的精度为84%。综合应用储层描述成果,在四个开发区块共部署滚动探井20口,目前完钻10口,8口井钻遇较厚油层,其中6口井投产后均获...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18)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超隐蔽浊积岩储层描述方法及应用


Y925井沙三中亚段6砂组岩石物理参数交会图

剖面图,谐波,剖面,泥岩


DJ洼陷Y925井沙三中亚段6砂组1小层钻遇9.5 m砂岩与泥岩组合,2小层钻遇14.8 m/3层砂岩、灰质泥岩组合,Y92井2小层钻遇灰质泥岩。受到储层薄、围岩强屏蔽等因素影响,在原始地震剖面上,Y925井1小层表现为弱-空白反射特征,2小层表现为连续强反射特征。谐波拓频处理后,地震资料主频提高了10 Hz,频宽由0~50 Hz拓宽到0~75 Hz,薄层信号得到加强,强屏蔽作用被削弱,Y925井1小层表现为中等强度反射,相位变化点清晰,2小层地震反射能量变弱,且表现为复波特征(图2),与钻井情况吻合,为研究区砂体追踪提供了可靠依据。2.1.2 敏感属性提取与融合方法

属性图,洼陷,属性


地震属性通常是构造、岩性及含流体特性等综合因素的响应,这导致仅用单一属性解释储层不可避免地存在多解性[20]。因此,为了提高薄(互)层浊积岩预测可信度,一般提取彼此独立且能够表征薄(互)层信息的地震属性,将多种属性进行数学运算变换,同时考虑每一种属性对储层的影响因素,放大其优势特征,实现属性融合,得到最优化的结果。NZ洼陷W70井区沙三中亚段储层单层厚度最大10 m,一般为2~5 m,综合考虑地震资料品质、储层厚度及宏观沉积背景,沿地震反射层向上和向下开时窗10 ms提取数十种属性,优选出弧长、均方根振幅、正振幅和、最大能量和甜点属性5种与储层相关度最高的属性,并通过神经网络算法进行属性融合得到新属性进行储层预测(图3)。通过钻井吻合率对预测结果准确性进行了校验,储层预测精度为8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波形指示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J]. 杨涛,乐友喜,吴勇.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8(02)
[2]灰质发育背景下识别浊积岩优质储层的技术研究——以东营凹陷董集洼陷为例[J]. 周游,高刚,桂志先,周倩,蔡伟祥,龚屹,杨亚华.  物探与化探. 2017(05)
[3]灰质背景下基于敏感曲线的储层预测方法——以孤北洼陷沙三中亚段为例[J]. 乌洪翠.  中国石油勘探. 2017(03)
[4]地震波形指示反演薄储层预测技术及其应用[J]. 高君,毕建军,赵海山,付志方.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7(01)
[5]谱反演拓频处理技术在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储层描述中的应用[J]. 陈学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1)
[6]薄油层(砂体)的识别与预测——以塔河油田二区三叠系阿四段为例[J]. 顾维力,李伟,耿丹,马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3)
[7]基于差分算子的薄层弱信号检测方法[J]. 沈伟正,齐志洋,徐振旺,彭仁艳,陈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6)
[8]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浊积岩低渗透储层有效性评价[J]. 杨田,操应长,王艳忠,张少敏,张会娜,王思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9]东营凹陷东部浊积岩储层地震识别技术及描述思路[J]. 孙淑艳,朱应科,沈正春.  油气地球物理. 2015(02)
[10]基于岩石物理分析的致密砂岩流体检测方法研究[J]. 姜仁,曾庆才,黄家强,贺佩,胡新海.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01)



本文编号:29640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640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4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