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渤海稠油油田注聚井复合垢的解堵液体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2 04:17
针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过程中易堵塞、堵塞物复杂等问题,在明确注聚井复合垢成分的基础上,通过聚合物降解率、洗油率、溶蚀率、腐蚀率进行解堵液成分筛选及优化,并通过静态解除率、一维填砂管模型驱替实验等对解堵液的综合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实验确定了一种乳液型解堵液配方:1%氧化物SOU/DPG+5%石油醚/二甲苯+2%OP-10+5%柠檬酸/草酸+0. 5%咪唑啉季铵盐,该体系对渤海稠油油田注聚井复合垢的静态解除率可达88. 3%,模拟地层渗透率恢复率为91. 22%,并具有较低的腐蚀率和较高的安全性。
【文章来源】:现代化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驱替装置示意图
渤海油田S区块注聚井复合垢的主要成分为水和聚合物,并含有一定量的稠油和无机物(如表1所示)。复合垢的表观图及SEM图如图2所示。由图2(a)可以看出,复合垢为黑色胶状物,具有很强的弹性,不易拉断。从图2(b)中可以看出,聚合物发生团聚,说明聚合物与油相互缠绕。因此,该解堵液体系的主剂可确定为聚合物降解剂与洗油剂。3.2 解堵液体系配方筛选及优化
解堵液体系的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中可以看出,在水驱结束后压力稳定在0.032 7 MPa,渗透率为644.98×10-3μm2。注入解堵液体系过程中压力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稳定在0.024 9 MPa,渗透率达1 109.29×10-3μm2;转至后续水驱,注入压力继续降低,最终的稳定压力为0.021 7 MPa,渗透率恢复到1 201.18×10-3μm2,渗透率恢复率为91.22%。说明注入解堵液体系后,堵塞物得以有效解除,地层渗透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解堵液体系具有良好效果。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Z36-1油田稠油储层解堵酸化技术研究[J]. 张明,刘光泽,程飞,和鹏飞. 非常规油气. 2017(02)
[2]国外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J]. 金亚杰. 非常规油气. 2017(01)
[3]ZSJJ-3型聚合物解堵新技术实验研究[J]. 李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06)
[4]稳态ClO2和酸液协同处理注聚井堵塞的室内研究[J]. 曾明友,赵鹏飞,徐昆,杜鹃,赵立强. 钻采工艺. 2013(01)
[5]聚驱井解堵降解剂的优选及性能评价[J]. 王亚洲. 应用化工. 2012(03)
[6]BHJ3-D注聚井解堵剂效果评价与应用[J]. 宋爱莉,孙林,刘春祥,黄波,陈维余,王秀平. 钻采工艺. 2011(04)
[7]国内注聚井堵塞及化学解堵技术研究进展[J]. 张光焰,王志勇,刘延涛,张云芝,赵玲. 油田化学. 2006(04)
[8]注聚合物井堵塞机理分析及解堵剂研究[J]. 郑俊德,张英志,任华,刘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06)
[9]注聚井堵塞原因[J]. 周万富,赵敏,王鑫,邵荣芹.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02)
硕士论文
[1]稠油油田注聚井解堵方法研究[D]. 李凤.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注聚合物井新型解堵增注技术研究[D]. 安坤.西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72131
【文章来源】:现代化工. 2020,40(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驱替装置示意图
渤海油田S区块注聚井复合垢的主要成分为水和聚合物,并含有一定量的稠油和无机物(如表1所示)。复合垢的表观图及SEM图如图2所示。由图2(a)可以看出,复合垢为黑色胶状物,具有很强的弹性,不易拉断。从图2(b)中可以看出,聚合物发生团聚,说明聚合物与油相互缠绕。因此,该解堵液体系的主剂可确定为聚合物降解剂与洗油剂。3.2 解堵液体系配方筛选及优化
解堵液体系的注入压力与注入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由图3中可以看出,在水驱结束后压力稳定在0.032 7 MPa,渗透率为644.98×10-3μm2。注入解堵液体系过程中压力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稳定在0.024 9 MPa,渗透率达1 109.29×10-3μm2;转至后续水驱,注入压力继续降低,最终的稳定压力为0.021 7 MPa,渗透率恢复到1 201.18×10-3μm2,渗透率恢复率为91.22%。说明注入解堵液体系后,堵塞物得以有效解除,地层渗透率有较大幅度提升,解堵液体系具有良好效果。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Z36-1油田稠油储层解堵酸化技术研究[J]. 张明,刘光泽,程飞,和鹏飞. 非常规油气. 2017(02)
[2]国外聚合物驱油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J]. 金亚杰. 非常规油气. 2017(01)
[3]ZSJJ-3型聚合物解堵新技术实验研究[J]. 李平.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4(06)
[4]稳态ClO2和酸液协同处理注聚井堵塞的室内研究[J]. 曾明友,赵鹏飞,徐昆,杜鹃,赵立强. 钻采工艺. 2013(01)
[5]聚驱井解堵降解剂的优选及性能评价[J]. 王亚洲. 应用化工. 2012(03)
[6]BHJ3-D注聚井解堵剂效果评价与应用[J]. 宋爱莉,孙林,刘春祥,黄波,陈维余,王秀平. 钻采工艺. 2011(04)
[7]国内注聚井堵塞及化学解堵技术研究进展[J]. 张光焰,王志勇,刘延涛,张云芝,赵玲. 油田化学. 2006(04)
[8]注聚合物井堵塞机理分析及解堵剂研究[J]. 郑俊德,张英志,任华,刘野.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06)
[9]注聚井堵塞原因[J]. 周万富,赵敏,王鑫,邵荣芹.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4(02)
硕士论文
[1]稠油油田注聚井解堵方法研究[D]. 李凤.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注聚合物井新型解堵增注技术研究[D]. 安坤.西南石油大学 2014
本文编号:2972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7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