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准噶尔盆地砂质碎屑流砂体新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发布时间:2021-01-12 07:50
  为了弄清准噶尔盆地凹陷区是否发育有效砂体、岩性圈闭是否落实,基于岩心观察、重矿物分析、储层表征和地震反射特征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盆地盆1井西凹陷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二段(以下简称三二段)古地貌、沉积微相、储层性质和含油气性,评价了砂质碎屑流砂体的岩性圈闭条件,明确了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盆1井西凹陷周缘三二段发育坡折带,坡折带之上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在燕山期构造活动的触发下,滑塌至坡折带之下的半深湖形成砂质碎屑流砂体;②砂质碎屑流砂体厚度大,垂向上具有"泥包砂"结构,侧向与前缘相砂体之间存在泥质分隔带,封堵条件较好,岩性圈闭条件优越;③砂质碎屑流砂体储层物性好,属于中等—较好的储集层,砂质碎屑流砂体整体含油气性较好。结论认为:①准噶尔盆地三工河组发育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圈闭条件优越,具有重要的油气勘探意义;②基于该研究成果,通过新钻井已取得了油气勘探重大突破,证实坡折带之下砂质碎屑流砂体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优越,是该区下一步最有利的天然气勘探新领域。 

【文章来源】:天然气工业. 2020,40(11)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准噶尔盆地砂质碎屑流砂体新发现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J1s21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典型沉积构造照片

沉积相,粒度曲线,流砂,碎屑


研究区三二段—砂组沉积相图

柱状图,区域构造图,柱状图,地层


对研究区3口井共20 m岩心进行了观察发现,砂质碎屑流砂体常见灰色细砂岩和中砂岩,偶见硅质砾,分选差—中等,磨圆度为次棱角状—次圆状。砂岩底部通常与泥岩呈突变接触关系(图2-a~c),反映牵引流的交错层理不发育,整体呈块状(图2-d),发育包卷层理(图2-e)、变形层理(图2-f),泥质撕裂屑(图2-g)、漂浮泥砾较常见(图2-h)。这些沉积构造与正常牵引流成因的沉积构造存在明显差异,为砂质碎屑流砂体典型识别标志。垂向上,砂体夹于厚层暗色泥岩中,呈“泥包砂”结构(图1),泥岩厚度较大,颜色较深,为深灰色或灰黑色,表明砂体形成于水体相对较深的半深湖环境。单套砂体底部细砂岩或中砂岩与泥岩直接接触,呈突变接触关系,测井曲线表现为钟形,表明砂体为阵发性重力流成因,浊积岩不发育。在平面上,砂质碎屑流砂体分布于坡折带之下的半深湖环境(图3),与坡折带之上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连续,表明砂质碎屑流砂体的物质来源可能为坡折带之上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直接滑塌至湖盆深水区,形成砂质碎屑流砂体。图2 J1s21砂组砂质碎屑流砂体典型沉积构造照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角洲前缘—湖盆深水区沉积模式及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三工河组二段一砂组为例[J]. 厚刚福,徐洋,孙靖,王力宝,宋明星,郭华军,李亚哲,陈扬.  石油学报. 2019(10)
[2]准噶尔盆地中—下二叠统页岩油地质特征、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 支东明,宋永,何文军,贾希玉,邹阳,黄立良.  新疆石油地质. 2019(04)
[3]地震相分析在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J]. 孔令辉,凌涛,叶青,彭旋,孙晓晖.  复杂油气藏. 2019(02)
[4]湖盆凹陷区砂质碎屑流沉积特征与模式——以准噶尔盆地盆1井西凹陷侏罗系三工河组为例[J]. 孙靖,薛晶晶,厚刚福,吴爱成,宋明星,朱峰.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9(04)
[5]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石南13井区侏罗系三工河组砂体结构及控藏作用[J]. 刘刚,卫延召,罗鸿成,陈棡,龚德瑜,王峰,孙靖,贾开富.  石油学报. 2018(09)
[6]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和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分析——以准噶尔盆地腹部白垩系清水河组为例[J]. 厚刚福,瞿建华,朱峰,徐洋,孙靖,王力宝,李亚哲.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8(05)
[7]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发育的构造背景和形成环境[J]. 张元元,李威,唐文斌.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1)
[8]玛湖凹陷风城组碱湖烃源岩基本特征及其高效生烃[J]. 王小军,王婷婷,曹剑.  新疆石油地质. 2018(01)
[9]玛湖凹陷八道湾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模式[J]. 厚刚福,吴爱成,邹志文,尤新才,徐洋,郭华军.  新疆石油地质. 2017(06)
[10]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永北地区沙河街组三段砂砾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及沉积环境意义[J]. 王铸坤,李宇志,操应长,王艳忠,杨田,赵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2)



本文编号:2972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72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