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西藏羌塘盆地上侏罗统索瓦组油藏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

发布时间:2021-01-15 05:12
  在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发现规模较大的上侏罗统索瓦组油藏带,主要分布在双湖南、鸭湖、才多茶卡及阿木错一带。利用抽提、分离、GC—MS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详细分析了油苗的族组分、有机质来源,沉积环境以及成熟度。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分析表明油藏中有机质沉积环境为具有一定盐度的还原性较强的环境,其中,才多茶卡油藏有机质的来源主要为低等水生生物;而双湖南、鸭湖油藏有机质来源则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阿木错油藏中有机质以陆源有机质的贡献为主。成熟度参数分析显示油藏样品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低成熟—成熟阶段,说明烃源岩的成熟度均已达到生油门限,暗示这些烃源岩曾经有过一定规模的生烃。双湖地区古油藏普遍受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构造影响,而位于逆冲推覆构造根带的北羌塘地块索瓦组地层出露较好且具有良好圈闭条件。因此,双湖地区索瓦组古油藏的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对于北羌塘盆地上侏罗统油气资源的勘探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2020,66(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西藏羌塘盆地上侏罗统索瓦组油藏发现及地球化学特征


羌塘盆地双湖附近油藏分布特征

地质图,侏罗统,羌塘,油藏


本次研究分别在4处油藏带(点)共9件上侏罗统的晶灰岩、泥晶生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鲕粒灰岩样品进行送至长江大学地球化学实验室进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析。首先将油藏样品前处理并粉碎至100目,进行72 h的索氏抽提完成,先用三氯甲烷抽提出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用正己烷先沉淀沥青质后,将得到的可溶有机质放在层析柱上依次用正己烷、二氯甲烷与正己烷,二氯甲烷进行族组分分离得到饱和烃、芳烃及非烃馏分。再将饱和烃馏分利用安捷伦公司的Agilent 6890N-5975IMSD色谱/质谱仪进行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实验条件:色谱柱HP-5MS(30 m×0.25 mm×0.25 μm),载气为氦气。检测标准符合:石油和沉积有机质烃类气相色谱分析方法SY/T1779-2008。图4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油藏荧光薄片特征

分布图,侏罗统,羌塘,油藏


羌塘盆地上侏罗统油藏荧光薄片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羌塘盆地半岛湖—东湖地区主力烃源岩及油气资源潜力[J]. 吴珍汉,季长军,赵珍,杨易卓.  地质学报. 2019(07)
[2]羌塘盆地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油气资源效应[J]. 季长军,吴珍汉,刘志伟,赵珍.  地质力学学报. 2019(S1)
[3]羌塘盆地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逆冲推覆构造隆升[J]. 吴珍汉,刘志伟,赵珍,季长军,叶培盛.  地质学报. 2016(04)
[4]羌塘盆地结构构造与油气勘探方向[J]. 吴珍汉,高锐,卢占武,叶培盛,陆露,殷裁云.  地质学报. 2014(06)
[5]藏北羌塘盆地二维反射地震新认识[J]. 李忠雄,邱海军,程明道,廖建河,王孝勋,王安志,王玲.  地球学报. 2013(04)
[6]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J]. 陈文彬,廖忠礼,刘建清,付修根,杜佰伟,冯兴雷,杜秋定.  现代地质. 2010(04)
[7]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中生界延长组、延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J]. 韩宗元,苗建宇,布占琦.  现代地质. 2007(03)
[8]西藏羌塘盆地古油藏发现及其意义[J]. 王成善,伊海生,刘池洋,李亚林,邹艳荣,伍新和,邓斌,杨兴科.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02)
[9]双环倍半萜的分布特征及其意义[J]. 张春明,郭康良,张俊,汪中浩.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2(02)
[10]南祁连盆地石炭系可能烃源岩的甾萜烷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J]. 任拥军,纪友亮,李瑞雪.  石油实验地质. 2000(04)

博士论文
[1]南羌塘坳陷油藏带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油源对比研究[D]. 季长军.成都理工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藏北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D]. 张琬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



本文编号:29782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782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8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