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纤维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生成和运移规律
发布时间:2021-01-15 17:47
致密油藏水平井(井周/井间)裂缝窜流导致开发中、后期能量补充不"均衡"甚至无法补充。通过实验设计研发了基于纳米纤维(NCF)的高稳泡沫体系,并系统研究了高稳泡沫的宏观/微观性质;通过实验室构建的裂缝模型,研究了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生成和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起泡液在质量分数为4.2%的盐水中高度分散,与地层水配伍性好,NCF可以有效抑制泡沫液膜脱水,减缓泡沫失稳过程,泡沫半衰期提高4.5倍;高稳泡沫可以在裂缝中快速生成然后运移至裂缝深部,从而降低裂缝的渗流能力,防止气窜,气液比为2∶1的高稳泡沫产生的流动阻力最大;裂缝开度越小,泡沫生成的速度越快,流动阻力越高,产生高渗流阻力的区域越宽;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阻力和裂缝渗透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基于NCF高稳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特征,进一步构建了泡沫流动阻力与气液线速度关系图版。
【文章来源】:石油学报. 2020,4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裂缝岩心模型示意
图3总结了4种裂缝模型的裂缝渗透率、裂缝开度和完全波及孔隙体积与围压的关系。总体上,随着围压的增加,裂缝开度(h)逐渐减小,因此裂缝渗透率(Kf)和完全波及孔隙体积(tso)也相应降低。这一结果为研究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行为提供基础参数。1.4 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行为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NCF及起泡液体系和地层水的配伍性,将配制的3种体系在室温下静置观察,如图5所示。对比发现,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水中形成透明溶液,静置10 d后未发生任何表观变化;NCF可均匀分散在地层水中形成半透明分散液,静置不分层。表面活性剂/NCF复配体系在地层水中也可均匀分散,未观察到明显的聚集、絮凝和沉淀产生。静置10 d后,复配体系仍然具有较高的分散性。结果表明,起泡液和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图4 泡沫流动行为实验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米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 刘慰,司传领,杜海顺,张苗苗,ZHANG Xinyu,解洪祥. 林业工程学报. 2019(05)
[2]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水平井注水吞吐开发实践——以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J]. 樊建明,王冲,屈雪峰,成良丙,薛婷. 石油学报. 2019(06)
[3]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加密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J]. 向洪,王志平,谌勇,刘智,窦睿.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4]致密油藏长段水平井防漏堵漏技术[J]. 王广财,雍富华,朱夫立,王品德,刘禧元,张振宇,许军. 油田化学. 2018(04)
[5]连续相与分散相驱油体系驱油机理及其性能对比[J]. 孙哲,吴行才,康晓东,卢祥国,李强,姜维东,张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1)
[6]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 胡素云,朱如凯,吴松涛,白斌,杨智,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7]大型低渗-致密气田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J]. 贾爱林,王国亭,孟德伟,郭智,冀光,程立华. 石油学报. 2018(07)
[8]淡水湖相沉积区源储配置模式对致密油富集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J]. 黄东,段勇,杨光,闫伟鹏,韦腾强,邹娟,王玮,李育聪. 石油学报. 2018(05)
[9]库车前陆盆地深层高效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机理[J]. 鲁雪松,赵孟军,刘可禹,卓勤功,范俊佳,于志超,公言杰. 石油学报. 2018(04)
[10]陆相湖盆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储集性能表征与成储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J]. 操应长,葸克来,刘可禹,朱如凯,远光辉,张响响,宋明水. 石油学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红河油田裂缝性致密油藏封窜剂的研制[D]. 林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
本文编号:2979245
【文章来源】:石油学报. 2020,41(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裂缝岩心模型示意
图3总结了4种裂缝模型的裂缝渗透率、裂缝开度和完全波及孔隙体积与围压的关系。总体上,随着围压的增加,裂缝开度(h)逐渐减小,因此裂缝渗透率(Kf)和完全波及孔隙体积(tso)也相应降低。这一结果为研究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行为提供基础参数。1.4 泡沫在裂缝中的流动行为
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和NCF及起泡液体系和地层水的配伍性,将配制的3种体系在室温下静置观察,如图5所示。对比发现,表面活性剂溶于地层水中形成透明溶液,静置10 d后未发生任何表观变化;NCF可均匀分散在地层水中形成半透明分散液,静置不分层。表面活性剂/NCF复配体系在地层水中也可均匀分散,未观察到明显的聚集、絮凝和沉淀产生。静置10 d后,复配体系仍然具有较高的分散性。结果表明,起泡液和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图4 泡沫流动行为实验装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纳米纤维素基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J]. 刘慰,司传领,杜海顺,张苗苗,ZHANG Xinyu,解洪祥. 林业工程学报. 2019(05)
[2]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水平井注水吞吐开发实践——以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J]. 樊建明,王冲,屈雪峰,成良丙,薛婷. 石油学报. 2019(06)
[3]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加密井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实践[J]. 向洪,王志平,谌勇,刘智,窦睿. 中国石油勘探. 2019(02)
[4]致密油藏长段水平井防漏堵漏技术[J]. 王广财,雍富华,朱夫立,王品德,刘禧元,张振宇,许军. 油田化学. 2018(04)
[5]连续相与分散相驱油体系驱油机理及其性能对比[J]. 孙哲,吴行才,康晓东,卢祥国,李强,姜维东,张晶.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1)
[6]中国陆相致密油效益勘探开发[J]. 胡素云,朱如凯,吴松涛,白斌,杨智,崔景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8(04)
[7]大型低渗-致密气田井网加密提高采收率对策——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为例[J]. 贾爱林,王国亭,孟德伟,郭智,冀光,程立华. 石油学报. 2018(07)
[8]淡水湖相沉积区源储配置模式对致密油富集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侏罗系大安寨段为例[J]. 黄东,段勇,杨光,闫伟鹏,韦腾强,邹娟,王玮,李育聪. 石油学报. 2018(05)
[9]库车前陆盆地深层高效致密砂岩气藏形成条件与机理[J]. 鲁雪松,赵孟军,刘可禹,卓勤功,范俊佳,于志超,公言杰. 石油学报. 2018(04)
[10]陆相湖盆致密砂岩油气储层储集性能表征与成储机制——以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四段为例[J]. 操应长,葸克来,刘可禹,朱如凯,远光辉,张响响,宋明水. 石油学报. 2018(03)
硕士论文
[1]红河油田裂缝性致密油藏封窜剂的研制[D]. 林杨.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
本文编号:29792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7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