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渗致密储层自吸水过程的分维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发布时间:2021-01-16 12:44
  分形维数是研究和解释分形特征的参数,对于可以进行分形特征描述的储层,分形维数不但可以用于描述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而且能够从微观机理上表征多孔介质自发渗吸的机理。研究区致密储层岩心渗透率为0.0047~0.1860×10-3μm2,孔隙度在0.48%~9.94%,在开发过程中也存在水锁伤害问题及提高水驱采收率的问题。由于致密储层孔喉细小,毛管力作用极强,流体在这些储层中发生渗吸现象及产生的结果对致密储层的开发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文应用压汞法计算出的研究区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对研究区致密储层自发渗吸的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由储层岩石孔隙结构分形基础理论及求取方法计算出研究区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分布在2.1557~2.8271,波动区间在0.6714,表明研究区储层岩心孔隙结构较复杂,非均质性强;(2)研究区储层岩心自发渗吸曲线可以根据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分为4种类型,均符合渗吸曲线特征,最终渗吸含水量随着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3)储层岩性、孔隙结构和黏土矿物对自发渗吸过程有一定影响,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D可以作为重要参数用来描述研... 

【文章来源】: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低渗致密储层自吸水过程的分维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


科赫岛的构造过程

分段线性,散点图,对数,拟合


19-9-1图 2-2 对数散点图分段线性拟合图据式(2-12)计算得到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表 2-1)。整体线性回归分由全部对数散点拟合出的一条直线的斜率计算出的。分段线性回归分形维数图曲线形态进行分段拟合,分别计算出粗孔喉分形维数2D (回归曲线左边喉分形维数3D (回归曲线右边部分),依据分段点对应的毛细管压力 'cp 中找出此时对应的储层岩石中湿润相的饱和度 'wS (这是汞饱和度,指的是,由公式(2-13)计算出D,式中wS 是岩心最大进汞饱和度。' '2 3( )w W wD = D S + D S S(表 2-1 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评价参数表整体线性回归 分段线性回归孔隙度/%渗透/m分形维数 D1相关系数 R21粗孔喉分形维数 D2粗孔喉相关系数 R22细孔喉分形维数 D3细孔喉相关系数 R23整体分形维数D2.6187 0.9329 2.8468 0.8593 2.4956 0.9419 2.6783 3.54 0.02.608 0.9703 2.6246 0.9684 2.9067 0.9125 2.6436 6.72 0.02.8984 0.984 2.9023 0.9866 2.2826 0.9864 2.8271 3.30 0.0

分形维数,渗透率,孔隙结构,储层岩心


说明储层岩心孔隙结构较复杂,非均质性较大。由图 2-2 可以看出,尽管研究区储层岩心都属于致密范畴,但是不同的研究区有不一样的拟合趋势线,从这一角度说明研究区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压出的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也由于储层岩石孔隙喉道表面的复杂而呈现出了一。1 研究区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及其影响因素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关系依据实验数据,得出了所有岩心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与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关系图-3、图 2-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煤系致密砂岩孔喉结构特征及储层评价[J]. 孙泽飞,连碧鹏,史建儒,康志帅,杨函.  地质科技情报. 2018(06)
[2]界面张力对低渗亲水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J]. 李爱芬,何冰清,雷启鸿,李楷,王桂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3]致密火山岩气藏水相和油相圈闭损害实验评价——以南堡凹陷5号构造沙河街组为例[J]. 朱宽亮,吴晓红,康毅力,游利军,田键,宋静晗.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07)
[4]致密油藏自渗吸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J]. 未志杰,康晓东,刘玉洋,杨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5]钻完井作业后返排与否造成的不同储层伤害对比[J]. 刘长龙,张丽平,兰夕堂,孟祥海,邹剑,符扬洋,张璐.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17(05)
[6]准噶尔盆地阜北地区头屯河组砂岩自生绿泥石特征[J]. 刘亚鹏,文华国,黄建良,蒋欢,徐文礼,李云,于景维,王涛.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7]含油气致密储层纳米级孔喉特征及意义[J]. 杨智,邹才能,吴松涛,陶士振,侯连华,朱如凯,袁选俊.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5(03)
[8]分数维在识别深层致密砂岩裂缝中的应用[J]. 王广才,章成广,唐军,朱雷,居大海,曹江宁.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08)
[9]页岩气藏水相圈闭损害实验研究及控制对策——以四川盆地东部龙马溪组露头页岩为例[J]. 康毅力,陈强,游利军,王巧智,杨斌,俞杨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06)
[10]低渗透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层41块岩样为例[J]. 赖锦,王贵文,郑懿琼,李维岭,蔡超.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2013(01)

博士论文
[1]裂缝型多孔介质渗流特性的分形分析[D]. 苗同军.华中科技大学 2015
[2]基于分形理论的低渗油藏若干输运特性研究[D]. 蔡建超.华中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煤层气渗流特征研究[D]. 张河.西安石油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80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80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b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