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循环预热转SAGD热连通判断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0 16:31
  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是针对稠油油藏和超重稠油油藏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前端开采技术。于20世纪70年代被Butler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SAGD水平井对正式转SAGD生产之前需要提前进行循环预热,对井筒及井间油层进行加热,使得近井地带的原油粘度大幅下降,为后续的SAGD正式生产阶段形成均匀稳定的蒸汽腔、进而高效生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因此,SAGD循环预热的效果会直接影响转SAGD生产后的生产效果。而要确保良好的预热效果,就需要明确预热过程中各阶段的机理及操作规范,对SAGD水平井对水平段的连通性及连通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本文针对SAGD先导试验区块M井区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热连通性判断等相关研究。首先调研了国内外SAGD热连通判断技术现状,研究了等压预热、微压差泄油以及试转SAGD阶段国外相关技术的优缺点。在借鉴国外的方法的基础上,明确了循环预热过程中静/动态参数、操作方式和管柱结构等主控因素对热连通的影响;明确了试转SAGD法和焖井法两种热连通程度判断方法以及二者叠加判断的连通程度判断机理;最后对两种方法各自操作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对比了井... 

【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循环预热转SAGD热连通判断技术研究


无注采井间压差对应的SAGDConversion阶段日产油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

温度分布,注采井,压差,温度分布


图 1.10 注采井间压差 100KPa 条件下,SAGD Conversion 70d 的注采井间温度分布g.1.10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 spacing pressure difference 100KPa, SAGD Conversion70 days injection production we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在图 1.10b 中,发现沿着注入井水平段存在一个不规则的温度分布,在井底脚附近的温度最高(地层损失最高的热量),该段的热损失也可以通过隔热管柱得改善。为了研究不同注采压差对 SAGD Conversion 预热效果的影响,首先对均质油进行模拟,观察压差从 100kpa 增加到 300kpa 带来的影响,然后增加井间的脚跟近区域的纵向渗透率,使其高于水平渗透率,进而研究非均质性的影响。对于有的模拟,Athabasca微压差泄油要持续时间为50d,Cold Lake15d,Peace River20d。图 1.11 是注采井间压差在 100kpa、150kpa、200kpa 和 300kpa(均质油藏)下时间变化的油流动速率,压差越大,油流动速率峰值也会越大,因为油在更高差下的流动速度更快,尤其是井底脚跟附近温度更高、更热的区域。然而对于

关系曲线,注采井,压差,关系曲线


图 1.11 不同注采井间压差对应的日产油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Fig. 1.11 curves of Nissan oil varying with time in different injection production wells图 1.12 则给出了脚跟附近较高垂向渗透率区域的负面影响,图 1.12 是循环预开始后第 59d(在第 50d 施加 200kpa 压差)的蒸汽饱和度的剖面图,很明显在平段脚跟附近已经产生了优先流动通道,在实际油藏条件下,当垂向渗透率不匀时就会产生这个优先流动通道。因此,确定合理的注采井间压差,需要更详的地质储层条件分析,包括更精细的油藏描述,以及井下更准确的各项测试。通过对 Cold Lake 和 Peace River 进行相似的分析,表明 150kpa 的压差就足以井间产生优先流动通道,等压循环预热启动后大约 30d 开始施加注采井间压差,先流动通道也几乎同时出现,Peace River 的油粘度更高,所以需要更高的温度行补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AGD循环预热储层温度分析模型[J]. 祁鹏,刘慧卿,庞占喜,刘化普,陈宇.  计算物理. 2018(01)
[2]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控制技术分析及研究[J]. 郭俊成.  内江科技. 2017(08)
[3]风城油田水平井辅助SAGD技术参数优化[J]. 刘名,姜丹,李婷,孙滕,周晓义.  特种油气藏. 2017(04)
[4]稠油油藏溶剂辅助蒸汽重力泄油启动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J]. 徐振华,刘鹏程,张胜飞,袁哲,李秀峦,郝明强,刘灵灵.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3)
[5]双水平井SAGD快速启动技术研究进展[J]. 杨洪,何小东,李畅,陈森,游红娟.  新疆石油地质. 2016(04)
[6]风城油田重18井区浅层SAGD双水平井钻井技术[J]. 万亿,张祖海,盛春明,王维尧,虎江云,张志栋.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03)
[7]馆陶油层SAGD汽腔发育阶段划分[J]. 葛明曦.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03)
[8]风城油田SAGD开发循环预热阶段除油沉降罐的工艺设计[J]. 邓骏.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01)
[9]双水平井SAGD循环预热连通判断新解析模型[J]. 吴永彬,李秀峦,赵睿,周游,郭二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10]稠油油藏双水平井SAGD生产电预热模型[J]. 魏绍蕾,程林松,张辉登,黄世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博士论文
[1]浅层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技术油藏工程优化研究与应用[D]. 孙新革.西南石油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双水平井SAGD超稠油生产优化研究[D]. 边晓强.西南石油大学 2017
[2]杜229块超稠油油藏挖潜部署研究与应用[D]. 公克.东北石油大学 2016
[3]稠油SAGD水平井完井管柱优化研究[D]. 田璐.西南石油大学 2015
[4]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与蒸汽驱联合开采技术研究[D]. 刘万勇.东北石油大学 2015
[5]双水平井SAGD开采稠油油藏工程技术优化研究[D]. 田之江.西南石油大学 2014
[6]薄层超稠油油藏SAGD开发适用性研究[D]. 李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7]泥岩隔夹层裂缝对SAGD的作用机理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D]. 陆雪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4
[8]超稠油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动态调控技术研究[D]. 田野.东北石油大学 2014
[9]中深层超稠油双水平井SAGD开发技术研究[D]. 孙秉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10]SAGD水平井可调注汽工艺设计研究[D]. 黄会会.东北石油大学 2013



本文编号:2989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89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