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低阻气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1 20:02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天然气开发步入中后期,先后出现了一些低电阻率气层(以下简称低阻气层)井。这些低阻气层与水层的电性差异很小,由于缺乏足够的分析化验数据,并且对其成因机理的认识尚不清楚,因而给气层识别带来了困难、对储层产能评价和预测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为了给东胜气田后期天然气高效开发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在总结该区低阻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从分析成因机理入手,开展了低阻气层常规测井识别方法研究,提出了测井曲线重叠法和四孔隙度差值/比值法等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低阻气层成因除了受到泥质分布形式、黏土矿物阳离子附加导电性以及钻井液侵入因素的影响之外,主要还有下述两种影响类型;②一种是由于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及高可动水饱和度引起的低阻气层;③另一种则是由于复杂孔隙结构引起的高束缚水(毛细管水)饱和度,束缚水中主要是毛细管水,毛细管水又形成了较好的导电网络,造成储层呈现低电阻率特征。结论认为,采用所提出的常规测井方法来识别低阻气层,解释符合率可以达到83%,识别效果较好。 

【文章来源】:天然气工业. 2020,40(09)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低阻气层测井识别和评价新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为例


岩心化验分析孔隙度与渗透率交会图

测井曲线,交会图,气层


交会图版法主要利用测井数据,结合测试结果,对测井曲线进行交会,建立识别图版,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流体性质识别方法,该方法具有直观、简单、便捷的特点。在J58井区,交会图版法对常规气水层识别效果较好,但是从含有低阻气层的交会图版(图4)上可以看到,低阻气层的区域实际上是和水层区域有重叠的,所以单靠交会图版并不能很好地识别低阻气层。3.2 测井曲线重叠法

测井曲线,气层,重叠法,测井曲线


为了反映孔隙流体性质,对φda、φna、φsa和φw做泥质校正和岩性校正。储层为气层时,C4>0、B4>0,且值越大,说明储层含气性越好;储层为水层时,C4=0、B4=0。两者反向刻度交会,可识别气水层,反向刻度包络面积越大,储层含气性越好。该方法在研究区的应用效果也较好。图6是JX5井盒1段四孔隙度法识别气层的成果图。从图可见,在气层的地方显示C4>0、B4>0,并且二者的包络面积较大,而对比下部含气水层的位置,虽然第4号层也显示C4>0、B4>0,但二者的包络面积却很小,说明该层的含气性整体比第3(2)号层差。第3(2)号层3 052.00~3 058.00 m处进行射孔测试,日产气0.912×104 m3,日产液2.4 m3,天然气无阻流量为0.924 7×104 m3/d,证实为典型的气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一种基于RPM测井的泥浆侵入校正方法[J]. 李跃林,徐思慧,王利娟,乐彪,曾桃,张宫.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20(01)
[2]东胜气田锦58井区盒3段沉积特征[J]. 荀小全.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9(02)
[3]基于常规测井资料综合评价延川南致密砂岩气层[J]. 王安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2019(02)
[4]天然气储层含气性定量评价新参数[J]. 王修朝.  天然气工业. 2019(03)
[5]致密砂岩气藏水平井参数优化[J]. 付锁堂,费世祥,叶珍,何磊,崔越华.  天然气工业. 2018(04)
[6]杭锦旗地区辫状河定量地质知识库建立及应用[J]. 张广权,胡向阳,贾超,刘彬,刘建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7]复杂断块底水油藏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J]. 李辉,陈松,秦培莉,余贝贝,徐凤兰.  测井技术. 2017(06)
[8]杭锦旗地区低阻气层成因及测井评价方法[J]. 彭真,秦臻,潘和平,纪扬,郭博,徐伟,孙立洲.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6(11)
[9]苏里格气田南区上古气藏低阻气层形成机理[J]. 段新国,衡勇,王洪辉,熊坤,何丹.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10]川西什邡-马井地区低阻气层测井识别[J]. 徐炳高.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09)

博士论文
[1]低孔渗砂岩储层泥浆侵入模拟及侵入特征研究[D]. 吴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硕士论文
[1]鄂尔多斯北部十里加汗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D]. 陈天一.成都理工大学 2017
[2]东胜气田上古生界有利储层控制因素研究[D]. 杨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5
[3]苏里格东部低阻气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D]. 井素娟.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2991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91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8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