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复杂油气水层地化录井识别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黄河口凹陷应用

发布时间:2021-01-24 11:51
  本文为了对不同层位、不同油质岩屑烃类损失进行恢复,对钻井液添加剂、岩屑清洗、空置时间烃类损失、干湿样进行实验分析,同时,通过岩屑和井壁取心岩石热解数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烃类损失公式。为了识别储层内原油性质,利用岩石热解分析参数S1/S2、热蒸发烃气相色谱谱图、热解参数图版来识别,黄河口凹陷油质类型在横向上多为中质油质,只在中央隆起带发现油质变为重质油层。纵向上,从上到下油质由重质变为中质,明化镇组为中质重质油层,馆陶组到沙河街油质主要是中质油层。为了识别储层内流体性质,建立了油气水层解释图版。利用岩石热解常规重质油层解释图版,明化镇组油层、差油层、含油水层、水层区分效果明显;馆陶组油水界面区分明显,油层和差油层数据较少且分布相对集中;沙河街组主要分布含油水层和水层,两者分布界限比较清晰。利用中质油层解释图版,明化镇组油气水层部分边界有交集,区分效果明显;馆陶组油层和含油水层界面区分不明显,但油层和水层界面比较明显;东营组区分效果明显。采用PCA方法将五维热解参数进行降维,绘制了热解降维解释图版,提高了油气水层分类效果。利用数学降维方法,绘制轻烃降维解释图版,对明化镇组和东营组中质油进行... 

【文章来源】: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复杂油气水层地化录井识别评价方法及其在渤海黄河口凹陷应用


图0.1技术路线图

时序图,岩石热解,时序图,温度


图 2.2 岩石热解 三峰 分析温度时序图据仪器检测器响应值与被测物质的含量之间的关系来。在特定条件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是正比的关系。直接比较法)定量,属于外标定量方法。即以一种标准条件下,与待测试样品的响应信号相比较进行定量,是5]。析和残余碳分析为例:的计算(mg 烃/g 岩石)S0=(P0×Q 标 S2×W 标)/(P 标 S2×W) 的计算(mg 烃/g 岩石)S1=(P1×Q 标 S2×W 标)/(P 标 S2×W) 的计算(mg 烃/g 岩石)S2=(P2×Q 标 S2×W 标)/(P 标 S2×W)

解释图版,亮点,重质油,油层


与含油气总量解释图版 图 2.4 轻重比与轻总比重比与地化亮点划分油水层验,轻质油层 S1和 S2值较低,重质油层 S1和 S2值较根据 S1和 S2值评价油层,重质油层很容易发现,但是油层 PG 值小,而(S0+S1)/S2值大;中 重质油层 PG 个值都是一大一小,如果我们这两个值结合起来考虑者重质油层,都应该有一个值,可以与不同油质的低电个值为储层的地化亮点值即:(S0+S1)/S2×Pg(图 2.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热解色谱分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谢瑞永.  石化技术. 2015(11)
[2]热蒸发烃色谱分析对识别真假油气的运用[J]. 章士槐.  化工管理. 2014(29)
[3]数据降维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 毕达天,邱长波,张晗.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3(02)
[4]轻烃分析评价储层含油性技术在文中油田的应用[J]. 陆诗文,郭宗伟,李宝艳,李民阳,杨秀峰,王树学.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2(12)
[5]基于多标签ReliefF的特征选择算法[J]. 黄莉莉,汤进,孙登第,罗斌.  计算机应用. 2012(10)
[6]渤海海域黄河口凹陷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分布特征[J]. 强昆生,吕修祥,周心怀,徐长贵,朱秀香,赵旭亚.  现代地质. 2012(04)
[7]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及其应用[J]. 任建英.  才智. 2012(22)
[8]储层产液性质的轻烃识别方法[J]. 姚冰.  中外能源. 2010(09)
[9]一种基于PCA和ReliefF的特征选择方法[J]. 蒋玉娇,王晓丹,王文军,毕凯.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0(26)
[10]轻烃录井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原理[J]. 李玉桓,刘建英,刘慧英.  录井工程. 2010(01)

博士论文
[1]渤海南部渤中A油田储层三维地质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研究[D]. 王威.西南石油大学 2013
[2]渤海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隐蔽油气藏研究[D]. 剧永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3]垦东凸起及邻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D]. 付兆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4]黄河口凹陷新近系层序地层及构造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D]. 余宏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5]黄河口凹陷层序地层与旋回地层研究及烃源岩形成条件分析[D]. 刘占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

硕士论文
[1]黄河口凹陷BZ34-2/4油田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其控储作用分析[D]. 陈靓.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2]黄河口凹陷BZ34-2/4油田沙河街组储层反演及目标预测[D]. 韩泽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
[3]渤中坳陷古近纪沙三段沉积期原盆面貌恢复[D]. 韩少甲.西北大学 2014
[4]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沟谷发育特征初探[D]. 姜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
[5]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及其在特征提取中的应用[D]. 陈佩.陕西师范大学 2014
[6]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分布及油气资源量潜力评价[D]. 李鹏.成都理工大学 2013
[7]渤海海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 赵春花.浙江大学 2010
[8]基于一元回归分析模型的研究[D]. 石瑞平.河北科技大学 2009
[9]长庆探区低渗透油层地化录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邢立.长安大学 2008
[10]线性判别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 李道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97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2997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