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21-01-28 22:30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在构造样式、活动强度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但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仍不够明确,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本文利用二维、三维地震资料,通过精细构造解析、运动学参数统计、活动期次厘定等手段,研究了塔中Ⅰ号构造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分析其分段变形机制,并讨论了分段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以中古15井与中古21井位置为界,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样式、运动学特征主要呈三段的特点,西段主要活动机制是断裂短距离滑动逆冲和地层旋转变形,同一层位的落差/垂直断距(H/h)值最大;中段为断裂沿走向滑动,H/h值约为1;东段为断裂长距离滑动逆冲和强烈褶皱,H/h值介于二者之间。活动机制的差异导致各段构造样式分别为基底卷入逆冲断裂控制的断层传播褶皱、走滑断裂发育的断控坡折、逆冲断裂强烈活动控制的断块褶皱,且活动强度呈现东段最大、西段次之、中段较小的特点。两大造山带分期活动是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发育背景,基底结构与先存断裂是造成分段的主控因素,NE向走滑断裂调节塔中Ⅰ号构造带差异逆冲变形,并作为伴生断裂发育。 

【文章来源】:地质论评. 2020,66(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分段变形的运动学特征与成因探讨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及邻区中下奥陶统顶面断裂—构造平面图

示意图,断距,落差,宽度


根据塔中Ⅰ号构造带两盘褶皱轴面界定了卷入变形的构造带宽度范围,通过对91条剖面的构造带宽度厘定,显示塔中Ⅰ号构造带沿走向宽度曲线以L2111、L6311剖面位置分为三段,且宽度东部较大,西部次之,中部较小(图5)。在西部曲线呈现两个高峰;中部总体较平稳,呈向东缓慢增加的趋势;东部构造带宽度较大变化比较强烈,总体呈现一个峰值。塔中Ⅰ号构造带宽度大的部位与上盘变形程度强烈的位置较好对应。图5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宽度统计

示意图,带宽,断距,运动学


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构造带宽度统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塔里木盆地顺南地区走滑断裂派生裂缝发育规律及预测[J]. 张继标,张仲培,汪必峰,邓尚.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5)
[2]塔里木盆地顺北及邻区主干走滑断裂带差异活动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的关系[J]. 邓尚,李慧莉,张仲培,吴鲜,张继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8(05)
[3]塔里木盆地塔中II区奥陶系油气差异性分布及其主控因素分析[J]. 沈卫兵,庞雄奇,陈践发,王阳洋,张科,贾颖超,罗广平.  地质论评. 2018(04)
[4]塔里木盆地顺托果勒地区北东向走滑断裂带的油气勘探意义[J]. 焦方正.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7(05)
[5]塔中隆起深层构造样式及其成因探讨[J]. 王洪浩,李江海,孙唯童,程雅琳.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01)
[6]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大型膝褶带的发现及油气勘探意义[J]. 王毅,张仲培,张波,云金表,刘士林,宋海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14(06)
[7]塔里木盆地断裂构造分期差异活动及其变形机理[J]. 汤良杰,漆立新,邱海峻,云露,李萌,谢大庆,杨勇,万桂梅.  岩石学报. 2012(08)
[8]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断裂系统特征及其对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的控制作用[J]. 邬光辉,杨海军,屈泰来,李浩武,罗春树,李本亮.  岩石学报. 2012(03)
[9]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断裂系统分析[J]. 任建业,张俊霞,阳怀忠,胡德胜,李朋,张云鹏.  岩石学报. 2011(01)
[10]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古生代断裂构造样式与成因探讨[J]. 李传新,王晓丰,李本亮.  地质学报. 2010(12)

博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隆坳格局变迁及其构造控制机制分析[D]. 阳怀忠.中国地质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带主干断裂系统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 胡德胜.中国地质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058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058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8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