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石油论文 >

盐间页岩盐离子扩散对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以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29 07:16
  潜江凹陷盐间页岩富含石盐矿物,遇到水后迅速发生盐溶解、扩散,目前对于盐离子扩散对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尚不清楚。以潜江凹陷的钙芒硝质盐间页岩、白云质盐间页岩和泥质盐间页岩样品为研究对象,开展页岩油储层逆向自发渗吸实验,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测试仪监测盐间页岩的渗吸过程中的油相变化。实验结果显示渗吸水进入盐间页岩后,将孔隙中的油以油滴的形式置换、排驱出来,具有小孔吸水、大孔排油的特征。初期小孔原油排出速率较高,大孔或微裂缝中的原油含量基本不变,但随着小孔原油排出速率的下降,新生的大孔或微裂缝中原油逐渐减少。此外,渗吸过程中,骨架结构中石盐矿物迅速溶解,产生大量的溶孔、裂缝。然而,量纲分析结果表明渗吸速率与石盐矿物含量具有负相关关系,石盐矿物含量越高,渗吸速率越低。石盐矿物的溶解引起颗粒崩落,堵塞基质孔隙,对储层产生了伤害作用,反而不利于孔隙中原油向新生溶孔、裂缝中迁移。研究了盐间页岩油储层中的盐的溶解、扩散机制及其对油动态迁移特征的影响,对盐间页岩的压裂液返排制度的建立和提高页岩油产出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20(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盐间页岩盐离子扩散对自发渗吸驱油的影响——以潜江凹陷潜江组页岩为例


渗透率和孔隙度

渗吸


1.2 实验装置及方法实验装置为精度为0.000 1 g梅特勒分析天平(型号ME204E),如图2(a)所示。通过测量样品质量的变化,根据油和水的密度差,来推测吸入水和排出油的体积。核磁共振仪由苏州纽迈分析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MiniMR-VTP,磁场强度0.5 T,如图2(b)所示。测试温度为25 ℃,湿度为40%,压力为大气压力。核磁共振是一种无损测试方法,通过测量岩石内氢元素含量来分析岩石的物性特征。核磁共振T2谱可以很好地反映孔隙结构和流体分布特征。T2值越高,说明赋存流体的孔径越大;某一孔径的岩石中流体越多,则T2谱幅度越大。通过测量渗吸过程中致密储层样品的T2谱,可以很好地获得毛细管力渗吸引起的孔隙流体饱和度分布特征。

示意图,渗吸,核磁,示意图


描述了盐间页岩油层盐离子扩散在自发渗吸驱油的不同时刻T2谱曲线变化,反映孔隙中原油排出动态,如图6所示。从T2谱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出现两个峰(左峰和右峰),右峰的振幅大且弛豫区域大,说明油主要存在于这个区域中。右峰的振幅小,有少量的油存在其中。随着自发渗吸驱油时间的加长,T2谱曲线的左峰值出现明显的降低,右峰值逐渐增加。白云质页岩、钙芒硝页岩的峰值趋势线向下,泥质页岩峰值的趋势线向右侧转移,说明泥质页岩在自发渗吸的过程中,油从小孔往大孔运移。蓝框标记的区域,随着驱油时间,由原来的无振幅到有振幅变化,说明产生了新的孔隙或裂缝,并且油滴逐渐运移进入了新生的孔隙或裂缝中。可见,新生的孔隙或裂缝可作为原油运移的通道。红框标记的区域(即右峰),随着驱油时间,峰面积的增加,结合左峰的降低,可以推测油先从小孔运移到大孔或者新生裂隙中,然后经微裂缝运移出去。图4 不同浸泡时期样品的外观变化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喉道分布特征的致密砂岩渗吸模型[J]. 李洪,李治平,王香增,刘忠华,张甜甜.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13)
[2]致密油藏周期注气微观驱油机理实验研究[J]. 王学武,杨正明,李文举,汪艳勇,时凤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7)
[3]高温高压CO2/原油界面张力及对驱油效率影响[J]. 王海涛,王锐,伦增珉,吕成远,骆铭,赵春鹏,潘伟义.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34)
[4]非均质油藏水驱后剩余油分布实验研究及潜力评价[J]. 吴志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15)
[5]页岩储层组构特征对自发渗吸的影响[J]. 黄睿哲,姜振学,高之业,李宜润,张昆,张醒初,宁传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7(01)
[6]页岩储层渗吸特性的实验研究[J]. 杨发荣,左罗,胡志明,吴国铭,吴嘉峰,罗莉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6(25)
[7]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潜江组盐间页岩油储层矿物组成与脆性特征研究[J]. 王芙蓉,何生,郑有恒,侯宇光,吴世强.  石油实验地质. 2016(02)
[8]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页岩自发渗吸过程[J]. 蒙冕模,葛洪魁,纪文明,高启超,任凯.  特种油气藏. 2015(05)
[9]皖南地区下寒武统荷塘组页岩矿物组成及脆度分析[J]. 张明扬,李贤庆,董泽亮,郭曼,孙萌萌,樊剑平.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15(01)
[10]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及评价参数赋值——以中扬子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J]. 邱小松,胡明毅,胡忠贵,叶颖,蔡全升.  中国地质. 2014(06)



本文编号:30065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hiyounenyuanlunwen/30065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